黛珂广告

印画结缘是何时

手指印画张永红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诗书画印”并举。这一传统的形成,滋养并产生了众多艺术大师。远的如赵孟、文彭,近代则更多,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等。“诗书画印”作为四种艺术门类,各自有其前世今生,但作为姊妹艺术,不仅相互融合借鉴,而且最后共生共荣于一方宣纸之上。相对而言,绘画与诗、书结

手指印画

张永红

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诗书画印”并举。这一传统的形成,滋养并产生了众多艺术大师。远的如赵孟、文彭,近代则更多,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等。“诗书画印”作为四种艺术门类,各自有其前世今生,但作为姊妹艺术,不仅相互融合借鉴,而且最后共生共荣于一方宣纸之上。相对而言,绘画与诗、书结缘较早,与印的融合较晚。现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看看画与印是何时结缘,又是因何而结缘。当然,本文并不涉及题跋人以及收藏、鉴赏人的印章。

宋代之前,绘画作品一般是不钤盖作者印章的。宋代帝王酷好绘画,上行下效,不仅推动了绘画的发展与繁荣,而且使印章进入到了绘画领域之中。如宋徽宗在自己的画作《珍禽图》上就使用了印章,这时印章还延续了“印信”、“凭记”的作用,以示作者对其艺术创作负责任的严谨态度,也是对其艺术创作的自身认可—郑重其事,不是随便的笔墨游戏。由此,自宋代开始作者印章出现在绘画之中,是为初次结缘。

作为“印信”、“凭记”的印章,使用于精美的画卷之上,在客观上必然要求与之协调适应,不然则有佛头着粪,白璧生瑕之嫌。作为宋代院体画如此,元代兴起的文人画亦是如此。文人雅士对于画作上印章的要求更进一步,强调“诗、书、画、印”四者和谐,相映生辉。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多方面的文化学养和审美格调,使其对“诗书画印”的审美关照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不论是画中山水、梅兰竹菊,还是题跋落款的诗文书法与印章,都体现了作者抒情言志、遣怀明心的旨意。此时的文人画,已大不同于宋代的院体画,其轻视写实,崇尚空灵淡远、崇尚潇洒简逸之美。如赵孟的《秀石疏林图》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即是其中的代表。

赵孟不仅是一位书画大家,而且直接参与印章创作,可说是得文人治印风气之先。相传“松雪斋”等元朱文印为赵孟书篆,匠人凿刻而成。“赵孟印”和“赵氏子昂”作为文人书画用印,风格圆转流畅、清新悦目。在赵孟的诸多作品中,婉转流利的印章为画面增色不少,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印章成为作者精神创作的对象。

正是从元代始,绘画用印题款逐渐普及,开始摆脱“印信”、“凭记”实用目的。印章与绘画结束了貌合神离的状态,共同构成作者精神旨求的物象。如元代印章内容不再局限于姓名字号,而是表现为其思想情感的斋馆、堂号、闲文、吉语、警句闲章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绘画作品用印是元代“文人画”兴盛的产物。

元代绘画虽普遍用印,绘画作者并没有成为印章的创作主体,绘画与篆刻之间的审美观照,始终有隔靴搔痒之嫌,使无法真正达到形神无碍的境界。

这一状况在明代发生了改变,文人画的作者们,不仅使用毛笔,而且拿起刻刀,成为印章的创作主体。这一转变,让绘画与篆刻艺术血肉相融,形成“诗书画印”并举的艺术创作实践。这一艺术实践,培育诸多画印俱佳的艺术大家,如文彭、赵之谦、吴熙载、齐白石、吴昌硕、高凤翰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是文人把绘画与篆刻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于自己的艺术实践之中,并使印章成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定式。即便有些绘画作品只落穷款,但款下必钤盖印章,往往还不止一方,甚至只钤印,不署款,以印代款。如杜琼《友松图》卷、王绂《江山渔乐图》卷幅等,均为有印无款的作品。清人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说:“画成题款矣,盖用图章,岂不讲究者?每见画用图章不合所宜,即为全幅破绽。”在他看来,印章的运用,是为作品章法一部分,在画面中起着调整构图、增强画面节奏感的功能。根据画面款式的不同,起承转合取势的不同,因地制宜,灵活钤盖,以期最大限度与作品的风格、情调和谐统一,藉此达到作者心中理想的视觉效果。

明代文人之能够拿起刻刀,成为印章创作的主体,首先源于艺术创作材质的转变,明代软质石料的运用,代替了金属或玉等坚硬材质,解决了篆刻中“篆”与“刻”分离的状态。软质石料的使用,让文人有机会用一把刻刀,一方石料,即可完成自己理想的印章,不必假借他人之手。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软质石料则不同,极宜受力,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金石气息。

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除了对艺术对象的认识、实践、把握,还须总结实践背后的理论。虽然说,我国的印谱学起源于宋代,如元吾丘衍《学古编》附录《世存古今图印谱式》记有宋徽宗 《宣和印谱》、王厚之《复斋印谱》、姜夔《集古印谱》等,但真正对于前代篆刻理论的总结、研究之集大成者,还是明代隆庆时期顾从德编辑的《集古印谱》,对于篆刻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做出了理论准备。从而使篆刻理论得以系统化,使印章之美在画家的审美观念中更加觉醒和明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在文人大量介入篆刻的明代,印章的功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由实用到审美、艺术创作,甚至扩展至艺术考古、字画鉴定等领域,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篆刻与绘画的关系也日渐密切,不可分离,共生共荣于中国人的艺术实践之中。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印画结缘是何时

手指印画张永红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诗书画印”并举。这一传统的形成,滋养并产生了众多艺术大师。远的如赵孟、文彭,近代则更多,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等。“诗书画印”作为四种艺术门类,各自有其前世今生,但作为姊妹艺术,不仅相互融合借鉴,而且最后共生共荣于一方宣纸之上。相对而言,绘画与诗、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