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智能手机在博物馆导览中的运用

项堃+刘新阳【关键词】智能手机;博物馆;参观导览【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博物馆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教领域,一些博物馆正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为公众提供导览服务,增强观众体验。本文通过回顾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归纳出手机博物馆应用软件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山舰博物

项堃+刘新阳

【关键词】智能手机;博物馆;参观导览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博物馆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教领域,一些博物馆正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为公众提供导览服务,增强观众体验。本文通过回顾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归纳出手机博物馆应用软件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山舰博物馆智能手机导览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情况,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分析了此类软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今后博物馆陈列与参观模式的变化进行了探索。

博物馆是文化的宝库,它应当将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结晶奉献给全社会,服务好人民大众,在传播知识中启迪智慧,从而建构文化。然而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今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观众参观完博物馆后仍感觉到浅尝辄止、意犹未尽。感叹之余,这种发展的不匹配促使博物馆亟需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在时间、空间、广度和体验深度上找到新的平台来拓展自身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数字时代“无墙博物馆”和全新的“展”与“观”模式正在构建[1]。

一、博物馆发展面临的矛盾

1.丰富的展品资源与有限的实体展馆之间时空的矛盾

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各地博物馆一改往日的萧条景象,成为人们提升文化品位的好去处。由此,大批观众涌人博物馆,人们在感叹先辈智慧结晶的同时,实体博物馆在时间开放上的固定和空间容量上的有限,很难全方位服务好观众。全天候、多角度的参观方式呼之欲出。

2.固定的布展模式与灵活的观看模式之间的矛盾

数字时代,人类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单一、连续、线性的观看模式已经逐渐向非线性、发散式的方式转变,观众开始习惯于可以高度个性化地定制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进行观看。但是,博物馆里固定的展览布局和既定的讲解、观展路线,对于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则显得僵化。

3.教育方式卜-的陈旧和服务连续性上的脱节

过去博物馆往往强调对物的收藏和保护,以“物”为重点,却忽视、弱化了自身的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在教育形式上过于单一,没有针对性,缺少观众互动;教育的时效只在博物馆内完成,缺乏持久性,倘若在没有讲解服务的情况下,观众对展览和文物的理解收效甚微。

因此,博物馆应回到“以人为本”上来,寻求适于数字时代的全新的发展模式,因为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已不限于回顾历史、灌输知识,而是积极通过博物馆研究和展示,传达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与现象,并且构建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化的认知,跻身到参与社会文化重构的行列中”【2】。

二、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工作

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T作,正在解决传统博物馆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实现展览内容的深度延伸,展品广度的扩展,展厅空间的延续,宣教服务和观众体验时间的延长。

1.数字化与网络化

正如国际上兴起的数字化博物馆一样,我国的博物馆也开始走上利用现代科技来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道路。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运用网络展示在陈列展览、文物研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成果。通过馆藏文物系统和数字化建模馆藏文物,从而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这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3]。

2.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形成仿真事物和环境的技术,参观者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如同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使观众完全地融入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塑造的仿真环境可以使观众不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可以进行交互式的参观。虚拟展厅解决了观众因种种原因不能到博物馆现场参观的遗憾[4]。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通过建设多媒体资源库,运用声、光、电等方式进行音频导览、视频影像、投影幻灯、目录电子化展示、专著和期刊信息化、远距离教学等。使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社教的手段,使观众既能通过实物学习知识,又能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展示提升兴趣,增长见识。

当各种新潮的媒体和产品逐渐融人人们的生活时,博物馆应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来提升自己的知识传播、社会教育、艺术欣赏、管理服务水平,如何将各种文化融入到博物馆文化之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它能使用户在移动状态下,运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3G、WLAN、WiMax等移动网络访问互联网资源,除了能享受基本通信功能外,还能提供许多的应用服务和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由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要素组成[5]。

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由于智能手机有着便携的特点,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更新换代非常快。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主要有苹果公司的iOS系统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办公、出行、购物、就餐等各种需求,根植于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被不断地丰富与完善。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APP Store”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其提供的平台为iPhone、iPad等产品开发应用软件。“APPStore”不光简化了iPhone手机应用程序的下载和安装过程,同时也形成了功能齐全的软件资源库。而Android系统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其普及和运用更为广泛,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团队和公司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发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作品来扩充手机的使用领域。

近些年,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其功能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是人们能想到的,应用软件都能实现:当各类手机应用软件给使用者带来便利时,博物馆也希望它能在宣传教育、陈列展览、馆藏文物、场馆管理中大有作为,通过吸收和借鉴商业领域内的成熟经验与成功模式,在内容策划、观众体验、营销宣传等方面形成博物馆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讲,除了常用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3D影像等基本功能外,在博物馆的运用中,增强实景技术能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它客观限制,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性,可被用于场景模拟复现、展示藏品细节等方面;同时,定位技术能实现实时导航与指引、路线推荐等功能,支付手段可以用作文化商品的销售与票务信息,社交功能能把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分享扩散,信息推送功能将对最新的展览资讯进行广泛的宣传,后台统计功能可用于实现博物馆的管理与引导。

四、智能手机的博物馆应用软件

在国外,智能手机的博物馆导览软件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应用软件能模拟还原发掘场景,伦敦博物馆的手机软件通过对街头特定景物的拍摄,能展现该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手机软件能将兵马俑的虚拟场景进行模拟,等等。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博物馆应用软件给博物馆带来了创造性的变革,从单纯向观众传递展览内容、讲授藏品知识、吸引观众来馆参观,逐步扩展到为公众身处的各种环境提供不同需求的体验,并积极增加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机会[6]。

国内的智能手机博物馆导览软件虽起步较晚,但鉴于其发展的潜力巨大,许多博物馆对此项日纷纷进行了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是国内最早运用智能手机开展参观导览服务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他们在手机导览软件的开发、服务、运行、后期维护等方面有着十分宝贵的经验。国博的手机导览软件主要包含语音导览、展厅导览、地图指引、路线推荐、活动介绍等功能,其中语音导览采用输入编码的形式,还含有“信息推送”“我的收藏”等特色栏目。该软件可根据展览的变化不断添加相关资讯,日历牌式的设计也新颖独特,且支持离线使用。总体来说,国博的手机导览软件注重向公众介绍馆内的展览信息,强调其实用性。苏博的手机导览软件制作精美,以介绍展览和馆藏文物为主,包括场馆图库、微博分享等特色功能,输入编码操作即可实现对特定文物的语音讲解,版本上另配有iPad版,软件的一些内容可随时接入互联网进行下载后操作。

除此之外,许多博物馆都在手机导览应用软件上进行着尝试,如上海博物馆推出了“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的手机导览软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魅力游”,广东博物馆也发布了自己的手机导览软件。虽然各个博物馆的手机导览软件侧重点略有不同,且此类软件可实现的功能随着观众的需求还在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但主要的功能归纳起来还是由展览信息、馆藏精品和其它辅助功能等涵盖博物馆职能的几大部分所组成[7]。

展览信息通过用图片、语音、文字、动画相组合的力‘式介绍展览情况。在展示空间上,它突破了博物馆场地的限制,把信息扩充到展览前与展览后,展览前信息包括设计灵感、布展理念等,展览后信息包括幕后故事、花絮、展览体会与小结等。另外,可视化的操作及智能化的检索方式比单一的语音导览更为灵活,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参观过程中信息量过大而引起的观众体力和精力上的负担。同时,展览信息中很好地集成了相关内容和资汛,观众在结束参观离开博物馆后,程序仍然被保留,这样就有很高的再使用价值。

馆藏精品通过文字和语音的详细介绍,使观众能深入了解藏品的艺术价值、背景知识和相关故事。通过二维立体模拟图画,能使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在精细处的自由缩放功能,能使观众看到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尺寸、质地和描述等,观众更能加深对器物的印象和感受。

其他辅助功能不仅囊括了传统游览手册中的展览介绍、珍品简介、场馆地图等基本信息,运用它还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如:参观线路推荐等针对不同人群的智能性功能,商店、放映厅、交互体验区等场所的定位指示性功能,建筑设计思路、场馆背景介绍等知识性功能,展览活动推送、博物馆地址路线、参观须知、票务预约、在线咨询、文化商品销售等服务资讯性功能,小游戏、动画、宣传推荐活动等娱乐性功能,等等。

通过手机导览软件平台的搭建,博物馆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进行方便有趣、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在打造独特文化品味和博物馆知识品牌的同时,强化科学和有序的管理,挖掘历史文化的价值,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8]。

五、中山舰博物馆的智能手机导览应用软件

自2012年以来,在关于博物馆发展的研讨会上,几乎都会讨论到新媒体、新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选活动和博物馆的定级评估过程中,都对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推广,以及对各级博物馆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提出要求。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博物馆突破传统,尝试和探索新的领域,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改善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拓展和延伸其社会教育的职能,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把文化送到百姓的手中。

中山舰博物馆于2012年5月18日推出了中山舰系列的手机导览(一期)运用软件,其后的一年,又改进推出了手机导览(二期)运用软件。这款手机导览软件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得观众既能对历史、展览、藏品等信息有一个大致了解,又能在参观过程中根据软件提供的各项功能,自助享受一次完美的博物馆之旅。

为r兼顾两种流行的操作系统,在软件开发上,我们采用了Android平台和苹果iOS平台两套程序。版本设计上,原本设计了免费网络版和收费完整版两个版本,但由于受到参观人数、观众认知度以及使用意愿的限制,我们将完整版上传到博物馆网站和网上商店中供观众免费下载。同时,馆内前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可为观众免费下载提供帮助,固定区域的Wi-Fi网络覆盖也可使观众白行下载。

中山舰博物馆内常设有《中山舰复原陈列》《一代名舰——中山舰史迹陈列》及《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陈列》三个基本陈列,因此手机导览以这三个基本陈列为主线,其中穿插语音讲解和藏品信息。我馆的特色在于中山舰是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它的打捞、修复、迁移过程备受大家关注,因此手机导览中包含有“名舰探秘”——介绍中山舰舰体部分的模块。此外,中山舰还与伟人密切相关,因此手机导览中特意添加了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馆的建筑采用舰馆合一的设计模式,外围景区采用主题园区的形式,这些都是宣传的亮点。

手机导览应用程序包含的主要功能有:

陈列展览:介绍我馆的三个基本陈列展览和临展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展览的内容,并呈现比现场更丰富翔实的背景知识。展览介绍时也加入语音讲解模块。

馆藏精品:涵盖我馆精选文物的介绍。为增加互动性,软件实现了微博转发功能和按关键字搜索文物的功能。

展馆地图:包括舰馆、展厅的楼层地图,服务设施,功能场馆的位置标注,并提供时间长短不同的几条游览线路供观众选择。

参观指南:包含有展馆开放时间、参观须知、服务项目、交通信息等内容。

文化产品商店:包括馆内在售的各类模型、邮、币、卡、文房用品等相关艺术衍生品、纪念品和工艺品。

特色栏目包含有:历史沉浮——按时间顺序介绍各个时期内与中山舰有关的历史大事;体验中山舰——一段影像资料视频体验;舰体介绍——介绍这件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的基本资料、装载配置、打捞修复等基本信息;关于中山舰博物馆——对馆舍建筑和园区作整体介绍。

中山舰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数量有60件套,精品文物数量在武汉地区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些文物倍受闽台、粤港、日本等地观众的喜爱。因此,我馆将时下流行的扫描二维码技术与文物知识讲解相结合,设计出特有的文物讲解方式和观众参与方法。我们精选了百余件造型精美、做工考究、有一定历史故事而且观众喜爱的文物,在橱窗中粘贴上对应文物的二维码,观众如果对该文物感兴趣,就可拿起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文物的图片、文字资料、音频等就会在手机上播放。这样观众既可以通过对文物的讲解和实物观察实现自助游览博物馆,又能将该文物“带回家”,在家中细细品味。

下一步,我们还将运用3D技术,增强实景技术建模中山舰,使得中山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在手机上把玩,并且肢解舰体,剖析内部结构、舱室功能,详细讲解武器装备等。同时,深入细化展示中山舰的打捞方法和修复过程,完善大事记,以中山舰为线,展开讲述“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增加社交分享和展览信息推送等等辅助功能。

六、使用情况总结和展望

由于手机导览软件是将博物馆导览和手机功能软件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笔者总结了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手机导览程序的技术支持和后期维护方面的不足。博物馆的展览会不断更新,观众的需求会不断变化,所以应用软件也必须随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升级。这就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具有博物馆背景的专门人才不断完善程序,使得软件既能体现出博物馆的特色,满足观众需求,又更为人性化。

2.运营模式方面还需探索改进。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特别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观众对博物馆内文化商品的服务项日具有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这阻碍了项目的推广。此外,博物馆依靠财政拨款,对于整个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后续的维护再开发,在资金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时,或可采用部分模块收费,或可植入一定的广告,或可以文化商品的手续费弥补投入的资金等等方式来保证软件的良性发展。

3.宣传力度的不足限制了观众的参与热情与兴趣。据前台信息中心的调查,来馆参观的观众大多数并不知道有此类软件,因此,该项目除了需要大量的媒体宣传外,运用微博、、论坛、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等形式进行推广运营也显得非常重要。此外,博物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观众新的参观习惯,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举办一些使用手机应用软件的优惠活动来鼓励观众下载,特别是对智能手机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应当加强推广的力度。

尽管当前智能手机导览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资金、观众认可程度等方面的阻力,但智能手机导览程序突破了传统服务的局限,改变了传统宣教的模式。手机良好的移动性、便携性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导览软件中的内容,甚至在没有实际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导览软件了解博物馆的情况。这种便利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效果,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体验,强调了观众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博物馆的引导身份。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导览应用软件的开发、运营、维护成本必将进一步降低,观众的认知、普及、使用度也会提高。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导览软件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博物馆导览服务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手机导览软件将在博物馆社教、服务、宣传领域中大有作为,甚至会改变传统社教模式。到那时,智能手机博物馆导览软件将会成为随身携带的博物馆,永不闭馆的博物馆,贴近民众的文化宝库。

[1]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装饰》2013年l期

[2]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仟与社会教育》,《东南文化》2010年6期。

[3]陈刚:《新媒体与博物馆信息传播》,《中国博物馆》2012年1期。

[4]姚安:《博物馆12讲》,科学出版社,201 1年,第245页。

[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

[6]徐俐媛:《智能手机应用与博物馆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3年,第29页

[7]孙晓晔:《智能手机在博物馆导览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3年,第8页

[8]黄琛:《手机导览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中国文物报》2012年4月4日。

[责任编辑:成彩虹]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智能手机在博物馆导览中的运用

项堃+刘新阳【关键词】智能手机;博物馆;参观导览【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博物馆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社教领域,一些博物馆正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为公众提供导览服务,增强观众体验。本文通过回顾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归纳出手机博物馆应用软件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山舰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