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岭南传统音乐在广东高校中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詹京妮+刘可莹+黄梓骅+李雪婷+李骏[摘要]本文以广东各高校为切入点,以岭南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梳理,分析比较各大高校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希望能探索出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中传承的新途径,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传统音乐。[關键词]岭南传统音乐高校传承方式在世界各国

詹京妮+刘可莹+黄梓骅+李雪婷+李骏

[摘 要]本文以广东各高校为切入点,以岭南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梳理,分析比较各大高校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希望能探索出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中传承的新途径,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传统音乐。

[關键词]岭南传统音乐 高校 传承方式

在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几百年来独有的文化、历史、风俗所凝结的精粹——岭南传统音乐却得不到年青人的青睐,这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未来的岭南传统音乐如何传承、发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岭南传统音乐的概况

岭南音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由于岭南地区受到历代天灾、移民和战乱的诸多影响持久处于土客交融的状况,成为了“百越之地”。岭南音乐主要由“粤乐”、“潮乐”、“汉乐”三大乐种组成,这三大乐种构成了岭南民族音乐主体。

“粤乐”又称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精髓,与当地民歌相结合的一种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形成初期以琵琶或扬琴为主奏乐器,辅以箫、筝、二胡、三弦等。到上世纪20年代受到西方乐器的启发,把二胡的丝弦换成钢弦,出现粤胡(高胡),改良扬琴,加入琵琶(或秦琴),变成了软弓“三架头”组合。

“潮乐”即为潮州音乐,由中原音乐与潮州土著音乐融合形成的器乐品种,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流传于以潮州市为中心的粤东一带,其形式包括弦诗乐、锣鼓乐、寺堂乐、细乐、笛套乐、外江乐。主奏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汉乐”又称客家音乐,乐曲多源于古代河南湖北一带的古曲、戏曲和民间音乐,由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岭南文化在粤东北交融形成。演奏乐器分为文乐和武乐两大类,文乐类乐器大部分为丝弦乐常用乐器,武乐即打击乐。

岭南传统音乐吸收了南方音乐、中原音乐、北方音乐和江南音乐的精髓,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丰富中华民族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岭南传统音乐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如岭南传统音乐《龙飞凤舞》作为岭南地区过节舞龙舞狮时常用的音乐伴奏,可以使节日气氛更加热烈,也能促进舞者们兴奋快乐的情绪。因此岭南传统音乐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和在民间很高的普及性。

二、岭南传统音乐在广东各大高校中的传承现状分析

当今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也使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传统音乐逐渐出现了老龄化,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喜爱岭南传统文化,本文以广东各大高校为例,运用收集数据、实地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借鉴传播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对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把高校资源与岭南传统音乐的实际传承情况结合起来,通过调查和分析其对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对岭南传统音乐在高等院校中的传承方式进行探讨,以广州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外语艺术学院为例:

(一)开设课程的传承方式及分析

经调查,广东各大高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岭南传统音乐名曲导赏》、《广东音乐及其演奏》、《广东音乐基础》、《广东音乐理论与实践》、《广东音乐民乐大合奏》、《潮州音乐及教育研究》、《岭南音乐概论》、《岭南广府音乐音乐概论》、《客家音乐文化概论》。

广州大学目前开设的两门岭南传统音乐理论课程,第一门是《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该课程以《岭南音乐鉴赏》为教材,主要授课岭南音乐的历史脉络、文化习俗、岭南传统音乐的多元化曲式结构,运用视听媒体让学生了解岭南音乐的概念与岭南文化思想的演进,提高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和理论思辨能力。《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为2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每周授课,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一个班大约有30名学生,考核方式以学生课堂演唱演奏、课后作业和期末展示的综合考查。

另一门课程是《岭南传统音乐名曲导赏》,此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为教材,课程以教材中的岭南传统音乐名曲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分析岭南传统音乐在不同乐器中的表现技巧,让学生能够基本把握岭南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岭南传统音乐名曲导赏》为2个学分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5-14周每周授课,每周4学时,共40学时,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一个班大约有150名学生,考核方式是关于岭南传统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对岭南传统音乐名曲理解的试卷考试。

《广东音乐及其演奏》,此课程主要训练广东乐器专业演奏技能,教材使用《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乐曲情感、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基础上,对岭南传统音乐的名曲进行深入讲解,并且讲授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讲解广东音乐技巧知识,如加花、装饰音等技法在广东音乐中的演奏特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广东音乐作品的能力。《广东音乐及其演奏》为2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每周授课,共32学时,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一个班大约有30名学生,考核方式是课堂分组排练情况、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将期末考查的综合考核方式。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广东音乐基础》课程主要教授广东音乐的来源、风格韵味等,并会传授一些与广东音乐的相关常识,老师还会在课堂上传授及演奏相关的广东音乐供学生鉴赏。这是一门针对音乐系学生授课的专业选修课程,一班大约有60人,2—18周每周授课,每周2学时,学分为2个学分,期末进行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课程的教材主要是使用该校自编的《广东音乐基础理论》教材,并且尚未对外出版。

另外,《广东音乐理论与实践》这一课程主要是教授广东音乐的理论知识,包括广东音乐的风格、曲式、配器等,通过学习其基本的作曲理论和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广东音乐的创作,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转为实践。它是面向音乐系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所用的教材同是由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师所编撰的,2—18周每周授课,每周2学时,60人为一个班级,期末进行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学分为2个学分。

《广东音乐民乐大合奏》即器乐合奏排练课,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分为2个学分,是以乐团的形式进行分团,一般是学生经过专业小课的习得并掌握相关演奏技能后,报名参加广东音乐团,经过考核择优分等级录取,第一等级是具备排练演出能力的学生,第二等级是有一定演奏技能但未达到演出水平的学生,第三等级是零基础的学生,由60人组成一个广东音乐团,聘请广东民族乐团的专业演奏员进行指导教学,演奏的曲目除了广东音乐的经典合奏曲目外,还有该校老师所创作的新广东音乐作品,2—18周每周授课,每周4学时,每学期期末会用艺术展演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进入上一等级进行继续学习。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潮州音乐及教育研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授课教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项目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少萤副教授。授课内容为潮州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潮州大锣鼓的多元化应用,运用潮州大锣鼓以及潮州特有的乐器让学生们从视、听的角度来学习潮州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潮州音乐的审美和理解思辨能力。此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每周授课2学时,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一个班大约有60名学生,分A、B班小班教学。

星海音乐学院的《岭南音乐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用传统的上课方式教授学生岭南音乐,从理论上贯彻岭南音乐。教课的老师是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的舘长吴迪老师,该课程通过以人类学的视角来阐述岭南音乐的现状,以小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上课,偶尔有请嘉宾老师来进行交流,例:曾经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的人类学本科生来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为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安徽回族人民的生存现状,以此来与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作对比反思。吴迪老师作为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的舘长为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合奏与重奏》课则是一科实践课程,由现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系主任李复斌教授进行排练、上课。该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在乐队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专业院团做好准备。而《合奏与重奏》课排练的大部分曲目都是有李复斌主任改编、创编的岭南传统音乐。如:《粤乐三章》、《惊涛》、《赛龙夺锦》等。

《客家音乐文化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由黄燕老师进行教学,该课程主要是介绍客家音乐,上课形式为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一门选修课程,许多对客家音乐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修。

由此可见,这几个高校课程的设置结合地域特点,汲取岭南文化的精华,技能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传统音乐的精髓,便于年轻人传承与发展。岭南传统音乐课程还具有国家课程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地方性强,更能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这些课程体现了广东高校独有的地特色,对学校整体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几所高校对本土传统音乐的传承做起了榜样。承担整理、收集、保护、创新和传承岭南音乐重任的人才。

(二)举办学术活动的传承方式及分析

在学术活动方面,广东各大高校举办的活动有:2012中国广州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岭南传统音乐论坛“研究生论坛——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广州大学经常邀请岭南传统音乐名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进行高质量的岭南传统音乐讲座与演奏。如2012年4月6日,潮州大锣鼓民间艺人施绍春先生对潮州大锣鼓的当代传承等问题深入探讨;2013年4月2日,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教授的“检视粤乐交响化”主题讲座;2013年12月17日,著名高胡演奏家、教育家黄日进教授进行了以“广东音乐赏析”为主题的学术讲座;2014年3月25日,岭南派古琴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岭南派古琴艺术欣赏及工作坊”的学术讲座;以及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与广州市七木琴社在4月12日、19日和26日联合开设了三期“岭南派古琴艺术公益体验课”等讲座活动。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传承方式及分析

关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相关实践活动分为演出和比赛两种方式,如:举办“藝术实践”课程展演、“广东音乐合奏”小组以岭南传统音乐曲目参加比赛。

广州大学目前开设两门岭南传统音乐的实践课程,第一门是《艺术实践》,《艺术实践》为1.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每周授课,共32个学时,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艺术实践》中与岭南传统音乐相关的课程内容有——“广东音乐合奏”和“潮州大锣鼓”,“广东音乐合奏”和“潮州大锣鼓”以分组的形式授课。“广东音乐合奏”小组无系统教材,使用总谱授课,小组人数约为20至30名学生,现有高胡、二弦、二胡、中胡、琵琶、中阮、古筝、笛子、萧,重点培养学生广东乐器合奏技能、视奏能力和培养多声部岭南传统音乐名曲的和声感,熟悉岭南传统音乐乐队结构,从而达到对岭南传统音乐的深入理解。“广东音乐合奏”的考核方式是课堂发言,排练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将上课的排练曲目以汇报展演的演出的综合考查。“潮州大锣鼓”小组也无系统教材,使用民间手抄谱授课,小组人数约为20至30名学生,现有乐器种类有司鼓、苏锣、小锣、小镲、钦子锣、月锣、亢锣、斗锣、深波锣,授课以锣鼓乐器的演奏技法为主,上课内容首先是分声部打节奏,熟练后再进行合奏,最终达到对潮州音乐多声部节奏的内涵达到较好地理解,并且能够自由的变奏。考核方式是舞台汇报展演。

另一门实践课程是《艺术展演》,课程内容是让学生将艺术实践课程所训练的成果和自主创新的排练成果在舞台上展现出来,2个学分,课程时间为2周(课程期间内无其他课程),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在课程时间内指导老师定期指导学生创新排练,最终在学生将2周的排练成果到舞台上展演,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实现了艺术实践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除了艺术实践课程的小组外,学生还可自行分小组排练创新节目,考核方式是舞台表演。

(四)学生社团的传承方式及分析

广州大学社团中与岭南传统音乐相关的社团有广州大学曲艺社。广州大学曲艺社以粤剧会友,社团成员超过150人,社团进行每周四晚上8点进行一次的常规活动,内容为教授社团成员粤剧表演方面的知识,现暂无指导老师,由社长等有粤剧基础的干事,教授包括粤剧的角色分类、表现形式、化妆等内容。社团不定期举行演出活动,如2013年3月在北亭旧村乐社举行私伙局活动等。

星海音乐学院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是音乐专业,平常的课余也大都与音乐相关,民乐系的学生大多利用课余的时间自行进行乐队的排练,而广东音乐也成为许多民乐队排练的重点;像星海音乐学院就有许多广东音乐五架头组合。“五架头”是一种以胡琴、秦琴、二弦、笛箫、三弦这几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组合,在广东音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2003年,青年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高胡教师余乐夫集结四位星海音乐学院喜爱粤乐的青年演奏家一起成立了“南亭会粤乐小组”,该五架头组合一直致力于传承与弘扬岭南文化, 也是当今舞台上最优秀的演奏“五架头”的青年演奏家。“南亭会”从成立以来屡次在大奖上获奖,多次受邀请去各大高校、专业院校进行演出,为传播岭南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南亭会”开始,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开始自发的组织“五架头”的排练,也屡次在金钟奖、文华奖等国家大赛中取得了优秀的名次。

粤曲研习社是由星海音乐学院科研处统筹的中央财政支撑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星海音乐学院创新强校资金支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具体指导运作的社团组织。该社团秉承着“以乐会友,共学求里=理”的宗旨,传播并继承岭南音乐文化。

不论是“五架头”还是粤曲研习社,排练场所除了琴房,最主要的聚集地在星海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展览岭南音乐文化的舘,也是星海一个传承发扬岭南音乐文化的载体与展示平台。

(五)展览馆的传承方式及分析

以展览馆形式传承的有广东音乐展览馆和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在广东音乐的传承工作上并不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2011年12月,学校与广东音乐人林贤辉先生合作创办了“广东音乐展览馆”,这是广州地区为数不多的以广东音乐为主题所开设的展馆。展览馆集收藏和展出功能为一体,馆内藏有许多有价值的广东音乐特色乐器。

该展馆设有乐器实物、文字资料及影音资料三方面,能够立体的展现广东音乐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展览馆对藏品具有保护作用。据了解,展馆内的展品多为林贤辉先生及其父亲、祖父三代人的私人珍藏,这样的藏品极具艺术价值,展馆运用科学的保存方式对广东音乐相关文物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进行保护,展馆内的乐器实物能激发学生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这些均有利于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位于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三楼,是岭南音乐资源系统化的第一个本土音乐文化的展览馆,2000年12月24日,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首期成立于星海音乐学院沙河校区综合楼十楼,是广东地区第一个为岭南音乐文化专门建立的展览馆,这标志岭南音乐文化研究更为系统、规范。至2005年,展览馆升格为广东省教育厅的“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展览馆作为展示该中心的项目实体,成为岭南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平台之一,目前中心与展览馆皆由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管理。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作为岭南地区研究地域音乐文化的学术象征,推进岭南音乐文化继续发展。

建馆之初,周凯模博士根据长期的实地考察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本地专业音乐院校之中认为岭南音乐由汉族“三大乐种”(即“粤乐—广东音乐”、“潮乐”、“汉乐”)构成的认知习惯,在此基础上首次创造性地将传统岭南音乐概念拓展为四大板块,即“广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并通过归纳整合以及系统化的陈列展示方式,将四大板块音乐文化的特色通过视觉展览生动形象地予以表现,彰显岭南地区音乐文化的多樣性、关联性与共通性,极大地扩容提升了岭南音乐文化的研究空间和学术价值,也为星海学人及社会各界人士认知、传承和发扬岭南音乐文化提供了研究与实践平台。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在星海音乐学院,对于传承发展岭南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舘内定期开设雅集讲座,大多数都是关于岭南音乐的,而许多学生社团的曲艺社,粤曲研习社等社团的学唱戏曲、排练都在岭南音乐文化展览舘内。

无论是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广东音乐展览馆,还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首先以保护、传承、发展为目的,通过传播文化达到认知,通过演绎、体验和互动交流等方式感受岭南传统音乐魅力,从而传承发展岭南音乐。

三、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传承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岭南传统音乐相关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不足

经调查,广东各大高校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岭南传统音乐公共选修课程较少,例如广州大学只有一门《岭南传统音乐名曲导赏》,一个班大约有150名学生,对于全校数以万计的学生而言,一门岭南传统音乐的课程略显不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关于广东音乐和潮州音乐的相关课程当中并没有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本文认为如果增加几门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岭南传统音乐课程,对非专业学生普及岭南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多欣赏岭南传统音乐,加深对岭南传统音乐的的了解,丰富的岭南传统音乐公共选修课不仅能够让岭南传统音乐在学校传承的更为广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对岭南传统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艺术修养,让更多的高校学生传承岭南传统音乐。传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民族行为,在教学中不应以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作为划定传承范围的标准,这样则可以使有志于传承广东音乐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加入到传承队伍当中。

(二)课程的相关教材待完善

通过调查该校教师和学生其岭南传统音乐教材使用情况时,本文发现广东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皆属于自编校本教材或教师自编教材和民间乐谱。教材上虽然已经较为全面地对岭南传统音乐进行介绍,但其教材内容还是不够丰富。同时,学校常年使用同一本教材且并未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实时更新,这样会容易产生教授内容与当下实践活动的脱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趣味。

岭南传统音乐实践教材的缺乏成为岭南传统音乐传承的问题,值得专家学者在实践教材的编写方面进一步完善,此类教材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学科发展,长期研究此学科领域,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及编写出的成果。如大量搜集民间独奏谱、合奏谱、影像资料等,将这些曲谱汇总编写教材,教材的完善能使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更具规范化。相比玲琅满目的西方音乐教材,岭南传统音乐的教材仍可以进一步完善,让岭南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丰富、更契合传承所需。

(三)学生社团数量和质量不足

在学生社团方面,广东各大高校现有的正式社团中仅有少数以岭南传统音乐为主题的相关社团,且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在推动校园音乐活动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可以在日后发展壮大更多关于岭南传统音乐的学生社团。在笔者进入高校中的日常常规活动中发现,常规活动是教唱粤剧、化妆等内容,但没有指导教师,这使社团成员难以提高水平,甚至对基本知识掌握不清。常规活动的侧重点在表演,但提供给社团成员的表演机会并不多,多数成员只能自娱自乐,社团与外界学习和交流较少,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效果不明显。

(四)充分认识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中弘扬、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价值观

想要中高校中弘扬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首先要转变大学生的观念,要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音乐价值观,真正的接受岭南传统文化。才能使之发扬光大。岭南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心里特征、精神面貌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让我们对音乐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视大学生的音乐价值观,真真正正的理解岭南传统音乐的精髓,才能更好的传承优秀的岭南传统文化。

结语

通过岭南传统音乐的调查,整理总结,分析出岭南传统音乐在广东高校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

岭南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独秀。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现在经过多元化文化冲击下,岭南传统音乐慢慢的被人们淡化,不受青少年的喜爱。慢慢出现了传承文化断层的现状。

有很多广东当代大学生都不知道岭南传统音乐是什么,对曾经很受欢迎的本土音乐变得很陌生。虽然部分高校承担起了对岭南传统音乐,本土音乐传承发展的责任,例如:广州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还是传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摸索。

虽然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中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不断的去完善。1、增加岭南传统音乐相关学校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岭南传统音乐。2、完善课程相关的教材,不断的收集更新资料,完善资料。使其规范化,让岭南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丰富。3、成立或加强有关于岭南传统文化的社团,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排练,学习。在学校提供的平台展演,提高对外界的学习交流。4、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给学校提供平台,我们的国家在专注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岭南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优秀结晶,传承它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去保护岭南传统文化,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岭南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让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的生存和传承。5、体会岭南音乐精髓,提高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音乐具有情感性,需要用心去感悟。深入民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树立的正确的民族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才能真正挖掘到岭南传统音乐的精髓,才能使岭南传统文化的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岭南传统音乐在广东高校中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201511078075,指导老师:黄颖仪

参考文献:

〔1〕冯明洋. 岭南音乐多元一体论——流行文化风潮与“岭南乐派”之议[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2);

〔2〕冯明洋. 岭南音乐的文化解读[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3〕刘智忠. 承前启后 任重道远——论“岭南音乐”的发展战略[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4〕万钟如. “私伙局”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历史贡献[J]. 南国红豆,2012(04);

〔5〕王少明. 以“问题意识”去关注岭南音乐文化研究——访冯光钰教授[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1);

〔6〕黄颖仪. 岭南音乐在广东高校地方特色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J]. 音乐创作,2014(07);

〔7〕马达, 曾璐莹. 民间学术团体在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为例[J]. 中国音乐学,2013(01);

〔8〕王继波. 传统音乐实地调查方法之我见——以民族音乐学学科为例[J]. 音乐时空,2013(08);

〔9〕祝晨光. 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播形式及建议[J]. 民间文化,2013(10);

〔10〕黄颖仪.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9):P22-29;

〔11〕余辉辉.浅谈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关于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几点思考[J].歌海,2007(07);

〔12〕代洁.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J].上海音乐学报,2009(06);

〔13〕吳迪.“非遗”视野中的广东音乐现状观察[M].中国音学,2012(04):P111-115;

〔14〕李复斌.“广东音乐”旋法特征探究[J].黄钟,2007(07);

〔15〕罗小平.谈广东音乐的生命力·张力·辐射力·文化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6):P60-65。

作者简介:

詹京妮(1996--),女,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专业,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生;

刘可莹(1994--),女,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专业,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生;

黄梓骅(1995--),男,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专业,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生;

李雪婷(1994--),女,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专业,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生;

李骏(1996--),男,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专业,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读生。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岭南传统音乐在广东高校中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詹京妮+刘可莹+黄梓骅+李雪婷+李骏[摘要]本文以广东各高校为切入点,以岭南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梳理,分析比较各大高校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希望能探索出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中传承的新途径,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传统音乐。[關键词]岭南传统音乐高校传承方式在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