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清代广绣

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清代广绣-大清国相魏裔介修订版梁绮虹广绣是汉族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是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南海奇少女虞眉娘“年

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清代广绣-大清国相魏裔介 修订版

梁绮虹

广绣是汉族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是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南海奇少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

广绣艺术风格以细腻为特点:针法丰富、多样、细致,善于变化,有较强的表现力;构图饱满、匀称、工整,繁而不乱;画面热闹,装饰性强;常用缎或绢作绣地,用色对比强烈、明快、艳丽,追求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讲求华美艳丽的效果;反映出民间所喜爱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传统上广绣用线多种多样,虽然以丝线、绒线为主,但孔雀毛、马尾、头发等,凡可进入刺绣的材料,都不拘一格地采用,还喜用金线作为刺绣花纹的轮廓线,使绣品立体、丰富、多彩。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华丽多彩的清代广绣刺绣品,本文择其部分服饰和日用品供读者鉴赏。

清代广绣钉金绣孔雀纹前后补子(见图1)

以石蓝缎为地,用钉金、盘金针法绣孔雀站在海水寿石上面朝一轮红日,底衬如意八宝纹和边饰回纹,与主题纹饰相呼应,含有指日如意高升之意。绣片图案工整,针步均匀,色彩对比强烈,艳丽稳重。该补子是文三品官补子。补子又称胸背,指明清时期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清代官服里,文官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用猛兽。

清末民初广绣黄地绣松鹤纹擢扇套(见图2)

此件扇套是在缎上采用齐针、平针、套针、打子针、钉金等传统针法,用五彩丝线和绒线绣制而成。一面黄色缎上绣松、鹤、梅、雀纹,一面黑色缎上绣梅树、兰花纹。袋口均钉银如意头纹,口两边缝接蓝色编织带,作为手提用。该扇套针法丰富细致,针脚平齐均匀,色彩华丽。

清末民初广绣钉金吉祥姗意八仙纹桌围(见图3)

以红缎为地,上下两块绣布,上块仿如楣额,下块是四方形主体,上下接合,形似方巾。楣额略同下块宽而短,钉金绣暗八仙、吉祥花草等图案;下块主题则钉金绣仙鹤、麒麟、博古、宝瓶、牡丹、梅花、蝙蝠、蝴蝶、佛手等图案。道尽吉祥喜庆之征兆,充分溢显喜庆的氛围。因为是围桌之裙,绣布左右两端系有细绳,上头加上素色的青布来缝细绳,用作固定围裙。桌围在民间刺绣工艺品中,是民间信仰关系中最为密切的一类,在家庭里,是供桌正面所围的一块刺绣方巾;在寺庙道观里,是神桌的围巾,又可称为桌裙、桌彩。它虽然只是围住桌子的脚部,但是确有增加美观,使气氛肃穆的功能,或显示神威庄严的镇煞、驱魔、辟邪的作用。

传统广绣在技艺上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手法。广绣以绒绣为主,广绒色相纯度高,接近原色,虽然色相和色阶品类有限,跨度甚大,但通过在针法的掺插和组合中,以及采用特殊的刺绣技法,使有限的绒色表达出无限的色感,获得异常的色彩效果,这就是广绣色彩上的独到之处。在捆插针和洒插针刺绣中,两色掺插可产生中间色,形成了三个色阶,称套色绣。“留水路”即在花卉的每朵花瓣或鸟禽的鸟羽之间,在起针和落针点的时候留出约0.5毫米的距离,边线之间保持狭窄而相等的间隙,露出绣地,从而在绣面形成一条清晰而均齐的“水路”,称之为“留水路”。这种套色绣和留水路是广绣常用的手法。

清光绪石蓝缎地彩绣牡丹团花纹补子(见图4)

石青色底,以平绣、捆咬针、捆插针、洒插针、打子针等传统针法,用绒线彩绣牡丹、雏菊团花纹,形象满密,针法多样,善于变化。运用广绣惯用的“留水路”和套色绣的独特技法,使图案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牡丹象征繁荣、富贵;雏菊属菊科类,是菊花的一种,象征纯洁、和平。清朝补服有方形补子及圆形补子,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为文武官员所用,而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此类补子是女士使用,寓意幸福美满。

清末广绣花卉纹披肩(见图5)

披肩也叫云肩,该云肩用四个如意头形组成,叫四合如意式,形式为立领前开襟。每片云子上用绒线彩绣花鸟、草虫,四角缀有金坠,工艺精巧,针法细致,色彩秀丽。披肩是从隋朝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它围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时,披肩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婚嫁时成为青年妇女必备的衣饰。

清末民初广绣人物纹饰件(见图6)

白缎为地,以辅针、续针、拉蔬结绣等传统针法,用五彩绒线绣书生与小姐约会的风景图。绣技精工细腻,水路清晰,纹法有理,人物、花卉、小桥、流水,栩栩如生;绣品设色明快雅洁,浓淡相宜。这是上衣花边。花边又称“绦子”或“阑干”,主要是用于镶滚衣服的边缘,一般多用在衣服的领口、袖端、襟边及下摆。中国服装使用花边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花边最初的用途,是为了增加衣服的牢固程度,由于这些边缘在衣服上的面积较大,地位也比较显著,所以人们就利用这个特点,在上面织绣纹样,美化了服装。

广绣实用性与欣赏性共存,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刺绣承载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清代广绣

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清代广绣-大清国相魏裔介修订版梁绮虹广绣是汉族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是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南海奇少女虞眉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