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文孙迎庆孙迎庆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非浅。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但随着时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 文 孙迎庆

孙迎庆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非浅。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楼渐渐淡出了历史,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即使留存下来的,命运也大多岌岌可危,书去楼空。但我们可以从苏州博物馆所保存的众多古籍善本中解读出苏州昔日私家藏书的辉煌,私家藏书楼的生命因融入了现代博物馆而永续延绵、生机无限。上一期已经刊登了苏州博物馆藏的部分精品藏品。

顾沅稿本,246卷,文献4070篇。分装八函,每函十册。为蓝丝栏稿纸,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三四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双对蓝鱼尾,书口下有“然松书屋”四字。书中钤“艺海小筑珍藏”“湘舟审定”“国华之印”“浩臣所藏”“赐砚传家”“翼东珍藏”“王同愈”等印章。首册书名页有江阴闻诗亲笔墨书《吴郡文编》,落款“闻诗题”。卷前有朱珔、石韫玉、梁章钜、董国华四家亲笔墨序。末册卷后有翰林王同愈墨跋(见图9-图11)。全国珍贵古籍名录06479号。

顾沅(1799-1851年),清代学者、藏书家。字澧兰,号湘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虽出生世代簪缨之家,但不求仕进,以收藏书画古籍而闻名于世。《吴县志》载:“顾沅图书之富,甲于东南。”学者杨仲羲在评价顾氏艺海楼藏书时,称其“不及四库者600余种,而四库未及者2000余种”。咸丰庚申之役,顾沅已谢世,其嗣孙顾康如尚年幼,出逃途中《吴郡文编》于乱中流失,不知去向,家人为之念念不忘。然而事有凑巧,民国七年(1918年),有人在上海见到此书,喜告顾沅之曾孙顾浩成,遂以五百金购归,藏于顾家世居辟疆园艺海小筑。顾浩成逝世后其子顾翼东(1903-1996年)秉承父志,悉心护持高祖遗著。1958年,当时在苏州博物馆工作的范烟桥先生四处寻访《吴郡文编》的下落,顾翼东得知后于1960年慨然将书移送苏州博物馆保存。

吴云两罍轩旧藏《韦苏州集》

唐韦应物撰,宋刘辰翁注,明凌氏刻陶韦合集朱墨套印本。线装。版框尺寸,长21.4厘米,宽14.8厘米。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书中钤“姚子真秘笈印”“梧桐乡民”“汪星源藏书记”“归安吴云”印(见图12)。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5215号。

吴云(1811-1883年),字少甫,号平斋,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藏书楼两晷轩在今苏州听枫园。其性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汉印晋砖,宋元旧籍,一一罗致。所藏王羲之《兰亭序》二百种,最为珍秘,用以名室斋。庚申年(1860年)之变,姑苏遭太平军攻占,吴云著作已梓片版和所有丛残稿本、藏书五万卷全毁于兵燹中。

叶昌炽缘督庐旧藏《藏书纪事诗》手稿残帙

此为叶昌炽写作《藏书纪事诗》时的部分原始手稿,内有多处墨笔校改。首册书衣有叶氏手书:“此稿屡有增删非定本”。手稿用纸有二:一为叶氏专用绿丝栏抄纸,书口下有“五百经幢馆”字样。版框尺寸,长18.9厘米,宽13.1厘米,半叶十行,白口,四周双边,单绿鱼尾;一为朱丝栏抄纸,版框尺寸,长17.2厘米,宽10.9厘米,半叶九行,行字数不等,红口,左右双边,双对红鱼尾(见图1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8148号。

叶昌炽(1849-1917年),字颂鲁,晚号缘督庐主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末著名藏书家。一生着力辑古佚书、校雠群籍、搜集碑版、抄书作文。藏书楼名治唐室,新旧藏书总数约一干部,宋刻《广韵》《竹友集》最为有名。叶昌炽自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编撰《藏书纪事诗》,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初稿写就,时年四十二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藏书纪事诗》由江标依据叶昌炽亲自编定的稿本在长沙雕梓行世,但讹误颇多,叶氏并不满意。从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起,叶昌炽开始重新校订《藏书纪事诗》,经过增删诗传、补加诗注、酌增案语、改写绝句和调整次序,叶氏家刻七卷本《藏书纪事诗》问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则是“前后两本,后人必致聚讼。自此本出,建霞所刊一本可置覆瓿矣”。刻书全部费用由其学生潘祖年资助。

何澄灌木楼旧藏《纂图互注扬子法言》

汉扬雄撰,晋李轨、唐柳宗元、宋宋戌、吴秘、司马光注。宋刻元修本。何澄跋。存二卷(六至七)。线装。版框尺寸,长18.1厘米,宽12.2厘米,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二十五字,黑口,左右双边,双顺黑鱼尾(见图14、图15)。书中钤“曾存定邸行有恒堂”“亚农秘笈”“何澄之章”。书后护叶有何澄墨跋:“于北京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小市以银币二枚易《扬子法言》二卷,审定确为元代物,惜残缺不全矣。乙丑新秋两渡邮人识。”

灌木楼在苏州南园宾馆,主人是民国收藏家何澄(1880-1946年),字亚农,别号真山。灌木楼收藏之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收藏圈几乎无人不知。但自何澄去世后,其藏品无人知晓。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清理灌木楼时才凉奇地发现,浴室壁橱后还有个小阁楼,里面存放着何澄的所有藏品,20多只皮箱,均庋藏着字画碑志、玺印古墨、铜器牙雕等珍贵文物,计有1374件,善本古籍图书642册。随后何澄子女将所有藏品捐赠给苏州博物馆。

潘景郑宝山楼旧藏《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宋谢维新辑,宋虞载辑,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夏相刻本,清狄尔晶跋。线装。版框尺寸,长20厘米,宽14厘米,注小字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见图16)。书中钤“祖孙会状兄弟鼎甲五子登科父子伯侄翰林进士尚书宰相之家”“潘承弼藏书印”“赓之所藏”“不求甚解”。

潘景郑(1907-2003年),原名承弼,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藏书处日宝山楼,但宝山楼到底身在何处,如今却鲜有人知。据潘氏后人介绍:“宝山楼在苏州南石子街,现在挂牌为潘祖荫故居,其实此处应为潘祖荫的堂兄潘祖同故居。”潘达于老人曾说:“当年潘祖年把攀古楼铜器和滂喜斋古籍运回苏州后,曾借住堂兄潘祖同在南石子街宅居,即潘景郑祖屋。”宝山楼藏书大部分已入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文孙迎庆孙迎庆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非浅。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但随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