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从馆藏木雕土地神造像看民间土地神信仰习俗

洛阳民俗博物馆里的清代木雕土地神像(如),慈眉善目,白须...朱艳丽2012年以来,洛阳民俗博物馆共征集木雕造像千余件,其中土地神木雕造像多达百余件,在征集的各类木雕造像中,数量最多。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祗”之一。其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

洛阳民俗博物馆里的清代木雕土地神像(如),慈眉善目,白须...

朱艳丽

2012年以来,洛阳民俗博物馆共征集木雕造像千余件,其中土地神木雕造像多达百余件,在征集的各类木雕造像中,数量最多。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祗”之一。其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根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土地神变为了保一方平安,管理一方的基层神祗。凡有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信仰存在,土地神信仰成为了一种汉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因此,探究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文化,追溯汉民族的民间传统,显得尤为必要。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雕公羊传》注日:“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殷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由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又有拦凹土地,庙神土地等。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众说纷纭。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百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另一说为:周朝时,一位上大夫的家仆张福德(或张明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福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馆藏一尊土地神造像其后的装藏藏有“福德正神”的契纸,是对其说法有力的证据。明清以后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神。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于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

馆藏的木雕土地神,人物的冠纶、胡须、服饰雕刻非常到位,比人物面部精细得多,意在突出人物造型的稚拙、明快,表现人物形态的传神。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而在民间传说中土地神除了服饰有所不同外,基本都是以长者形象出现。这是在土地神人格化过程中,人们一般把他传说成一位心地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宽容慈蔼的长者。根据这形象雕刻出来土地公神像,就是一位白须、白发、笑容可掬、福态吉祥的老人(故而民间多尊称为“土地公公”),酷似古时员外的打扮,官帽则是丞相帽或员外帽为主,帽檐两条布垂抵肩。一般穿着便服,面庞园而丰盈,两眼微眯,露出慈祥的笑容(图一)。

为何土地神一般都是老人的形象,估计是因为土地管的是“社”,在乡村现实生活中直接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一般是一村一族德高望重的族长和家境富裕颇通诗书主宰一方的地主、乡绅。所以几种形象融合起来就是土地——老人、福态、员外等特征造型的来源所在。但不同地区亦有些许差异,市区、闹区的土地神像多为富人样貌,甚至手持玉如意、金元宝、银锭等。如馆藏土地神木雕造像(图二),身着一袭蓝衣,长须,慈眉善目,左手紧握一锭元宝。田野及山区的土地神像一般多持拐杖(图三)。

土地神乃中国民间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国民间,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求财、保平安、保农业收成之意。20世纪50年代以前,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几乎遍及河南每个乡村。在豫西偃师,家家户户院中迎门墙上均有一土地神龛。农历二月初二日土地爷生日时,民间要用猪头、鸡蛋等供奉土地,以求五谷丰登。从土地神的出现可以看出,人们所赋予土地神的第一项职能应当是保佑五谷丰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不断赋予土地神更多的司职,俨然成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保护神。

一般说法,土地神为地方之守护神祗,为乡里之神,也有财神的性质。在社会生活中,土地拥有的多少,土地耕种收益的多少,很直接的关系到农民的财富收入。于是,农业、矿业、渔业、商业者,也都祭祀土地公,祈望能发财赚钱。于是土地神也兼具财神的神格,持有物品主要是,左手拿金元宝或银锭、右手拿拐杖或如意为主(图四)。土地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土地神是功能性极强的神明。在电影《天仙配》中,土地爷更是被赋予“月老”的功能,同时兼具了送子功能。如:馆藏木雕土地造像(图五)即为土地爷一手托元宝,一手抱一孩童的形象,此尊土地神雕刻精湛,眉目慈祥,栩栩如生。整体非常完整。衣褶处精致的镏金和原先的色彩还保存着。土地神在这里就兼具了财神与送子双重功能。

所谓的土地神众多职能与信仰,其实质就是人们通过对被神化了的传奇和英雄人物的信仰,获取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通过信仰,释放内心的各种感情,寻找生活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这种信仰,可能很纯洁很朴素,但也可能十分功利和现实。土地神信仰作为一种历史久远,遍及汉民族民间的传统信仰,它的起源大体相似,但具体内容和形式却迥异。土地神作为一个接近现实而又虚幻缥缈的形象,保地方一方平安,管地方大小事物,是人们对他的美好期待,而且在历史的过程中,它又实实在在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时期,伴随着大规模石窟开凿的日渐衰败,民间宅居供奉的木雕造像逐渐多了起来,形象更趋世俗化。馆藏的这些土地神木雕造像,多为清、民国时期民间雕刻作品。但由于材质、虫蛀、烟熏、风化等原因,留世数量日益减少,珍贵性逐渐显现。它们包含了大量宗教、民俗文化信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有形有内涵的“立体物件”,不论是满足人的视觉愉悦还是满足人的精神功能需求,都有其极为丰富的内容,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耿坤)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从馆藏木雕土地神造像看民间土地神信仰习俗

洛阳民俗博物馆里的清代木雕土地神像(如),慈眉善目,白须...朱艳丽2012年以来,洛阳民俗博物馆共征集木雕造像千余件,其中土地神木雕造像多达百余件,在征集的各类木雕造像中,数量最多。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祗”之一。其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