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明星的诞生

李雯摘要:如今,中国当代书画在书画家和策展人等人的推动下越来越代表了中国当代的文化意识。无论是从早期“星星画展”“85美术新潮”等现代书画实践之中走出来的书画家们,还是深受西方书画氛围影响的新一代青年书画家,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了中国当代书画创作的大环境之中。进入新的时代,当代书画家的身份在工业化的大环

李雯

摘 要:如今,中国当代书画在书画家和策展人等人的推动下越来越代表了中国当代的文化意识。无论是从早期“星星画展”“85美术新潮”等现代书画实践之中走出来的书画家们,还是深受西方书画氛围影响的新一代青年书画家,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了中国当代书画创作的大环境之中。进入新的时代,当代书画家的身份在工业化的大环境下需要重新探讨。从社会身份、文化身份以及书画身份三个方面对中国当代书画家的身份进行文本讨论,并以此探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书画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书画家;书画市场;明星化

在书画界,当代书画无疑是来自西方的一个概念。从时间概念上看,当代书画是从波普运动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一种自由和多元的书画现象。20世纪80年代之后,当代书画走上了中国舞台,并且在2000年后成为了中国书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的中国当代书画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现代中国所发生的美术现象。对于中国当代书画,朱青生曾这样定义:当代书画是通过一种对书画的新的观点,将正在发生的社会情况和正在试验的观念,用一种最新的方法来呈现人的内心和对世界的理解①。而高名潞这样界定:在中国,“现代性”和“前卫”是整一性的概念②。无论如何界定,中国当代书画都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下发展的产物,因而和中国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

从1989年的中国现代书画展开始,一大批当代书画家们如艾身、曹丹、方力钧、吴山专、肖鲁等在展览中通过书画实践展出自己的作品,到旅居海外的书画家艾未未、徐冰、黄锐、朱金石、王功新等往返于美国、日本、德国与国内之间的书画活动,当代书画家们一直在变换的环境之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出路。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使得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之下,大变革时代也使得书画家们卷入了文化与经济的漩涡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当代书画家的身份究竟该如何确立,成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社会身份:市场需求下的职业者

1992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外市场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崛起也带动了国内书画市场的一通火爆,书画作品也开始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运作体系之中。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之后,中国当代书画群体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书画家的社会身份也开始有了“明星化”的气质。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89中国新书画展”上,已经获得中国批评家给予的最高学术奖文献奖的《大批判》以“政治波普”之名进行展出之后名声大噪。同年11月19日,美国著名杂志《纽约时代》以方力钧的衣服《打哈欠的人》作为封面。由此,王广义的“政治波普”和方力钧的“泼皮现实主义”成为了中国当代书画的两大代言人。2006年,张晓刚的油画《血缘系列:同志120号》《血缘系列:同志四号(黄色)》以及《航海员(女孩)》三幅作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成交总额折合人民币达到1500多万元,这也使他一跃成为了书画界里的明星代表③。

海外的热潮也迅速吹到了国内,许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新贵阶层嗅到了这块还没被开垦的肥沃土地。许多商业性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举办商业性的展览和拍卖活动,拍卖和收藏成为了中国当代书画品被世人所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市场热度高温不下的情况下,通过媒体和资本运作的炒作,“明星”书画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不断涌现的机构、画廊、企业等想在群体狂欢中分得一杯羹。书画的书画性和文化价值下降,一些书画家为了迎合群众的需要不得不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书画曾经的崇高和理想不复存在,转而成为了追求世俗化情感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书画家,以职业和市场意识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谋求到了独立谋生的立足点。而促成书画家职业化和明星化选择的重要原因,无疑是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发展。

二、文化身份:个人价值的崇拜者

20世纪90年代,曾经在80年代怀着崇高理想和自由抱负的书画家们在政治的高压下喘不过气来,随着封闭环境和政治压制一同而来的还有对自身身份的怀疑和个人理想的不确定。生存的困境和改变的社会价值标准使得书画家们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抗争或消沉成了一项生存选择。在寻找不到答案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书画家的世界里开始充斥着一种虚无和百无聊赖的情绪。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繁荣,书画家对个人生存方式和自我价值的思考逐渐成为了当代书画的主旋律。在个人价值逐渐上升的时代,曾经只属于精英的书画以极低的姿态进入大众生活。“解放个性自我,反对一切权威”成为了新的口号,在这样的宣告下,书画家个体受到了“明星”待遇。中国传统而沉重的文化积淀在当代书画之中不见踪影,诸如由黄永谦发起的“别理我,烦着呢”“特累”的文化衫现象等成为了当下流行的波普式创作。

另一方面,一些未曾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青年书画家由于本身就对历史没有负担和沉痛记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更加如鱼得水,对过去的调侃和把玩成为了新的流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历史和文化的神圣感在书画家们眼中慢慢消解,取而代之的创作主体是生活中的嬉笑打闹和个人上升的情绪表达。书画家们的文化身份不再是批判社会的宣泄者,而成为了个人价值的崇拜者。一些书画批评者由此感慨:“当代书画的思想基础越来越苍白和虚弱,它贬低人类垂直向度的经验,而将人类扁平的日常经验拼命夸大④。”由此,中国当代书画似乎遇到了时代危机,而中国当代书画家的文化身份也在时代的发展风暴中被重新界定。

三、书画身份:书画品的生产者

大众文化的冲击和商业的系统化发展使得中国当代书画家的身份在不断的摇摆中踌躇。在国家日益纯熟的技术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之中,书画的创造性不再成为当代书画的标签,如何在系统下满足消费者日渐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书画家考虑的重点。如本雅明所提出的,当代书画进入到了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在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下,当代书画早已不再遵循康德所提出的书画的无功利性和自省状态。如今,书画家们开始采用集约化、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来生产书画品,从而使书画产品大批量地进入市场。从书画身份的角度而言,身处其中的书画家更像是书画的生产者。当书画品开始倾向于模式化的发展,那么书画家也必定会出现模式化。

一方面,一些已经成名的书画家利用自己已经成名的作品进行着自我复制,并用这些老调重弹的作品保持自己名声的热度和影响;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名的书画家通过对西方现代书画和所谓“前卫书画”作品的重复来步入书画界,渴望受到关注。无论是以上哪种行为,对书画的创作来说都是一种机械复制的流程而已,这种流程甚至已经不能用书画创作来形容,因为“灵韵的没落”⑤,它更偏向的是一种工匠行为。书画家成为了书画品的生产者、手工者,甚至是机器。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书画在商业资本的统治下逐渐丧失了固有的自律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下,书画的本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代书画最终在大众文化的发展下成为了借助复制技术不断生产的类型,形成了具有模式化的新风格。

毫无疑问,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波普”与“泼皮现实主义”确实代表着中国当代书画在当时社会语境下和政治环境下的一种前卫书画形式。当时封闭的政治文化环境为渴望自由的书画家们提供了批判的对象,书画家们自觉成为了在高压下冲锋陷阵的排头兵。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处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已经与90年代完全不同,相同或相似的风格是否能延续当代书画的生命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当代书画家继续在媚俗和艳俗的沼泽中沉迷,那只能沦为批量复制的生产者。在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下,书画界的造星行动也在不断地进行,书画家越来越具有明星化的气质,活跃在书画市场之中,如曾建勇、张天幕、陈可、贾蔼力等一拨又一拨的青年书画家有了更多的展示舞台。但是,如何使诞生的明星再不是昙花一现,而成为书画界具有影响力的书画创作者,是中国当代书画界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从社会和文化环境来看,海外市场的炒作和国内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代书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当代书画在市场和大众文化的推动下变得前所未有地活跃,但另一方面,经济诱惑和过分强调个人价值使得许多书画家动摇了自身的书画理想。而从书画角度来讲,针对当代书画的位置,有书画批评者曾这样评价:“书画应该回到书画真正的位置,以收藏的价位代替作品价值评判标准的西式炒作方式,最终在时尚的旋涡中会沉到水底⑥。”对于书画家来说,无论从社会,文化还是书画的层面上,书画家们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与所处的环境,坚持自己的书画理想和创作自由,从而避免当代书画的平面化叙事继续进行。作为书画的推动者,书画家们有责任使书画重回历史的深度,重新树立书画价值的标准,才能够不断向前,推动当代书画的发展。

注释:

①朱青生.继续创造当代书画[J].饰,2008,(04):14-16.

②高名潞.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J]. 书画·生活,2005,(05):16-19.

③油画<同志>拍出百万美元 创重庆油画最高价[N].重庆日报,2006-4-17.http://news.sohu.com/20060417/n242841083.shtml。

④王岳川,丁方.当代艺术的海外炒作与中国身份立场——关于中国当代先锋书画症候的前沿对话[J].文艺研究,2007,(05):63-73.

⑤“灵韵”的概念由本雅明在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书画作品》中提出,是“一种特殊的时空交织物”。

⑥王岳川,丁方.当代艺术的海外炒作与中国身份立场——关于中国当代先锋书画症候的前沿对话[J].文艺研究,2007,(05):63-73.

参考文献:

[1]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贺万里.永远的前卫——中国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鲁虹.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

[4]朱青生. 继续创造当代艺术[J].饰,2008,(04):14-16.

[5]高名潞. 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J]. 艺术·生活,2005,(05):16-19.

[6]王岳川,丁方.当代艺术的海外炒作与中国身份立场—关于中国当代先锋书画症候的前沿对话[J].文艺研究,2007,(05):63-73.

[7]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秦兆凯. 前卫与媚俗[J]. 美术观察,2007,(05):121-127.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明星的诞生

李雯摘要:如今,中国当代书画在书画家和策展人等人的推动下越来越代表了中国当代的文化意识。无论是从早期“星星画展”“85美术新潮”等现代书画实践之中走出来的书画家们,还是深受西方书画氛围影响的新一代青年书画家,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了中国当代书画创作的大环境之中。进入新的时代,当代书画家的身份在工业化的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