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宾虹花鸟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墨中国,淡妆浓抹总相宜赵幼强就黄宾虹的山水画与花鸟画比较而言,人们对其花鸟画的研究和鉴赏相对要弱一些。这主要是黄宾虹的花鸟画流传在市面上比较少,似主要集中于捐赠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中,数量约300多件。为了推动黄宾虹的艺术研究,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馆区将原“青瓷撷英”和“古越人家”两个陈列馆改造成“黄宾虹

水墨中国,淡妆浓抹总相宜

赵幼强

就黄宾虹的山水画与花鸟画比较而言,人们对其花鸟画的研究和鉴赏相对要弱一些。这主要是黄宾虹的花鸟画流传在市面上比较少,似主要集中于捐赠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中,数量约300多件。为了推动黄宾虹的艺术研究,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馆区将原“青瓷撷英”和“古越人家”两个陈列馆改造成“黄宾虹艺术馆”,一层展示了黄宾虹的生平和艺术历程及成就,二层现展示的是“另辟了一个世界——黄宾虹花鸟画展”,共展出黄宾虹各个时期创作的花鸟画作40余件。

2014年6月31日,黄宾虹艺术馆对外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尤其二层展出的黄宾虹花鸟画作品格外令人注目。为了有助于广大观众和花鸟画爱好者更好地领会黄宾虹花鸟画的精髓,在此试对其作一解读,有所不逮,请识者补正。

花鸟有师承

黄宾虹是一位伟大的山水画家兼花鸟画家,20岁后黄宾虹客居扬州十多年,他对曾是太平军画师的陈若木山水和花鸟画怀有特别的敬意,称其“山水沉雄古厚,双钩花卉,极合古法”。由此人们推测黄宾虹花鸟画是从陈若木学习的,但以现传承下来的作品看,似未见题跋上从陈若木学习花鸟画的确切证据,也许是黄宾虹早年作品少的原因,但早年花鸟画受陈若木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从黄宾虹花卉、花鸟作品上的题跋看,其摹习花卉、花鸟的路径亦与山水一样,是从明人出发而上溯到元人。如“元人多作双钩花卉,每超逸有致,明贤秀劲当推陈章侯(陈洪绶),余略变其法为之。”(题画花卉)。“有明一代花卉,论者以为陈白阳(陈淳)妙而不工,陆包山(陆治)工而不妙。兹拟兼采其长。”(题牡丹图)在黄宾虹九十秩时所作的《似元人笔意花卉》(图1)作品上有“拟元人写意,宾虹,年九十”的题跋。题画诗中给我们的启示是,黄宾虹画花鸟创作方法是博采众长,即取明人“生意经营”之长,弃之过于人为的“习气”之短;崇尚明人不逮元人那种“笔意简劲古厚,于理法极严密”自然的天真烂漫。

情趣为大美

黄宾虹曾言“画花鸟要有情趣,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便是纸花。”(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有情感有趣味去写花鸟画,给人们呈现的一定是超出物象本身的一种内美或为大美,这就是黄宾虹写花鸟画的宗趣。从馆藏的黄宾虹花鸟作品用色看,与其山水画不同的多为设色花鸟作品,少为纯水墨花鸟作品。用设色来画花鸟作品,似更能把大自然原生态的植物和动物的本性及趣味完整的加以表现,同时以色之多变,更能把人的情感寄托于花卉和鸟虫之中。

从花鸟画着墨色的浓淡上来考察,似可将其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清淡娜婀之雅逸味;一类是重笔浓色之金石味。前者有类似黄宾虹的细笔山水画,后者类似其粗笔山水画。故黄宾虹的花鸟画创作,实际上与其山水画创作是紧密联系的,并在用笔用色等上也是互相借鉴和取长补短,甚至创作的发展轨迹也有类似,即有一个从淡清到浓重,从飘洒到凝厚,从文雅到古典的过程。如黄宾虹在很多花鸟作品上的用笔,多从山水画的用笔技法挪用过来的;而花卉作品的用色技法,有的也被使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这种互动互利的艺术创作方法,正是黄宾虹花鸟画审美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

艺术大师潘天寿曾对黄宾虹花鸟画有过高度评价:“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画绝妙,不知花鸟更妙,妙在自自在在。” 著名学者张宗祥也对黄宾虹花鸟画评价说:“可以说完全另辟了一个世界,看起来觉得淡、静、古、雅,使人胸襟舒适……。”从作品数量看,黄宾虹山水画创作占据绝大部分,对山水画的画理研究也最深。因此,他是以山水画的笔墨作为根柢,来进行花鸟画创作,尤其晚年的花鸟画所蕴含的那种金石味和厚重的积(渍)墨(色)味,均出于其山水画的变法之味。

我们在考察黄宾虹的花鸟时,必须要结合他的山水画一起来鉴赏,如花鸟画的构图线条的曲折多变、墨色趋于浓厚等,均出自于山水画的笔触和墨色变化。如《设色花石图轴》(图2)、《设色水墨花卉山石图轴》(图3)、《设色芍药竹石图轴》(图4),这种花卉与山石组合的花卉画,进一步印证了黄宾虹在花鸟画创作上所依附山水画的过程和技法之运用。从这种图式搭配上看,似乎与传统的花卉与山石配图经典作品并不协调和入格。但在黄宾虹看来,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情趣和韵味,似并不在乎外形的组合和搭配。

淡妆显功力

解读黄宾虹的花鸟画作品,我们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句“淡妆浓技法总相宜”来形容似为生动而又恰当。

一般来说,观察黄宾虹花鸟画,无论是以清淡而为的“淡妆”花鸟作品,还是厚重而为的“浓抹”花鸟作品,并不一味地以时间顺序来判定,通常相对早期的花鸟画作品,因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以施淡墨浅色的“淡妆”作品为主,用笔也相对较松弛和纤细。所用技法早年似以双钩填色为主,如《写生设色花卉册》之一(图5),是早年黄宾虹的花卉作品,绘得十分工整而显功力,说明黄宾虹在花卉绘制技法上是下过功夫的,与其早年山水画一样,也讲究画花鸟要做到“笔笔分明”。

还有的早期或说是前期花鸟作品,是以没骨法来创作的,如《设色花卉图轴》(图6),这些花鸟作品显得飘然俊雅和婀娜多姿,往往将刚柔之美融入花卉作品之中。他与吴昌硕所绘花卉画不同的是,吴昌硕是“画气而不画形”,重视一种花卉作品的气势。而黄宾虹重视的是情趣,就是要把花鸟画那种最纯真的趣味与人的情感交融一体。如此说来,吴重“气势”而黄重“情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淡妆”花鸟作品中,黄宾虹多数作品上是不题款的,但在他认为比较得意的作品上,也有很精彩的题跋。如黄宾虹88岁所绘的《设色芍药图轴》(图7),画面题跋曰:“含刚健于婀娜,脱去作家习气。论画者以似而不似为上,熟中求生也是一法。辛卯冬日,八十八叟,虹宾。”题跋书法柔刚、遒劲而老辣。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言:“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而黄宾虹在此提出“熟中求生”的理念,似要表达的是“脱去作家习气”,追求自然的真美和内美。

浓抹以聊慰

黄宾虹“浓抹”的花鸟作品一般在他北上到北京时期画得比较多,这是因为1937年74岁黄宾虹赴北平故宫审画时遭遇“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和北平沦陷后,遭遇国族大难,心情沉痛难抑的黄宾虹每日以绘画来聊慰,在给弟子黄羲的信中言:“风雨摧残,繁英秀萼亦不为之消歇”,显示了黄宾虹面对世乱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因此,居北京时期黄宾虹大量唯美的“繁英秀萼”的花卉作品面世,或送人作礼品,更多的作品是为了其山水画突破进行墨色和用笔等习练,也是一种腕力的调养。所以这一时期花鸟画的颜色加浓,笔力线条用的也较粗紧,似其山水画。

落款始用“予向”,如《设色花卉图轴》,黄宾虹在《八十自叙》对“予向”取名之由来作了说明。大意是要学习古人的品节,予(我)虽身陷敌区,志有所向,不屈于敌而扬我民族正气之意,所以署名“予向”的花鸟作品应该是在黄宾虹居北京时所画。

在“浓妆”花鸟作品中,不同墨色搭配十分丰富。如《水墨赭红花鸟图轴》、《设色花鸟画轴》(图8)。也有比较活泼的作品,如《设色花鸟图轴》。

晚年寻自在

应杭州西湖艺专聘,1948年85岁的黄宾虹南下杭州,从此在杭州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7年,于1955年3月逝世。对花鸟画的创作,虽非黄宾虹在杭州创作的主流题材,在他完成大量精绝的山水画的同时,他也不时创作一些花鸟题材的精品之作,且有的画上还有题跋落年款,弥足珍贵。在我们观赏和解读这些晚年花鸟作品时,一种炉火纯青、人画俱老、荒率拈来的自由自在之美扑面而来。无论是设色还是水墨花鸟画都达到了新的境界和高度。

如《设色黄山野卉图轴》(图9),画跋曰:“前三十年梅炎入黄山,见埜卉丛生,邃谷中多不识名,因写为图,癸已,宾虹年年九十。”这幅野卉图可以代表黄宾虹在花卉创作上诸多成就。从其题跋上说,黄宾虹对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观察甚为仔细,同时对花卉植物的名称也十分看重,不知其名,就用图画将其记录下来。再从整个图形看,多种花卉拥簇在一起,各异的花色搭配一起自然协调,色彩浓烈鲜活,喷发出一种春天到来的气息,这就是黄宾虹画花卉要的一种情趣。另从技法上看,花卉既有勾勒成形,又有用没骨法来成形,花卉杆子的线条老辣凝重,透露出一种金石之味。

纵观黄宾虹花卉(鸟)画艺术的发展,它作为山水画之辅助,从早期到晚期一直连续下来,其艺术造诣也同山水画一样,有一个从早期的临摹,到中年的写生,至晚年的炉火纯青的过程。当然花卉与其山水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黄宾虹绘画的主要变法成功是其山水画,花鸟画虽然精彩有情趣,笔墨颜色也有独到之处,终究没有跳出传统的藩蓠。

由于黄宾虹花卉(鸟)画作品存世量较少,在收藏上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就如其山水画一样,早年的黄宾虹花卉(鸟)画比较容易仿制,而晚期的花卉(鸟)作品就难以伪造。目前浙江省博物馆陈列的黄宾虹花鸟画展将展出到明年3月底,给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观赏机会。

链接:黄宾虹与浙江省博物馆

在浙江省博物馆里,有1万余件特殊的收藏,与黄宾虹有关。这些收藏,写就了一个传奇。

黄宾虹艺术馆就在浙博孤山馆的东头,由原来的书画馆改建而成。整个艺术馆共分上下两层,一共800多平方米。狭长形的展厅,一色灰调子的展柜与地面,没有冗余的装饰,简单素雅。两侧四周,通透大气的展柜一字排开。这些展柜全是恒温恒湿的,可见,在黄宾虹艺术馆里,目之所及,皆是珍贵书画与文物。

黄宾虹艺术馆开馆后,粉丝们可以围着西湖,来一个黄宾虹艺术半日游。

早起,在暖阳与清风中步行到浙博孤山馆的黄宾虹艺术馆,静心欣赏先生的书画,再沿着白堤、北山路,抵达栖霞岭32号,黄宾虹故居。这样的路线,也勾勒出了近60年前,黄宾虹先生作品与浙博的故事。

1955年3月25日,92岁黄宾虹逝世。在隔日的追悼会上,先生的长子黄用明代表家人,遵照先生的遗志,将所遗作品及所藏书籍文物等全部捐献给国家。

经过当时工作人员历时3年的整理和清点,至1958年才列具完整的清册。其中包括:自作书画5000多件,收藏古今书画1000余件,古印近900方,铜、瓷、玉等各类文物近500件,碑帖藏书近2000种,文稿、信札“一木箱”,总数达1万多件。有人说,中国当代如此完整捐献遗作遗物的艺术大家只有两位:一是徐悲鸿,二是黄宾虹。1958年,黄宾虹的遗物遗作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杭州市栖霞岭黄宾虹故居成立“画家黄宾虹先生纪念室”,由浙江省博物馆管理。

据浙博相关人士介绍,黄宾虹先生这批捐赠作品的完整性非常少见,有不少收藏门类浙博之前没有,或者并不丰富。比如说,浙博的古印收藏,便是以他捐献的900多方古印为底子建立起来的。 (林梢青)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宾虹花鸟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墨中国,淡妆浓抹总相宜赵幼强就黄宾虹的山水画与花鸟画比较而言,人们对其花鸟画的研究和鉴赏相对要弱一些。这主要是黄宾虹的花鸟画流传在市面上比较少,似主要集中于捐赠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中,数量约300多件。为了推动黄宾虹的艺术研究,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馆区将原“青瓷撷英”和“古越人家”两个陈列馆改造成“黄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