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成建正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陕西文博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博物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首先,它是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列入国家“七五”计划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唯一的博物馆建设项目,体现中央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央

成建正

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陕西文博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博物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首先,它是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列入国家“七五”计划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唯一的博物馆建设项目,体现中央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央政府对陕西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的认可;其次,经过8年努力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开馆不久国家文物局就组织专家组前来考察,明确指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事实的确如此,按照现代博物馆理念设计,造型新颖、功能齐全、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出现在全国许多城市。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中国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博物馆建筑与设施方面的距离,走在了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唐大雁塔西北1.24公里之处,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合建筑由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设计,秉承“以意造象,得于寰中”“突出主景,聚形展势”“墨雅于彩,素色为上”的设计理念,在外观上着意突出盛唐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基本格局;在色彩上取王维《山水诀》中“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意境,整体用典雅的灰、白、茶三种色彩,营造出“花到淡时方显艳”的审美意境。这种将“形式与实质,感觉与理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新唐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成也标志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翻开新的一页,初建于1944年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先后更名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西北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一直栖身于西安碑林旧址。周恩来总理曾提出老省博“空间太暗,光线不好”,指示“应在适当的时候,建一个新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原址上成立西安碑林博物馆,将原省博的石刻艺术类藏品划归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在中央和陕西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藏品37万件,具有种类多、序列完整、等级高等特点,其中一级文物1709件,国宝级文物18件(组),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最具代表性。目前有三个常设展览馆,分别为《陕西古代文明》《大唐遗宝——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文物精品展》和《唐代壁画珍品馆》,均荣获“十大精品陈列”。二十多年来已经接待国内外嘉宾3000万人次,多次荣获各类奖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今后也必将会在不断实践与提升中散发出日久弥新的魅力,发挥出央地共建博物馆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为博物馆最核心的功能,我们在藏品管理、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藏品管理方面,建立了各类文物的标准库,实现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极大地便利了藏品的研究与利用,为智能化博物馆建设奠定了基础。在藏品保护方面,建立了库区和展区文物智能化的动态监控系统,各类藏品保护修复工作按照“立足本馆,服务全行业”的中长期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藏品征集方面,围绕主要藏品类别和展陈需要,不断拓展藏品征集渠道,创新博物馆与考古机构合作机制,将考古发掘品转化为博物馆藏品。此外,积极建立国有文物收藏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借鉴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调剂余缺,有效整合,建立完整、合理的藏品体系。唐墓壁画是陕历博最有特色的藏品,数量多、等级高、时间序列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绝无仅有。2011年6月20日,中意合作十年建成的唐代壁画珍品馆正式对外开放,集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一体,这是我国首个常规性公开展出唐墓壁画馆。为了更好地开展壁画修复保护、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2012年底,又成立了唐墓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

在展陈方面,确立了与馆藏文物和建筑风格极为和谐的综合展陈体系,以陕西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明为纵线,以唐代最有代表性的唐墓壁画和金银器展览作为横线,定标出以唐代为高峰的周秦汉唐文明发展轨迹,确立起“条主线、两大特点”的新精品展览体系。各类题材的临时展览也是紧紧围绕这两条线,不断丰富与拓展文物内涵。整个展览分为序言大厅、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文物展》和《唐代壁画珍品馆》以及临时展览四大部分。总体风格雄浑大气、厚重典雅、博大精深;展览展具色彩随着不同时段和主题而变化,四大部分之间呈现出“多元统一”的协调关系。每个部分段落清楚,富有节奏感,环环相扣,犹如一部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故事长卷。(1)序言大厅。扑入观众眼帘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粗旷古朴的黄土高原,巍然屹立的唐代雄狮,既高度概括了陕西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脉络,也符号化地标识出陕西黄土埋藏周秦汉唐瑰宝的博大精深,还凝练出这座博物馆博大精深的主题。在这里,观众伫立沉思,转换时空概念,准备接受一次酣畅淋漓的历史穿越。(2)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2008年3月正式开放(1991—2007年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历史陈列》)。位于馆中央高台宫殿式建筑中心位置,直接与序言大厅连接,面积约6000平方米,突出本馆主题、代表本馆文物藏品基本特点。展线长1247米,展出文物3000余件,分三个展厅,共七个单元,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史划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以周、秦、汉、唐为重点,集中展示了陕西作为中华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炎黄故乡、周秦汉唐王朝中心、唐以后西北军事重镇的重要地位。在时间轴纵线上重点突出周秦汉唐时期,横线上表现陕北、陕南、关中不同地域文化渊源与特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重点标注陕西的厚重度与中心性。配合文物展览,还有电脑查询、影像播放、语音导览、动漫故事、电子图版、沙盘模型等辅助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一个时段、地理、历史和文化概念完整、更迭有序的陕西古代历史风貌,以及作为中国历史缩影的重要地位。(3)专题展览《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位于主体建筑西侧北展厅。面积约1250平方米。丰富、扩展基本陈列的主题,表现馆藏文物精华。2010年4月6日开展,首次集中展示了1970年西安城南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出土的一千佘件器物中三百余件(套)高等级的金、银、玉器精品。此展因集中发现、文物精美、观赏性强且悬念重重而有极强的吸引力。其中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一直被视为国宝珍品,具有极高观赏性和难以抵挡的吸引力。(4)专题展览《唐代壁画珍品馆》。位于主体建筑东侧地下厅,201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上展文物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这是国内首个以唐墓壁画真品为主题的、集保护与展示于一体的常设展览,也是中国和意大利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合作的最有效成果。馆内服务设施齐全,高清数字影院为观众播放《大唐记忆》,让观众在进入展馆前先了解唐墓壁画基本历史背景,多功能触摸查询系统和自动讲解系统等能让观众获得更美妙的参观体验。(5)临时展览。位于主体建筑东侧和西侧南厅,灵活接待国内外各类文物、艺术展览进行短期交流性展出。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各种临时展览数百个,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展览内容,增进了文化交流。不仅有整合区域博物馆藏品资源的大型主题展览《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中原文明华夏之光——中华文明探源展》《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等,还有合作交流的国外展览,如《日本考古展——古都奈良考古文物精华》《纪念友好交流十周年——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等。

如今,三大常设展览连获三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2013年的临时展览“巧手良医”第四次走上这个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最高的领奖台,也使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了全国唯一一家连获四届十大陈列精品奖的博物馆。

在社会教育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多元化公众教育模式。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坚持用藏品为观众讲述历史故事,传播周秦汉唐灿烂文明的响亮声音,讲故事的形式灵活多样、互动性和参与性极强。(1)多层次的教育活动。针对观众群体构成和需求的多样性,我们设计出各种层次的教育项目。例如配合学校教育,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美育教育年”“文化寻根之旅”“穿越盛唐,相约陕博”“陕历博山区手拉手夏令营”“古代科技之光”;针对博物馆之友设计的“跟着陕历博看展览”“港澳博物馆探索之旅”等活动。(2)新理念下的志愿者工作。“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志愿者参与博物馆,是我们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一部分。从来源上看,我馆的自愿者分为社招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两大类;从工作范围上看,分布于多个部门,从事不同工作,例如,开放区域的志愿者主要从事讲解、咨询、导览、服务等工作,后区业务部门的志愿者主要从事图书整理、文字校对、文物保护监督等工作。截止去年年底,共有700多名志愿者参与博物馆日常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志愿者工作,我馆还开通了陕博志愿者网络文明传播平台,极大提高了志愿者凝聚力和工作热情。(3)流动博物馆。博物馆不仅要为走进来的观众提供优良服务,而且还要主动走出去为那些不能来馆参观的观众提供亲近藏品的机会。2011年我们启动了“流动博物馆”服务项目,让边远地区的群众切实享受到“文物惠民”的福利,截止目前,国宝进山村、进高校、进机关等已达二十余次。(4)公众讲座。为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我们针对不同观众群体,推出了多元化的公众讲座。根据时政热点和学术动态,我们搭建了以“历博讲坛”为基础、以“文博讲坛”为助推器、以“长安讲坛”为传播台的常态化的、多层结构的讲座网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前来针对某个专题进行系列讲座,让公众获得更多博物馆藏品和历史文化知识。

近年来我们重视智慧博物馆建设,在新科技、新媒体时代,我们创新理念,大胆尝试现代传媒手段在博物馆的移植与应用,鼓励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运用新媒体手段与博物馆深度互动、密切交流。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App手机导览、文物二维码及数字博物馆等新技术极大强化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跨越时空限制与更多观众进行便捷、高效沟通。截止目前,共发布微博1539余条,粉丝数达到近5000人,其中最多一条微博被转载高达300余次。我们还推出官方平台,并成功进行了加V官方认证。这是陕西博物馆类第一个认证平台,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的官方认证平台,栏目包括自动回复和固定栏目“陕博国宝档案”“延伸阅读”“背后的故事”“陕博四大类藏品”“过去与现在”等内容推送,目前已有7706人关注我馆平台并参与互动,其中图文消息最高点击率达到2526次,消息转发率达到42.97%。

我们向来重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创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并连续出版21辑,出版“陕西文史研究丛书”“陕西历史文化丛书”“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文库”数十种,以及藏品图册十余种。不断发掘藏品资源、服务社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借《文物天地》这块宝地,推出一组藏品研究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关注和支持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期刊物出版的时候,正值我国农历羊年来临之际,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祝大家羊年吉祥如意,祝我们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成建正199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陕西文博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博物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首先,它是中央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列入国家“七五”计划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唯一的博物馆建设项目,体现中央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