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山东博物馆藏《高凤翰印谱》赏析兼论印谱源流

山东博物馆藏高凤翰印谱赏析兼论印谱源流董倩倩高凤翰(1683—1749年),原名翰,字仲威、羽仲,又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等,山东省胶州市南三里河人。毕生勤奋创作,工诗、书、画,号称三绝,是扬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高氏又擅长于治印,其篆刻艺术在扬州画派中艺术成就最高,在清代篆刻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当

山东博物馆藏高凤翰印谱赏析兼论印谱源流

董倩倩

高凤翰(1683—1749年),原名翰,字仲威、羽仲,又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等,山东省胶州市南三里河人。毕生勤奋创作,工诗、书、画,号称三绝,是扬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高氏又擅长于治印,其篆刻艺术在扬州画派中艺术成就最高,在清代篆刻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当时的沈凤、潘西凤和高凤岗合称“四凤”,又叫扬州八怪印派,高凤翰为领军人物。汪启淑《续印人传》称其“究心缪篆,印章全法秦汉,苍古朴茂,罕与俦匹”。高凤翰书画上所用之印,多为自刻。

山东博物馆藏有《高凤翰印谱》一册,册页装,木夹,共11开,印文下有释文,末有跋语半叶。印谱有康生收藏印,尾后有康生题记半叶,记录印谱发现过程。据跋语所述,此册印谱乾隆甲子年(1744年)于维扬印成,收有高凤翰印264方(笔者细数有284方,去掉脱文,实有277方)。惜流传至今,“古和尚”“磊落嵚崎”“鹰阿山人”“玉圃”“怪石供”“墨癖”“张”(有释文无印文)七枚印蜕缺失;有几枚印文残缺不全,如“凤翰”缺“凤”字,“西园”脱“西”字。按康生印谱末所识“此印谱为高氏印谱仅见之本”,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印谱源流

在《归云和尚碣》中,高凤翰自记“汇辑汉印约五千方,自制印及所收近代名印与朋侪投赠者亦数千方”。《胶州志》记载高凤翰曾著印谱,可惜未见流传。高凤翰印作存世不多,山东博物馆所藏《高凤翰印谱》应为高凤翰友人之物,后辗转流落他人之手。康生于中国书店发现,但印谱虫蚀过多,遂重加装裱,于1964年捐赠给山东博物馆收藏[1]。

经笔者推断,此印谱当属张玮所有。其一,根据印谱内容,印文中有大量名为张玮的印信,初步推断印谱所属可能为高氏友人张玮。其二,印谱释文与跋语同属一人,而笔迹、印章与张玮所绘绢本《牡丹图轴》一致(见图1-1~图1-3),进一步确定该印谱所有之人当为张玮。综上所述,笔者断定康生跋语所谓“高凤翰友人”即为张玮。印文内容“张玮名玮字温如别号涑南”“安邑温如”“家住路邨名玮字温如”提供了张玮的籍贯、字号。据本馆所藏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第三十八卷《职官表县秩篇》记载:张玮,山西安邑人,岁贡,乾隆十七年(1752年)为华亭县知县。张氏与高凤翰素有交集,感情甚厚。据馆藏《南阜山人诗集》卷五记载,乾隆五年庚申(1740年)高凤翰58岁,时在苏州,曾题《张温如画册》,赋诗:“画经右手留残本,此日重看左手悲。五六年间如隔世,百千劫里更题诗。客怜短发春同老,酒放狂歌醉不辞。拂砚梅花落香雪,风帘相对把疏枝。” 题识:“旧为张温如画册未毕,而右痿病作,遂用残本寄还。越岁庚申(1740年),再会吴阊,出此本,左手作题了之,并赋一诗。”钤印“今字羽中”“盖公乡人”“南村”,并“王克勤收藏印”(见图2)。

二、治印历程

印谱中有一枚印,印文曰“生有印癖”,可谓高凤翰生平真实写照。高凤翰自幼学印,禀赋非凡。在《印存自记》一文中记:“余年甫八九岁,便已时随弄石。”据《印存自记》记载,高凤翰伯兄高愧逸性喜藏印,高凤翰从其学金石。另一方面高凤翰积极拜师,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起,常前往安丘,与张在辛、在乙昆仲交往甚密。张氏满门皆为金石名手,张贞、张在辛、张在乙等人在当时都是齐鲁篆刻界的高手。这一时期的学习奠定了高凤翰深厚的功底。雍正七年(1729年),高凤翰授任安徽歙县县丞,出仕江南。在官场派系斗争中,高凤翰受诬下狱,经历一番磨难。后寓居扬州,开始了他鬻字卖画的生涯。高凤翰将这段经历称为“风尘碌碌牛马奔走者十年”。他与南北艺术家广泛交流,眼界开阔,见识益广,在此期间成就了他的“四凤印派”。不料,乾隆丁巳年(1737年),55岁的高凤翰右手突患麻痹之症,不能再作字画。高凤翰“感前人郑元祐尚左故事,更号‘后尚左生”,右手废而改左手,漂泊江湖,浪迹吴越。乾隆六年(1741年)回归故里胶州三里河,后因病卧榻,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去世。这十余年间,由于获罪去官、客居扬州加废右手等诸多原因,他的篆刻风格产生了巨大变化。左手治印和他的“左书”一样,风格由意气风发而变成了奇拙生涩,刀法由冲刀而变为曲切,章法也由巧而变为拙,因而左手治印生涩、拙厚、辛辣。

三、印章赏析

本印谱收录的印章,涵盖高凤翰右手、左手治印。一类为高凤翰所用之印,如“凤翰”“西园”“南阜”“松嫩道人”“南阜老农”“花部青城将军后裔”等姓名字号籍贯印;“百研千印之居”“春草堂”“玉圃”“桐荫别馆”“春草续梦之堂”等堂号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风来笔砚香”“宅荒犹有谢家池”“荷衣曾惹御炉香”“无地不堪施面目,逢人便可露肝肠”等诗文印;“书有未曾经我读”“借尔磊落炼我心骨”“调心御气,戒欲防嗔”“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说有涯之生”“得一人知己可以无憾”“托金石以不朽”等箴言印。另一类为张玮姓名字号印,据笔者粗略统计,约有40枚。如“张玮之印”“张玮私印”“温如”等,大抵是高凤翰为其所刻[2]。

高凤翰的篆刻以白文为主,早期以汉印为宗,后期白文笔画丰腴,而且留红极宽,不拘于法,妙趣横生。据笔者统计,277方印中白文印共计188方,朱文印86方,另有半白半朱印3方(“手香”“凤翰印信”“绿天庵”)。

高凤翰治印师法秦汉,苍拙豪纵,直追汉秦。虽右手病废,然其变劣势为优势,左手治印敢于用刀,切刀多,冲刀变少,朴中见拙,随机生变,生中有趣,出人意表。清代著名篆刻理论家魏锡常在《论印二十四首》中,评其左手篆刻曰:“咄咄尚左生,琢印如琢砚。石质具堕剥,字形随转变。乱头粗服中,姬姜终婉娈。”《高凤翰印谱》中收录其右手治印如图3~图5所示,左手治印如图6~图11所示。

附:《高凤翰印谱》跋文(见图12、图13)

跋一:有印二百六十四方,高君南阜物也。君山东胶州人,酷嗜砚与印,砚有数百,印将及万,汉铜旧印不止千方。公诗赋文词极佳,又工于铁笔泼墨,姑苏维扬颇重之,丙辰秋得瘫疾右臂废,以左笔书,画亦甚佳。余与公交厚,而书画究未多得,许印谱成赠我,后未果。此印于维扬舟中印之。乾隆甲子吴门寓记。

跋二:清康熙乾隆间山东擅篆刻者代有其人,名最著者以安丘张卯君在辛、胶州高西园凤翰。西园早年隶书,多受卯君影响。论治印,卯君仍不能超脱文何旧习,高西园则法秦汉又不为所拘。晚年用左手后,自治刀法斜攻横出,另辟境界。南阜一生,治印甚夥,惜无印谱传世。此册收以印章二百六十余方,其中亦有若干不似高之手笔,盖当时其妹丈匡继武[3],其侄高汝澥[4],均长篆刻,或出彼等之手。册末跋语,后未题名,盖高之友也。此册为高氏印谱仅见之本,乃中国书店所发现,售者居为奇货,索价甚昂,几经商磋,始肯出售。然虫蚀过甚,乃重加装裱。装后略志数语,交山东博物馆收藏,以供研究南阜篆刻者参考。一九六四年八月三十日夜康生题于钓鱼台。

注释:

[1]按印谱末康生跋语:“此册为高氏印谱仅见之本,乃中国书店所发现,售者居为奇货,索价甚昂,几经商磋,姑肯出售。然虫蚀过甚,乃重加装裱。”

[2]据康生跋中所写:此册中收取印章,有几方不似出自高凤翰之手,而是出自高之妹丈匡继武和高之从子高汝澥,二人皆精篆刻。

[3]匡继武(1707年—?),字绍夫,号松岑,清代山东胶州人,为高凤翰妹夫。

[4]高凤翰从子。

(作者单位:山东博物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山东博物馆藏《高凤翰印谱》赏析兼论印谱源流

山东博物馆藏高凤翰印谱赏析兼论印谱源流董倩倩高凤翰(1683—1749年),原名翰,字仲威、羽仲,又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等,山东省胶州市南三里河人。毕生勤奋创作,工诗、书、画,号称三绝,是扬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高氏又擅长于治印,其篆刻艺术在扬州画派中艺术成就最高,在清代篆刻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