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鉴定乱象能否被改变

鉴定乱象能否就此被终结贾理智7家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这一举措让大众多年来呼吁建立可靠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然而,这批试点单位的权威性、操作性等仍让不少人觉得暂时还解决不了众多收藏者鉴定难的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国家文物局的此番举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其实

鉴定乱象能否就此被终结

贾理智

7家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这一举措让大众多年来呼吁建立可靠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然而,这批试点单位的权威性、操作性等仍让不少人觉得暂时还解决不了众多收藏者鉴定难的难题。

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于国家文物局的此番举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其实是对年初国家文物局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将让国有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的回应与落实。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为乱象丛生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市场注入“正能量”;会中相关负责人还谈到,在广东和湖南等试点地区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除了传统“眼学”方面的鉴定,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众所周知,鉴定难一直是困扰收藏界的“顽疾”。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瓷杂、玉器等文物艺术品都是民间收藏的主流,而这些领域也成为造假的重灾区。曾有媒体调查报道,河北峰峰仿磁州窑,河南洛阳南石山仿唐三彩、禹县仿钧瓷,安徽蚌埠仿古玉……这些地方都形成了极为兴旺的造假产业。而在书画方面,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等都有大量赝品存世。正因为如此,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寻求一家公开、透明且专业的鉴定机构,为自己手中的藏品把关,就成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部分社会机构及人员缺少基本的文物鉴定科学知识和职业道德,社会上开始涌现出各种各样文物鉴定机构和打着不同旗号的文物鉴定专家,他们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给民间藏品出具形形色色的“鉴定证书”,这些不仅扰乱了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收藏者的信心。

对此,业内人士一直在呼吁尽快在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建立权威可信的针对民间收藏的文物鉴定机构。此次7家单位面向民间文物开展鉴定试点的出炉,也让有权威背景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此机构非彼机构

事实上,这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定鉴定机构作为鉴定试点单位在业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3年6月,北京市文化局就批准了5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当时这5家艺术品鉴定机构由于鉴定专家、鉴定资质、鉴定方法等等诸多原因而遭受了一些舆论质疑,也因为他们都主要鉴定当代书画等艺术品,而绕过了收藏群体大、造假多且最难鉴定的古代和近现代书画而被认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然而,时隔一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又发布通知,指定了这7家机构来承担其民间收藏文物的鉴定试点工作,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因为毕竟在鉴定界,让有文博背景的单位介入到民间文物鉴定尚属首次。那么藏家们会买账吗?

一直参与国家文物局有关民间鉴定筹备工作的书画鉴定专家刘建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行政主管部门开始采取行动当然是好事。它除了让收藏者能够找到可靠的鉴定专家之外,对于规范民间鉴定队伍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文博单位专家定期会进行专业考核,总体上比社会上的专家更可靠。而且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单位,专家们的认真程度和工作效率是不一样的,不会有那么多的歪风邪气。民间也有鉴定高手,但他们要纳入轨道,必须出台相应的考核措施。而第一步,还是要用正规军。” 刘建业说。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在业界却有着不同的声音。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此次国家文物局试图通过这7家单位专业的、学术性的鉴定进行示范、引导作用,让收藏家、公众了解文物鉴定应该怎样做,但是这些鉴定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一些机构在鉴定之后甚至不开具鉴定证书,只相当于口头咨询,这让民间收藏者们有些不爽。

北京瓷器藏家陈扬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自己花百八十元如果换来的只是一些国有文博机构鉴定专家的一句藏品真假的结论,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现在社会上的很多鉴定机构也同样聘用的是国有文博机构的专家,“有些专家的单位名头比这7家更大、更权威,人家还给开具签名版的鉴定证书,虽然费用可能多一点,但是心里更踏实!”而另一位天津的资深书画藏家史先生则表示,现在一些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时,对于那些有各种鉴定证书的藏品根本就不屑一顾,反倒是从没有鉴定的东西他们会感兴趣,愿意看看。“开具的鉴定证书没有任何法律效力,那等于和社会上的鉴定机构没有区别。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件好文物可能会因为其中一个专家没有这方面知识,而被一票否决,这究竟是对文物的保护还是破坏呢?此外,这些新认定的机构会不会就此打着‘国字头的金字招牌,从此让他们鉴定过的藏品有了一道‘免死金牌?”史先生说。所以对这次试点工作,史先生持悲观态度,认为可能会像文交所一样,最后潦草收场。

到底能走多远

显然,机构和专家鉴定文物,但是又谁来“鉴定”这些专家和机构呢?如何让鉴定结果变得更加公正、权威甚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都是摆在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接受《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初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在上海开展调研时,自己曾全程参与。当时在座谈会中他就一再强调,制度的规范和立法的完善才是事情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有分析人士指出,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到今天,鉴定本身就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绝不只是简单的辨别真伪和市场价格那么容易。但是利字当头,不仅很多“专家”难保不动摇,收藏者急功近利、心存幻想的心态也比较普遍。出于各种目的,有人想尽一切办法也要给自己手里的赝品“正名”,而这也是当前鉴定机构和专家混乱不堪的主要诱因。“没有相应的规范机制,却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单纯地靠相关部门的认定,专家自我的道德约束,在当下并不可靠。”

而更多业内人士则呼吁道,针对市场种种乱象,比起“国字头”的鉴定机构,出台专门的文物鉴定法更加急迫,如果有专门的法律能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规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明确责任和追究机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文物鉴定的“老大难”。

“权威可信的文物鉴定机构是建立在社会规范的框架下,而不是政府能够任命的了的。否则职责不明,干扰市场,只会给本就已经鱼龙混杂的鉴定大军又增加了几个机构,最终反倒越搞越乱。”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鉴定乱象能否被改变

鉴定乱象能否就此被终结贾理智7家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这一举措让大众多年来呼吁建立可靠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然而,这批试点单位的权威性、操作性等仍让不少人觉得暂时还解决不了众多收藏者鉴定难的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国家文物局的此番举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