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新安巨擘查士标绘画作品赏析

李新安绘画作品欣赏刘畅“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新安画家多游居乡野,以画自娱。古徽州文化底蕴丰厚,历来就有崇儒兴文的传统。时值徽商崛起,徽商贾而好儒,渐成尚古重教、鉴藏附雅的文化氛围,吴门的沈周、松江的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来过徽州,留下墨宝佳作,并与当地士绅名流相过从,

李新安绘画作品欣赏

刘畅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新安画家多游居乡野,以画自娱。古徽州文化底蕴丰厚,历来就有崇儒兴文的传统。时值徽商崛起,徽商贾而好儒,渐成尚古重教、鉴藏附雅的文化氛围,吴门的沈周、松江的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来过徽州,留下墨宝佳作,并与当地士绅名流相过从,再加上徽州独特的自然风光,黄山白岳新安江,为画家“外师造化”提供了天然的蓝本。

查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懒老,安徽休宁人。山水初学元明倪赞、黄公望、沈周诸家,风神懒散,气韵荒寒。晚年学董其昌,参以米家山水,润笔纵横。其交游广博,家富收藏,从而博取众长,面貌多样,作品的精神气质仍得益于倪云林疏散清逸的神韵。查士标常登山临水,于皖山徽水中汲取养料,丰富绘画题材,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查士标被誉为“天都十子”之一,与渐江、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是“新安画派”中举足轻重的代表画家。

安徽博物院所藏查士标作品颇丰,涵盖了早、中、晚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其笔墨、意境、书法、9币承和时代风格有着较为系统的诠释,对于研究查士标书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及他对“新安画派”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查士标晚年寓居扬州,对于“扬州画派”也有着重要影响。

《古木远山图》(见图1),图绘疏林坡岸,浅水遥岑,近处平台坡地,杂树交立,远处以简笔淡墨勾写山石,整幅作品宗法倪云林折带皴笔法,荒寒空寂,萧散超逸。查士标推崇倪云林,不但从技法上师之,且与倪云林在心境、意境上也是相通的,深得倪云林“天真幽淡”之韵。画面上方自题:“不见名图近十年,壁间林壑尚依然。秋来景物清如水,谱写南华第几篇。丁未八月,临藏倪迹,查士标。”下钤“二瞻”白文方印,“梅壑”朱文方印,“丁未”是1667年,是查士标中年仿倪云林代表之作。清初画坛“四王”之一的王翠曾赞其曰:“以石田之笔力,尚不能作云林。而瞻老放笔,辄与神似,盖其正与云林无二致也,余安能不倾叹之。”可见查士标对云林用功之深,画境理解之透彻,“谱写南华第几篇”更是体现出查士标与倪云林作品中“道法自然,清静无为”道家思想精髓的共性。

《草亭竹松图》(见图2)亦为倪云林“一河两岸式”构图,坡堤疏树空亭,静水远山无渡,正如画中所题:“草亭竹树绕溪流,尽日无人山更幽。我亦生来有闲癖,如何不到此林丘。”若淡若疏,娴静清远,抒发了查士标寄情山水、隐居闲游的心态,笔法上则融入黄公望披麻干皴而又自出新意,深悟传统文人画“逸品”之精髓。后题“画为禹成年先生正,查士标”,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画心下钤“孙氏大光之珍”白文方印、“正大光明之室鉴藏书画之珍”白文方印、“古心外史”朱文方印,作品是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捐赠安徽博物院艺术珍品中的一件,这件作品不仅填补了我院一些藏品门类的空白,已成为我院珍贵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晴峦暖翠图》(见图3),作于1675年,作者时年60岁。图绘高岗屏立,山底缓坡静卧,远处山脉若隐若现,房舍隐见山中,朱衣山民拄杖漫步山间小道,驻足观赏。画面寂寥空阔,意境沉静疏简,设色青绿、浅绛相融,笔墨简而不冷,构景散而不乱,淡雅清逸,得董其昌蕴藉含蓄、拙雅恬静之神韵。董其昌在徽州交游颇多,并与徽州的新安先贤程嘉燧、李流芳、詹景凤、吴廷等交往甚密,不仅带来了他所倡导的“南北分宗”论,把他推崇的“元四家”尤其是倪云林的绘画风格提升到极高的地位,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新安画家的创作思想。查士标晚于董其昌60年出生,因敬服董其昌,又与董同是乙卯年出生,故自称“后乙卯生”。此画恰逢乙卯年所作,采用董华亭笔意为之,题中虽赞黄子久画意,而实为表达作者追摹董其昌之意。画面左上自题“董华亭称子久画尝以晴峦暖翠为第一,余二十年前曾见之,追拟其意,然自为位置,不能求肖也。乙卯正月,士标并识于邗沟客舍”,下钤“士标”“梅壑”朱文方印。为查士标寓居扬州时所画。清初至康熙年间,政治稳定,扬州地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交流日渐兴盛,随着徽商陆续进入,新安画家也随之移居扬州,促进了“扬州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查士标的书画在扬州倍受推崇,清阮元《广陵诗事》记扬州人家“家家画轴查二瞻,户户杯盘江千里”。扬州画家多为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在艺术表现和题材上或多或少有些商品气息,“新安画派”那种枯淡冷寂的画面已经很难适应扬州繁华市场的要求。虽然查士标家境殷实,绘画懒散飘逸,但在与王翠、恽南田、石涛等书画名流的交往中,绘画风格也表现出多种面貌。《携琴幽居图》(见图4)也是查士标六十岁时所作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作,这两幅青绿山水体现出查士标画路宽泛,取法多师,不拘泥于传统与画派的束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种雅俗共赏的作品即是晚年较多表现的形式。查士标另有《深山古寺图》(见图5),以董其昌水墨浅绛之法绘山壑重峦,古寺茂林,笔法温润淡冶,清隽雅逸,表现平淡天真、逸笔墨戏的“文人画”格调。画右上自题:“古寺长鸣日午钟,层峦叠嶂列芙蓉。山僧不觉归来远,一路苍烟万木中。查士标诗画”,下钤“士标私印”白文方印、“查二瞻”朱文方印。左上有清代书画家、诗人汪洪度题跋:“山绕荈斋碧四围,深林不碍野禽飞。天涯处处红埃满,亲到此间方悟稀。”

《宿雨初收图》(见图6),运用米家泼墨写意笔法,表现雨后江南山水景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云烟如流似带。画面用饱蘸水墨的卧笔横点,层层厚积,点出树、云、山的形态,利用点与点、水与墨的相互渗透作用,形成墨韵迷离的效果,以表现烟雨萦绕、云雾迷蒙的江南山水。画面左上自题“宿雨初收,晓烟未泮,为写米元晖稿,画于待雁楼,言并,查士标”。钤“梅壑”“查二瞻”朱文方印,“待雁楼”是查士标晚年在扬州吟诗作画室名,很多作品的题款和印章中常用此名。此画气韵生动,笔墨苍润,款题书法也较早年细秀书风更为圆厚,虽无纪年,从笔墨风格看与癸酉(1693年)79岁所作《云山梦树图》(见图7)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图运用“落茄皴”大笔湿墨晕染,水墨自然相融,滋润而不失沉郁,率意而不失风神,正如题中所引石田先生诗句:“看云疑是青山动,云自忙时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归来洗砚写云山。”墨随笔走,云随山动,意蕴盎然。

查士标的作品雅俗共赏,成就斐然,在书画市场也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价值不菲,因此从古至今就不乏赝品出现。安徽博物院藏查士标《山水图》(见图8),从意境上看确有萧疏淡静之感,纸张也有一定的年份,但就其笔墨和题款就与查士标的真迹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论是山石、树木,勾线皴笔皆显软弱无力,且笔墨板滞,缺乏层次和骨力,没有查士标驾驭线条笔墨的娴熟功力,更谈不上倪、董的意韵,画左上款题:“虽然三四树,清閟阁中俦。己巳小阳月,士标”,下钤“士标之印”“二瞻”白文方印。“清閟阁”是倪瓒收藏图书文玩和吟诗作画之所,文中借此点出仿倪画意。己巳为1689年,查士标时年75岁,与同时期丁卯(1687年)作《溪山深秀图》(见图9)相对比,显然后者繁简并举、虚实相生,具有晚年扎实的功底,而笔墨更加自然灵动。赝品的题款更是松散僵硬缺少变化,印章则臃肿僵化无力,章法随意杂乱,且印面模糊不清,与查士标真迹所用之印相去甚远。

从查士标的作品中不难发现,笔法灵活多样,风格各异,这与他遍观名家手迹,临仿诸家不无关系。除以上仿倪云林、黄子久、董其昌、米家山水外,还有庚子(1660年)仿临沈周的《谡谡松风图》(见图10),粗笔湿墨,意韵豪放;康熙丙辰(1676年)作《仿董北苑山水图》(见图11),笔墨深厚,意境深远;壬戌(1682年)作《仿梅华道人山水图》(见图12),颇有吴镇丰富灵动、沉厚苍郁的意韵;《拟谢葵丘山水图》(见图13),冷萧瘦硬、劲健凝重,虽题为仿元末明初画家谢缙笔意,实为参学新安先贤萧云从、渐江的笔墨皴法而成(见图14、图15)。

查士标转益多师,又不为成法所囿,加以发展变化,融入大自然之灵性和真情实感,形成深邃清幽、荒寒超逸的个人风貌,他所代表的“新安画派”不仅影响了新安后学,也与周边画派互相辉映,彰显中国画独具特色的文化影响力。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新安巨擘查士标绘画作品赏析

李新安绘画作品欣赏刘畅“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新安画家多游居乡野,以画自娱。古徽州文化底蕴丰厚,历来就有崇儒兴文的传统。时值徽商崛起,徽商贾而好儒,渐成尚古重教、鉴藏附雅的文化氛围,吴门的沈周、松江的董其昌、陈继儒等都曾来过徽州,留下墨宝佳作,并与当地士绅名流相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