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巴山姑娘怪嫁妆比“腌菜”

娘家为女儿置办嫁妆,通常都是以物品的贵重和时兴为标准,比如金饰、家具、衣被等,陕南巴山一带的姑娘嫁妆却以腌菜最珍贵。腌菜有什么稀罕的?不就是乡间老百姓屋里、窑里、缸里、瓮里盛的那种酸菜么?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缸好几瓮,普通得很。然而在巴山却有一首民谣:“巴山姑娘怪,出嫁要腌菜;嫁妆没腌菜,往后头难抬

娘家为女儿置办嫁妆,通常都是以物品的贵重和时兴为标准,比如金饰、家具、衣被等,陕南巴山一带的姑娘嫁妆却以腌菜最珍贵。腌菜有什么稀罕的?不就是乡间老百姓屋里、窑里、缸里、瓮里盛的那种酸菜么?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缸好几瓮,普通得很。然而在巴山却有一首民谣:“巴山姑娘怪,出嫁要腌菜;嫁妆没腌菜,往后头难抬”,腌菜有资格做嫁妆,还关系到姑娘往后在夫家的地位,这腌菜必定不同凡响。

腌菜原是“孝心菜”

腌菜作嫁妆,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巴山民俗》说其在南郑县的南海、红茶、岭镇等区尤其盛行。女儿长到十七八岁,母亲就要给准备腌菜作嫁妆,嫁妆腌菜的品种越多,姑娘就越显得光彩。这种习俗的由来,民间传说源于孝媳春香。据说其婆婆年久多病、胃口不好,为了让婆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蔬菜,春香绞尽了脑汁。她发现炒熟的青菜放盐可几天不坏,春香便去采摘新鲜蔬菜不断地试验,有一次晒干蔬菜后抹盐装到坛子里,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开坛,香气立即弥漫,放嘴里一尝十分爽脆可口,她激动极了,婆婆一尝也欢喜得很。到了冬天用油炒了端给婆婆佐餐,婆婆高兴地连说:“孝心,孝心……真是一片孝心啊!”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都跑来看稀罕、学手艺。从此,做腌菜的人越来越多了,腌菜成了人们最喜欢吃的长存菜、孝心菜。后来春香做了一坛长咸菜作为女儿嫁妆,让女儿要孝敬婆婆,所以“腌菜”也叫“亲菜”。大巴山父母们纷纷仿效,以腌菜作为女儿陪嫁品,代代流传至今。

巴山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土地湿润,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当地菜源很广,青麻菜、雪里红、香椿芽、辣椒、萝卜、蒜苔、豇豆角、芣蓝等为最好。特别是秋天,一踏入陕南这块土地,仿佛来到一个腌菜的世界,家家户户屋檐下、房门前、屋顶上都晾晒着各种蔬菜,有的人家还专门在院子里搭一个大的晾菜架子,竹竿、木棒、绳索上挂着一串串,蒲篮、席子、筛子里铺着一排排,凡是可以利用和使用的工具都成了腌菜的天地。

腌菜酒”与“腌菜茶”

腌菜一般有长、短两种,切细的叫短腌菜,不切的叫长腌菜,嫁妆腌菜一般都是长腌菜,多为青菜、椿芽、蒜苔、蒜头等,取其“长长久久”之意,因所有菜都不切、捆把入坛,故亦称“把把腌菜”。其味醇色香、存放时间愈久味道愈浓,有“开坛十里香”之说。嫁妆腌菜选材上要求要嫩,采摘回后要先掐尖防止其继续生长,晾晒至蔫为佳。然后洗净晾晒至干,在菜上反复撒盐揉搓,根据口味用调料将菜涂抹均匀,制成咸、甜、酸、麻、辣各种腌菜入坛,坛上倒盖碗加水密封即可完成。

到了女儿出嫁这天,母亲准备的嫁妆腌菜就派上了用场。当天娘家人要将腌菜锁入箱柜作为嫁妆抬到婆家去。新婚之夜婆家要摆“腌菜茶”,婆家长辈先用掌盘端上红包送给娘家人表示谢意,谓之“开箱礼”,娘家长辈受礼后将钥匙交给婆家长辈打开陪嫁的箱柜,取出各种各样的腌菜(不切)按一桌八碟摆好,上酒和热菜、茶食,让客人入席品尝。菜肴以腌菜为主,青菜腌菜、椿芽子腌菜、豇豆腌菜、蒜苔腌菜等至少有四碟,越多越好,越精细越好。众人直接用手拿起整条菜慢慢地撕,慢慢地咀嚼,风趣又热闹。若是腌菜太少太粗,会遭到左邻右里的议论,认为新娘子太懒笨。这是一顿正式的谢客宴席,众人喝酒吃腌菜,还须唱歌助兴。有的唱道:“妹子手巧好嫁妆,什锦腌菜喷喷香,老汉吃了腰不疼,细娃吃了不尿床……”。

摆“腌菜茶”仪式一结束,娘家的亲戚就要离开婆家,这时洞房正式开始。贺喜的人们若是取笑得厉害、闹得太凶,新郎新娘便要摆出“腌菜茶”,用品种丰盛的腌菜“堵住”他们的嘴,另配有糖、水果等,新郎新娘与闹洞房的姑娘、小伙围坐一圈,边吃边喝,连唱喜歌,众人尽欢大笑而散。

下的腌菜,便是婆家日后的菜蔬,其吃法多样,可以加辣椒和蒜苗单炒,可以与鲜肉同炒,还可以当小菜吃。腌菜炒腊肉、腌菜烧仔鸡是陕南最有名的两道菜,当地俗云“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咸菜饭”,凡是吃过的人只有两个字能形容:“爽绝”。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巴山姑娘怪嫁妆比“腌菜”

娘家为女儿置办嫁妆,通常都是以物品的贵重和时兴为标准,比如金饰、家具、衣被等,陕南巴山一带的姑娘嫁妆却以腌菜最珍贵。腌菜有什么稀罕的?不就是乡间老百姓屋里、窑里、缸里、瓮里盛的那种酸菜么?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缸好几瓮,普通得很。然而在巴山却有一首民谣:“巴山姑娘怪,出嫁要腌菜;嫁妆没腌菜,往后头难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