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

徐建中【关键词】河北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艺术特色【摘要】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张家屯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怀安县怀安城镇张家屯村中南部,仅存正殿,坐北朝南,建

徐建中

【关键词】河北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艺术特色

【摘要】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

张家屯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怀安县怀安城镇张家屯村中南部,仅存正殿,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五架前出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9.84米,南北宽7.4米,占地面积72.816平方米(图一)。殿内北、东、西三面墙上绘有壁画38.4平方米,因墙壁原粘贴有报纸,现部分壁画仍被报纸所覆盖。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的人物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明快,具有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尤其是保存有绘制年代的墨书题记,在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中是比较少见的。

一、壁画布局与内容

北壁:原壁画宽8米,高2.4米。现东、西次间壁画已毁,明间壁画亦漫漶不清,依稀可辨原先为三幅较大的画像,内容不明。

西壁:壁画宽4米,高2.4米,画面部分残损,为龙王出巡或回銮图,画面有大量的车马仪仗、侍卫随臣等,其中“四值功曹”等神画像保存较好。

东壁:壁画宽4米,高2.4米,为根据《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绘制的观音经变画,共8幅,分两排,上下各4幅,描绘了不同人物在遇到灾难时,念诵观音菩萨名号而得到观音保佑的故事。现下排的4幅壁画已被水泥覆盖,仅存上排4幅,每幅宽1米,高1.2米,幅与幅之间用云朵、花卉隔开,使每幅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图二)。每幅画的布局相同,均为在画面的右上角墨书《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中的四句经文,在中部或左上角绘观音法身像或现身像,右部或下部绘被救的诸苦难。画面布局匀称,错落有致,现从南至北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画面中下部绘一观音趺坐于莲座上,身后为巨大的椭圆形背光和火焰纹,下方为奔涌的海水。画面右侧是陡峭的悬崖,一男子及其包袱正从崖上坠落,男子双手上举似在呼救。画面左上方飘然而至的云朵上站立着观音菩萨的现身像(封二,1)。该壁画描绘了一男子被人推下悬崖,危急时刻念颂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场景。

第二幅该幅壁画的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的四句经文为:“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画面中部为双手抱头的行人,左上方绘观音菩萨的现身像。该画描绘了行人在野外遇到暴雨,无处躲藏,念观音名号请求保佑,观音菩萨现身云端,手中拂尘轻扬,天空顿时雨消云散,行人安然无恙。

第三幅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玩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画面正中为脚踏祥云、手持拂尘的观音菩萨现身像,下部绘两条蛇及蝎子在追赶两个奔跑的人。该画描绘了行人路遇蛇蝎,危急时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故事。

第四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图三)画面右下方绘一方亭,亭内两位官吏装束的人手捧茶盏,隔桌对坐,中间站立一年轻的侍者。左侧的绿衣者左手捂头,右手端盏,表情痛苦。而右侧的红衣者双手捧茶,与侍者俱面带微笑,目视绿衣人。在画面的左上方,观音菩萨站立云端,手中宝瓶斜倾,一股甘露正注入红衣者的盏中(封二,2)。该画描绘了绿衣人下毒欲加害红衣人,由于红衣人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情景。该幅画的左上角有墨书榜题“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图四)。

二、壁画的艺术特色与文物价值

张家屯龙王庙壁画虽然保存较差,但却有着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和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在人物刻画上,造型生动,表情丰富,线条流畅自如,笔法简练传神。如在第四幅画中,绿衣人害人不成反害己,其垂头丧气的痛苦和获救红衣人及侍者喜笑颜开的表情,均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体现了民间画师在继承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上的较高水平。画中人物的眉毛、胡子都是一笔而成,形象生动。

在着色上,壁画的整体色调偏冷,以青、绿为主,兼以红、黑,整个画面色彩鲜艳,红绿相间,绚丽明快,色调冷中透暖,构成了独特的美感。

在内容上,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面貌。清代后期,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对统治者无望的情况下,人们把解脱现实苦难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观音信仰在各地普遍盛行,观音庙更成为乡村中最常见的寺庙之一。而观音庙中描绘遇到天灾人祸时,只要口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便会化成各种不同身份前往救助的观音经变画,更是受到下层广大民众的尊崇和喜爱。观音经变画反映了广大平民百姓希望消除社会弊病、免遭灾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根据壁画“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的题记,可知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绘制于清同治二年五月(1863)。我国的寺庙壁画历史悠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前,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等著名画家均为道释画高手,创作了大量的寺庙壁画。宋代以后,由于文人水墨画盛行,壁画的绘制逐渐成为民间画师的行业,他们被称为“画匠”。由于“尊文人而卑工匠”,史书及地方志很少记载民间画师及其作品,使许多优秀的壁画不知绘制年代,或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为证。张家屯龙王庙观音经变画保存有墨书纪年题记,明确记载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我们今天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可贵实物例证。

〔责任编辑:许潞梅〕

【关键词】河北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艺术特色

【摘要】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

张家屯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怀安县怀安城镇张家屯村中南部,仅存正殿,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五架前出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9.84米,南北宽7.4米,占地面积72.816平方米(图一)。殿内北、东、西三面墙上绘有壁画38.4平方米,因墙壁原粘贴有报纸,现部分壁画仍被报纸所覆盖。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的人物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明快,具有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尤其是保存有绘制年代的墨书题记,在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中是比较少见的。

一、壁画布局与内容

北壁:原壁画宽8米,高2.4米。现东、西次间壁画已毁,明间壁画亦漫漶不清,依稀可辨原先为三幅较大的画像,内容不明。

西壁:壁画宽4米,高2.4米,画面部分残损,为龙王出巡或回銮图,画面有大量的车马仪仗、侍卫随臣等,其中“四值功曹”等神画像保存较好。

东壁:壁画宽4米,高2.4米,为根据《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绘制的观音经变画,共8幅,分两排,上下各4幅,描绘了不同人物在遇到灾难时,念诵观音菩萨名号而得到观音保佑的故事。现下排的4幅壁画已被水泥覆盖,仅存上排4幅,每幅宽1米,高1.2米,幅与幅之间用云朵、花卉隔开,使每幅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图二)。每幅画的布局相同,均为在画面的右上角墨书《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中的四句经文,在中部或左上角绘观音法身像或现身像,右部或下部绘被救的诸苦难。画面布局匀称,错落有致,现从南至北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画面中下部绘一观音趺坐于莲座上,身后为巨大的椭圆形背光和火焰纹,下方为奔涌的海水。画面右侧是陡峭的悬崖,一男子及其包袱正从崖上坠落,男子双手上举似在呼救。画面左上方飘然而至的云朵上站立着观音菩萨的现身像(封二,1)。该壁画描绘了一男子被人推下悬崖,危急时刻念颂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场景。

第二幅该幅壁画的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的四句经文为:“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画面中部为双手抱头的行人,左上方绘观音菩萨的现身像。该画描绘了行人在野外遇到暴雨,无处躲藏,念观音名号请求保佑,观音菩萨现身云端,手中拂尘轻扬,天空顿时雨消云散,行人安然无恙。

第三幅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玩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画面正中为脚踏祥云、手持拂尘的观音菩萨现身像,下部绘两条蛇及蝎子在追赶两个奔跑的人。该画描绘了行人路遇蛇蝎,危急时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故事。

第四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图三)画面右下方绘一方亭,亭内两位官吏装束的人手捧茶盏,隔桌对坐,中间站立一年轻的侍者。左侧的绿衣者左手捂头,右手端盏,表情痛苦。而右侧的红衣者双手捧茶,与侍者俱面带微笑,目视绿衣人。在画面的左上方,观音菩萨站立云端,手中宝瓶斜倾,一股甘露正注入红衣者的盏中(封二,2)。该画描绘了绿衣人下毒欲加害红衣人,由于红衣人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情景。该幅画的左上角有墨书榜题“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图四)。

二、壁画的艺术特色与文物价值

张家屯龙王庙壁画虽然保存较差,但却有着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和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在人物刻画上,造型生动,表情丰富,线条流畅自如,笔法简练传神。如在第四幅画中,绿衣人害人不成反害己,其垂头丧气的痛苦和获救红衣人及侍者喜笑颜开的表情,均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体现了民间画师在继承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上的较高水平。画中人物的眉毛、胡子都是一笔而成,形象生动。

在着色上,壁画的整体色调偏冷,以青、绿为主,兼以红、黑,整个画面色彩鲜艳,红绿相间,绚丽明快,色调冷中透暖,构成了独特的美感。

在内容上,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面貌。清代后期,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对统治者无望的情况下,人们把解脱现实苦难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观音信仰在各地普遍盛行,观音庙更成为乡村中最常见的寺庙之一。而观音庙中描绘遇到天灾人祸时,只要口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便会化成各种不同身份前往救助的观音经变画,更是受到下层广大民众的尊崇和喜爱。观音经变画反映了广大平民百姓希望消除社会弊病、免遭灾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根据壁画“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的题记,可知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绘制于清同治二年五月(1863)。我国的寺庙壁画历史悠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前,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等著名画家均为道释画高手,创作了大量的寺庙壁画。宋代以后,由于文人水墨画盛行,壁画的绘制逐渐成为民间画师的行业,他们被称为“画匠”。由于“尊文人而卑工匠”,史书及地方志很少记载民间画师及其作品,使许多优秀的壁画不知绘制年代,或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为证。张家屯龙王庙观音经变画保存有墨书纪年题记,明确记载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我们今天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可贵实物例证。

〔责任编辑:许潞梅〕

【关键词】河北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艺术特色

【摘要】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

张家屯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怀安县怀安城镇张家屯村中南部,仅存正殿,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五架前出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9.84米,南北宽7.4米,占地面积72.816平方米(图一)。殿内北、东、西三面墙上绘有壁画38.4平方米,因墙壁原粘贴有报纸,现部分壁画仍被报纸所覆盖。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的人物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明快,具有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尤其是保存有绘制年代的墨书题记,在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中是比较少见的。

一、壁画布局与内容

北壁:原壁画宽8米,高2.4米。现东、西次间壁画已毁,明间壁画亦漫漶不清,依稀可辨原先为三幅较大的画像,内容不明。

西壁:壁画宽4米,高2.4米,画面部分残损,为龙王出巡或回銮图,画面有大量的车马仪仗、侍卫随臣等,其中“四值功曹”等神画像保存较好。

东壁:壁画宽4米,高2.4米,为根据《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绘制的观音经变画,共8幅,分两排,上下各4幅,描绘了不同人物在遇到灾难时,念诵观音菩萨名号而得到观音保佑的故事。现下排的4幅壁画已被水泥覆盖,仅存上排4幅,每幅宽1米,高1.2米,幅与幅之间用云朵、花卉隔开,使每幅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图二)。每幅画的布局相同,均为在画面的右上角墨书《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中的四句经文,在中部或左上角绘观音法身像或现身像,右部或下部绘被救的诸苦难。画面布局匀称,错落有致,现从南至北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画面中下部绘一观音趺坐于莲座上,身后为巨大的椭圆形背光和火焰纹,下方为奔涌的海水。画面右侧是陡峭的悬崖,一男子及其包袱正从崖上坠落,男子双手上举似在呼救。画面左上方飘然而至的云朵上站立着观音菩萨的现身像(封二,1)。该壁画描绘了一男子被人推下悬崖,危急时刻念颂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场景。

第二幅该幅壁画的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的四句经文为:“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画面中部为双手抱头的行人,左上方绘观音菩萨的现身像。该画描绘了行人在野外遇到暴雨,无处躲藏,念观音名号请求保佑,观音菩萨现身云端,手中拂尘轻扬,天空顿时雨消云散,行人安然无恙。

第三幅部分画面被报纸覆盖。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玩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画面正中为脚踏祥云、手持拂尘的观音菩萨现身像,下部绘两条蛇及蝎子在追赶两个奔跑的人。该画描绘了行人路遇蛇蝎,危急时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故事。

第四幅画面右上角墨书题写四句经文:“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图三)画面右下方绘一方亭,亭内两位官吏装束的人手捧茶盏,隔桌对坐,中间站立一年轻的侍者。左侧的绿衣者左手捂头,右手端盏,表情痛苦。而右侧的红衣者双手捧茶,与侍者俱面带微笑,目视绿衣人。在画面的左上方,观音菩萨站立云端,手中宝瓶斜倾,一股甘露正注入红衣者的盏中(封二,2)。该画描绘了绿衣人下毒欲加害红衣人,由于红衣人念观音名号而得到观音菩萨及时救助的情景。该幅画的左上角有墨书榜题“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图四)。

二、壁画的艺术特色与文物价值

张家屯龙王庙壁画虽然保存较差,但却有着浓郁的民间绘画艺术特色和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在人物刻画上,造型生动,表情丰富,线条流畅自如,笔法简练传神。如在第四幅画中,绿衣人害人不成反害己,其垂头丧气的痛苦和获救红衣人及侍者喜笑颜开的表情,均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体现了民间画师在继承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上的较高水平。画中人物的眉毛、胡子都是一笔而成,形象生动。

在着色上,壁画的整体色调偏冷,以青、绿为主,兼以红、黑,整个画面色彩鲜艳,红绿相间,绚丽明快,色调冷中透暖,构成了独特的美感。

在内容上,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面貌。清代后期,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对统治者无望的情况下,人们把解脱现实苦难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观音信仰在各地普遍盛行,观音庙更成为乡村中最常见的寺庙之一。而观音庙中描绘遇到天灾人祸时,只要口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便会化成各种不同身份前往救助的观音经变画,更是受到下层广大民众的尊崇和喜爱。观音经变画反映了广大平民百姓希望消除社会弊病、免遭灾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根据壁画“同治癸亥年浦月彩画”的题记,可知张家屯龙王庙壁画绘制于清同治二年五月(1863)。我国的寺庙壁画历史悠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前,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等著名画家均为道释画高手,创作了大量的寺庙壁画。宋代以后,由于文人水墨画盛行,壁画的绘制逐渐成为民间画师的行业,他们被称为“画匠”。由于“尊文人而卑工匠”,史书及地方志很少记载民间画师及其作品,使许多优秀的壁画不知绘制年代,或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为证。张家屯龙王庙观音经变画保存有墨书纪年题记,明确记载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我们今天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可贵实物例证。

〔责任编辑:许潞梅〕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

徐建中【关键词】河北怀安;张家屯龙王庙;清代壁画;艺术特色【摘要】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张家屯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怀安县怀安城镇张家屯村中南部,仅存正殿,坐北朝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