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少数民族的六月六

少数民族布依族六月六片民俗有云:六月六,请姑姑。在这一天,汉族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回娘家,还有晒书、晒虫等。那你可知道这天也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同时过节的日子?虽是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民族传说起源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饶有情趣。布依族的“敬盘古”在布依族,“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这

少数民族布依族 六月六片

民俗有云:六月六,请姑姑。在这一天,汉族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回娘家,还有晒书、晒虫等。那你可知道这天也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同时过节的日子?虽是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民族传说起源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饶有情趣。

布依族的“敬盘古”

在布依族,“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这是他们盛大的传统节日。布依人可以在农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过“六月六”。也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叫“六月场”或“六月桥”。

布依族人认为六月六是盘古逝世日,每年的这天,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节日清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这时“躲山”的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

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手提箫筒或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来到广场,举行对歌、掷花包等活动。

丢花包是最为有趣的娱乐活动。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的小包,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花包的掷法多样,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五颜六色的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还没有过对方的肩,包就已经落地了,姑娘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苗族“赶歌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赶歌节历史悠久,传说种种。其中一种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在六月初六当天,苗族人民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后来在大批官兵的围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残酷杀害。以后每逢这天,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举行歌会,缅怀英烈。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贞的爱情而兴起的。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反复较量,最后产生“歌王”。歌王会受到全寨人的爱戴。

瑶族“半年”

“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瑶族民间有“六月六过半年”之谚。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玉帝听说十分生气,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崇,但只限一年,不能让瑶家绝后。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家吃尽了苦头。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每年的过节这天,瑶家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

侗族“尝新节”

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六月六这一天,亲戚朋友都过来庆祝。白天有激烈的对歌比赛,侗戏演出等。晚上芦笙队便会在鼓楼坪上登场,芦笙声音动听优美,鼓楼坪中间熊熊燃烧的篝火照射着每一位热情好客的侗族人民,侗族人民一边吹芦笙一边跳舞,整个寨子一片欢腾。吹完芦笙,就是六月六晚上最后一个节目“多耶”,即踩堂歌。“多耶”一般由主寨进行,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合唱一句,重复一句,然后挪动一步,边唱边舞。

在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又称“尝新节”为“天贶节”,俗称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这天包粽粑,又称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岜、龙额、水口、东郎、新平等乡的侗族过得特别隆重,仅次于过年。

这一天,甲寨的姑娘要有寨门前拦一道绳子,上面插上一些巴茅,地上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酒具。乙寨的小伙子要进甲寨,姑娘们便唱拦路歌:“标致小伙哪方来?是鹰远飞或来玩?借问哥哥哪里走?未进侗寨先歌盘。”小伙子答唱:“后生有缘来做伴,双燕远飞有家还。屋檐楼下把窝做,早出晚归要团圆。”就这样,小伙子要被姑娘们盘唱许多首歌才准进寨子。到晚上吃饭,盘歌继续,每饮一杯酒就必须对一首歌,小伙子如果对不上,就要被罚喝酒,称为“哑杯”,饭后,姑娘小伙们聚在一起,姑娘们或绣花、或纳鞋垫,小伙子们则弹着琵琶,拉着牛腿琴,与姑娘们低声吟唱着情歌。这种对歌,就叫“行歌坐月”,侗语的意思就是“月下对歌交流感情”。等到歌唱完,天也差不多亮了,姑娘们拿出油茶招呼小伙子,大家吃完才散去。临行前,姑娘们将小伙子们送到寨门,唱着歌送小伙子远去。

哈尼族“苦渣渣节”

六月节,哈尼语叫“苦渣渣”节,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为期三至六天。节日里杀牛祭神,青年们聚集一起荡秋千、摔跤,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有些地方在这天夜里还要在家里点燃松明火把。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沟边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过节期间、家家都割来芭蕉叶铺在桌子上,堆满各种菜肴。除妇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

这个节日又是青年人选择对象和充满浪漫色彩的、欢乐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牢山和蒙乐山装扮得花团锦簇。成千上万的姑娘打着白伞、穿着白裤衩,象洁白娇艳的白杜鹃,飘落在树荫下,忽闪在绿茵里。小伙子们也成群结队,吹着把乌,弹着琴弦,目光在姑娘们的脸上留连着,中意后即离开自己的伙伴跟踪而去。片刻,绿茵中,岩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声飘起来了,双方开始询问姓名、年龄、家庭、或有关天上地下百科知识的考试,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则就分道扬镳。“阿茨”有别于“哈巴”情歌,是只适合在山上在这种场合唱的歌。如果是一般询问和“考试”可大声地唱,如是情话,就只凑着对方的耳朵慢慢地说,不能让别人听去了。

大多数的节日都是来源于传说。据说在远古时代,哈尼族崇拜一个“神爷”名叫威咀,每年五、六月间,他都要到各山寨巡视,看看人、牲畜和庄稼,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了表示对威咀的虔诚,哈尼人扛夹秋千,给他做骑的“白马”。采回松枝、青草、皮菜、筹办丰盛的饭菜和马料,迎接他进寨,并架起飞转的“磨秋”,以驱害除邪,保护山寨的安宁。从此世代相传,逐步演变成为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藏族“响浪节”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一出饱含激情的藏戏。

土家族“晒龙袍”

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中最广泛的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从民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土家族六月六节日习俗十分丰富,有的与天地有关,有的与神有关,有的与祖先有关,有的与年有关。与天有关的习俗主要有“敬太阳神”。湘西部分土家人认为六月六是太阳的生日,要敬祭太阳神,祈求太阳神赐给阳光,温暖万物,确保丰收。与地有关的习俗是“尝新谷”,六月六这天若逢卯日,又称尝新节,部分土家人家家打新谷,做新米饭,佐以鳝鱼为菜,以示有余,有的地方人们煮酒杀牲敬神,感谢、祈祷神灵赐与丰收。与神有关的习俗是“烧黑神”。利川、龙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驱邪除秽,每年六月六这天燃烧香烛,抬着披红挂彩的黑神游行,名曰“烧黑神”。与祖先有关的习俗是“晒龙袍”、“祭祀土王”,“祭祀向王”。绝大部分土家人每年六月六日这天,家家户户晒衣服,晒棉被,晒鞋子,称为“六月六,晒龙袍”。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人在每年六月六要杀猪、打糍粑、做豆腐,把亲戚朋友请来欢度节日,举行以祭祀土王为主的摆手祭祖活动。鄂西清江流域土家人称每年六月六为向王节,焚香烛、放鞭炮、祭祀向王廪君,祈求他保佑人们在水面上航行平安。与年有关的习俗是过小年。湘西严姓的土家族人在每年六月六过小年。

尽管这天节日习俗纷繁复杂,但仍以纪念土王覃篨的晒龙袍,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种祭祀习俗为主导。

土族“花儿会”

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五天。

“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花儿”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关于“花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每当她们唱起“花儿”的时候,万物都听得着了迷。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带走了五姐妹。后来人们说,五姐妹被封为“花儿仙子”,天天为玉帝唱“花儿”呢。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

“花儿会”期间,当地的土、回、东乡、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而且还带着帐篷、大饼。群众络绎不绝。会上,大家互相赛歌,以沟通心灵。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写文章,进一步扩大了“花儿会”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外农历六月初六,是我国农村的民俗节日。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少数民族的六月六

少数民族布依族六月六片民俗有云:六月六,请姑姑。在这一天,汉族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回娘家,还有晒书、晒虫等。那你可知道这天也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同时过节的日子?虽是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民族传说起源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饶有情趣。布依族的“敬盘古”在布依族,“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