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要点分析

黄隽[摘要]本文以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及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呈示其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对整个乐章的演奏要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法要点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

黄隽

[摘要]本文以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及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呈示其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对整个乐章的演奏要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法要点

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作于1878年,是作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协奏曲充分发挥独奏小提琴演奏技巧,营造出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有个性、更独特的魅力。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合称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每四年一届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组比赛,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每位选手的必选曲目。虽然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只创作了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但这部作品已是俄国所有作曲家写的小提琴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脍炙人口,旋律优美,被全世界的音乐人奉为经典。

一、创作背景

这首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是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客居瑞士一座小城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第二年,在纽约首次演出。作者原先把这部作品题献给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演奏课教授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本来希望由他在俄国首次演出;但是,由于奥尔虽然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许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一些地方不便于小提琴演奏,也有悖于弦乐器作品的形式,这部作品就此给搁置了两三年。到1881年底,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茨基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难度,先在维也纳、随后又在伦敦和俄罗斯各地成功地进行演出,为此,柴可夫斯基便更改这部作品的题献,把它献给热情的介绍这部作品的布罗茨基。此外,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受到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作品集中反映了柴科夫斯基本人敏感、忧郁的性格,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作曲才能和深刻的音乐性、思想性、旋律性。

二、演奏要点

(一)引子

乐曲一开始,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最开始的动人旋律,然后延伸到弦乐以及全乐队奏出一段引子,拉开全曲的序幕,展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乐曲从一开始的安静,逐渐丰富织体,声部慢慢增多,直到独奏进入之前,达到乐曲第一个小高峰,然后慢慢渐弱,恢复一开始的宁静,从而引入独奏从G弦力度p开始的最后一个宣叙调长乐句(见谱例1)。在演奏引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句子的走向,从低到高再慢慢下来,这里面力度记号的使用要非常严格,同时还不能把句子演奏的很碎,反而应该更注重大句子、大线条。

(二)主题

引子结束后,独奏第一次奏出全曲的主题旋律,此时作曲家标明的速度是Moderato assai(有节制的中板),是与一开始的引子的速度Allegro moderato(适中的快板)有所区别的,这是很多演奏者都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演奏者往往是用统一的速度往下演奏。此处正确的速度变化是引子Allegro moderato(见谱例1)比主题Moderato assai要略快些(见谱例2)。

主题第二次出现的时候(第41小节开始),从一开始的单音中低音区域演变成以和弦和E弦为主的主题旋律,演奏者需要赋予比第一次主题出现时更饱满的情绪,运用更多的弓子,力度也要比前一次上一个台阶。此时和弦的演奏要尽量突出旋律声部,不要过分使用右手的压力来演奏和弦,而且尽量不要把和弦分成两次演奏。(见谱例3)

(三)副题

副题抒情,有内涵,但又略带伤感,作曲家特地标明m01to espressivo(十分有表情的)这个表情术语,可见作曲家对整个副题要求的情绪更胜主题。此处虽然要以p的力度来演奏,但是却不能演奏出发虚的声音,反倒是应该通过右手恰到好处的控制、左手温暖而不过分的揉弦来表现副题的丰富的情感,特别是第71、72小节连续的一小节内渐强渐弱,应演奏的特别到位,宛如一个人在无奈的叹气,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呈现出作者所要的意境,本文认为这两个小节使用全部A弦演奏为佳,而且需要在71、72小节的最高音B做强调,给予更多的揉弦和空间感(见谱例4)。

乐曲在副题过后进入与伴奏互相呼应、穿插的片段,此处是乐曲其中一处较难演奏清楚的片段(见谱例5),每小节均为音阶上行,乍眼看去好像每小节都差不多,其实不然,首先节奏不是完全一样,其次是每组上行音阶里面的音符都有个别不同。由于此处速度极快,演奏时不能有丝毫的犹豫,练习时需要非常的仔细,把每组音阶单独拿出来练习,从慢练开始,弄清楚不一样的音符,以及换把的时机(此处可配合使用卡尔·弗莱什、加拉米安的音阶教材,还可以参考梅纽因论小提琴辅助练习六课里的音阶练习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100小节最后一拍通常会放慢许多,甚至有指挥在此处会打分拍示意。

(四)华彩

对于这部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不得不说那精彩绝伦的华彩,首先是在乐曲的位置有别于大多数协奏曲把华彩乐段放在第一乐章最后部分,而是放在再现部之前,这点和另外一部四大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技术要求来说,华彩乐段一般是整部作品要求最高、最集中的,在这部作品里也不例外,连续的和弦、跨度巨大的换把、连续的快速分解和弦句子、连续的六度双音半音阶上下行等艰难异常的片段都汇集在这几分钟的华彩乐段中,全曲演奏的出彩与否,很多程度上就决定在华彩乐段的表现。

如何才算华彩演奏的好呢?笔者见过演奏此曲演奏者的不计其数,认为出彩的音乐家通常有以下几点:第一,技术零负担,通过大量的练习,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做到技术随心所欲,为音乐服务,不会被技术障碍所拖累;第二,合理的分句,华彩乐段由于没有伴奏,独奏小提琴的分句尤为重要,既不能句子太长,也不能使句子太琐碎;第三,速度的运用,华彩乐段不需要严格按照平常的速度进行,但也由于这特殊性,速度的运用显得特别重要,也是华彩能否出彩的关键原因。

另外,此华彩乐段中,难点很多很密集,笔者认为每一处难点都需要从慢练开始,这样能很有效的解决问题:第一,慢练可使所有复杂无比的音型、节奏放大,让演奏者看清每一处细节,提高谱面的准确性;第二,慢练可使技术问题化繁为简,使得演奏者不在畏惧技术障碍;第三,慢练可使演奏者弄清楚句子的走向、句子的划分,华彩部分速度的使用等。除此之外,平常的基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等技术可通过使用卡尔·弗莱什、加拉米安的音阶教材,增强手指独立性、灵活性可通过使用塞夫切克的小提琴左手技术练习、舒拉迪克的小提琴技术练习等书籍。

(五)再现

尽管此曲是典型奏鸣曲式结构的协奏曲第一乐章(除了华彩乐段的位置不一致),但和其他同类型协奏曲还是有一定的不一样,尤其表现在再现部。此曲的再现部完整地把呈示部各个部分重新演奏一遍,只是调性发生了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调性的转换,再现部有些片段的把位变的比呈示部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演奏困难,需要演奏者多慢练,熟悉超高把位的位置,包括音准、换把的时机等(见谱例7——呈示部时此片段从第七把位开始,再现部从第十把位开始)。

(六)尾声

此曲的尾声相当有气势,与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些类似(柴可夫斯基创作这部协奏曲是受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的影响),有别于其他同时代的协奏曲。尾声开始时,速度上和前面截然不同,Allegro giusto(适当的快板)并使用短促的跳弓,搭配上戏剧性的力度变化,以及各种大跨度换把,连续八度分解和弦,各种技术的运用,都为了将整个第一乐章推向最后一段,再次通过速度piu mosso(更快一些),力度ff(很强),独奏和乐队一起演奏最后三小节,辉煌灿烂的结束。

结语

柴可夫斯基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集中体现俄罗斯十九世纪民族民间音乐的形象。作曲家以其高超的创作技巧,全面展示其独特、鲜明的个性,而动人的旋律和歌唱性,使其无愧于“旋律之王”的美誉。笔者以自己的演奏经验对这部作品的演奏要点进行了以上分析,由于自身能力所限,难免有谬误、不足和纰漏,恳请专家帮助指正。作为四大协奏曲之一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全世界小提琴演奏者的瑰宝,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学习,充分领略这部俄罗斯大作的独特魅力。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要点分析

黄隽[摘要]本文以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及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呈示其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对整个乐章的演奏要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法要点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