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陈全家 李有骞 崔祚文 常志强【关键词】穆棱河流域;小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省【摘要】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于2016年5月在穆棱河流域调查时发现。共获

陈全家 李有骞 崔祚文 常志强

【关键词】穆棱河流域;小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省

【摘 要】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于2016年5月在穆棱河流域调查时发现。共获得石器84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一、二和三类)。通过研究分析,此地点的石器工业特征是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工具类型以三类为主,单刃刮削器最多;锤击修理,以正向加工为主,反向和复向次之;加工简单粗糙。石器大小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大型和微型最少,属于东北地区以小型为主的石器工业类型。通过对比分析,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一、东山地点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

1.地理位置

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西距河口村300米,南距穆棱河90米,东北距天太河屯1100米。地理坐标为45°04′57.69″N,130°38′00.63″E(图一)。

2.地貌与地层

穆棱河在地点南侧自西向东流过,形成河谷阶地的侵蚀地貌。河道弯曲,江心滩发育,河道宽40米。地点周围群山环绕,最高峰约为450米。东山地点坐落于穆棱河北岸的二级侵蚀阶地上,海拔高度为266米,面积为南北50米×东西30米。地层堆积:

①第一层为耕土层,黑色腐殖土,厚约20~25厘米。

②第二层为黄褐色亚粘土层,厚约10~25厘米,出有石器。

③第三层砂岩基岩,未见底(图二)。

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

本文的分类是依据陈全家教授的分类标准:石核、石片、断块、一类工具、二类工具(未经第二步加工而直接使用的石片)和三类工具(经第二步加工:修刃、修形或修理把手)[1]。此地点发现的石器共84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具体分析如下:

1.石核 共16件。可分为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

(1)单台面石核 3件。长64.6~130.2毫米,平均长91毫米;宽57.6~97.2毫米,平均宽75.1毫米;厚41~58.1毫米,平均厚46.8毫米;重170~792.5克,平均重405.5克。毛坯均为块状,均为锤击石核。原料为流纹斑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标本16LHD∶29,长64.6毫米,宽70.4毫米,厚41毫米,重254克。原料为流纹岩。A处为台面,打击台面,有1个剥片面,台面角80.8°,6个剥片疤,最大的长23.7毫米,宽19.5毫米(图三,1)。

(2)双台面石核 8件。长25~81.8毫米,平均长54.9毫米;宽41.9~87毫米,平均宽58.5毫米;厚18.7~64.3毫米,平均厚32.6毫米;重31~419.8克,平均重128.7克。毛坯均为块状,均为锤击石核。原料为燧石、石英岩和硅质泥岩。

标本16LHD∶32,长54.6毫米,宽70.4毫米,厚41.3毫米,重191.5克。原料为燧石,呈椭圆形。A台面,自然台面,台面角74.8°,1个剥片面,2个剥片疤,最大的长18.5毫米,宽30.9毫米。利用反向打法(即以A台面的剥片面为台面再向A台面进行剥片)形成B台面,台面角74.8°,1个剥片面,1个剥片疤,长42.8毫米,宽39.5毫米(图三,2)。

(3)多台面石核 5件。均为三个台面,长25~74.6毫米,平均长52毫米;宽29.4~114.7毫米,平均宽73.5毫米;厚12.1~78.9毫米,平均厚50.9毫米;重8.6~424.4克,平均重232.2克。毛坯均为块状,均为锤击石核。原料为流纹岩、玄武岩、硅质泥岩和安山岩。

标本16 LHD∶42,长40.7毫米,宽114.7毫米,厚78.8毫米,重389.3克。原料为玄武岩。形状呈长方形。A台面,以核体一侧面为台面进行剥片,自然台面,台面角78.8°,1个剥片面, 8个剥片疤,最大的长24.9毫米,宽67.2毫米。B台面,打击台面,台面角102.5°,1个剥片面,10个剥片疤,最大的长15毫米,宽15.4毫米。C台面,自然台面,台面角67.8°,1个剥片面,3个剥片疤,最大的长44.1毫米,宽33.6毫米(图三,4)。

整体来看,多台面石核用锤击法剥片。多数石核先以台面角较理想的自然台面进行剥片;随后再利用反向打法,以此剥片面再向原台面进行剥片;最后在另一较理想的自然台面进行剥片(图四)。可见剥片者利用反向打法是借已剥片的工作面来调整台面角,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剥片。

2.石片 共13件。分为完整石片和断片。

(1)完整石片 5件。长24.1~45.8毫米,平均长34.6毫米;宽30.2~49.2毫米,平均宽40毫米;厚7.1~15毫米,平均厚11.9毫米;重3.5~35.1克,平均重16.7克。均为锤击石片,石片角101.2°~129.6°。原料为流纹岩、流纹斑岩、玄武岩、硅质泥岩和燧石。

标本16LHD∶25,长37.2毫米,宽38毫米,厚9.2毫米,重11.9克。原料为硅质泥岩。自然台面,石片角108.2°。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微凸,无锥疤,同心波清晰,放射线不清晰。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图三,3)。

(2)断片 8件。可分为横向断片和纵向断片。

①横向断片 6件。又分为中段断片和远端断片。

中段断片 3件。长12.5~54.7毫米,平均长28.8毫米;宽15.7~64.5毫米,平均宽32.3毫米;厚3.5~9.5毫米,平均厚5.8毫米;重0.5~21.4克,平均重7.7克。原料为安山岩和硅质泥岩。

标本16LHD∶34,残长54.7毫米,宽64.5毫米,厚9.5毫米,重21.4克。原料为安山岩。近端和远端折断,劈裂面较平,同心波清晰,放射线不清晰。背面均为石片疤(图五,6)。

远端断片 3件。长19.5~51.2毫米,平均长40.6毫米;宽31.6~74.4毫米,平均宽55毫米;厚7.1~19.2毫米,平均厚13.8毫米;重3.1~78.4克,平均重38.1克。原料为安山岩、黑曜岩和流纹斑岩。

标本16LHD∶28,残长51.1毫米,宽58.9毫米,厚15毫米,重32.9克。原料为安山岩。近端折断,半锥体较平,同心波清晰,放射线不清晰。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图五,7)。

②纵向断片 2件。又可分为左断片和右断片。

左断片 1件。标本16LHD∶47,长31.4毫米,宽24.8毫米,厚13.1毫米,重7.6克。原料为安山岩。锤击石片,打击台面,石片角117°。打击点集中,半锥体较凸,同心波不清晰,放射线清晰。背面均为石片疤(图五,4)。

右断片 1件。标本16LHD∶46,长38.8毫米,宽42毫米,厚9毫米,重15.2克。原料为砂岩。锤击石片,刃状台面。打击点集中,半锥体微凸,无锥疤,同心波清晰,放射线不清晰。背面均为石片疤(图五,5)。

3.石叶 1件。为近端石叶,标本16LHD∶51,长37.7毫米,宽17.5毫米,厚8.9毫米,重3.8克。原料為硅质泥岩,锤击法剥片。自然台面,石叶角117.2°。打击点集中,半锥体较平,无锥疤,同心波清晰,放射线不清晰。背面为石片疤、节理面和石皮(图五,3)。

4.断块 17件。形状不规整,难以划分类型。长23~65.4毫米,平均长35.2毫米;宽15.7~40.9毫米,平均宽25.6毫米;厚7.3~32.5毫米,平均厚15.6毫米;重2.3~81.3克,平均重17.9克。原料为石英岩、燧石、玛瑙、安山岩和硅质泥岩。

5.工具 共37件。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工具。

(1)一类工具 1件。为石锤,标本16LHD∶26,长63.7毫米,宽66.4毫米,厚42.8毫米,重249.4克。原料为石英砂岩。形状呈椭圆形。A和B侧面留有经多次锤击使用而形成的痕迹。A侧面痕迹较深,已不可再用;B侧面痕迹较浅平,还可继续锤击使用(图五,8)。

(2)二类工具 5件。均为刮削器,可分为单刃和双刃。

①单刃 4件。根据刃缘的形状可分为直刃和凸刃。

直刃 2件。长35.7~90.3毫米,平均长63毫米;宽39.8~40.1毫米,平均宽40毫米;厚12.1~16.6毫米,平均厚14.4毫米;重13.7~57.8克,平均重35.8克。原料均为凝灰岩。毛坯为远端断片和石叶。刃长20~40.1毫米,刃角23°~54.8°。

标本16 LHD∶84,长90.3毫米,宽40.1毫米,厚16.6毫米,重57.8克。毛坯为石叶,背面均为石片疤。A处为刃缘,两侧均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40.1毫米,刃角54.8°(图五,1)。

凸刃 2件。长28.8~42.9毫米,平均长35.9毫米;宽29.6~49.2毫米,平均宽39.4毫米;厚11.4~13.3毫米,平均厚12.4毫米;重11.3~12.3克,平均重11.8克。原料均为流纹岩。毛坯为完整石片和远端断片。刃长40~43.8毫米,刃角25.6°~41.6°。

标本16LHD∶13,长28.8毫米,宽49.2毫米,厚13.3毫米,重12.3克。毛坯为完整石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处为刃缘,两侧均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40毫米,刃角41.6°(图五,2)。

②双刃 1件。为直凹刃刮削器,标本16LHD∶60,长56.9毫米,宽24.8毫米,厚16.9毫米,重13.4克。原料为硅质泥岩。毛坯为远端断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处为凹刃,两侧均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27.3毫米,刃角85.2°。B处为直刃,两侧均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21.9毫米,刃角45.2°(图六,1)。

(3)三类工具 31件。包括刮削器、锯齿刃器和钻器。

①刮削器 29件。根据刃缘的多少,分为单刃和双刃。

A.单刃 26件。可分为直刃、凸刃、凹刃和尖刃。

直刃 6件。长26.7~78.9毫米,平均长50.5毫米;宽28.6~64.9毫米,平均宽46.3毫米;厚10.1~19.3毫米,平均厚14.3毫米;重6.1~101.6克,平均重36.1克。原料为燧石、安山岩和石英岩。毛坯为完整石片和远端断片。刃长23.1~51毫米,刃角32.5°~52.1°。

标本16LHD∶18,长54.8毫米,宽41.1毫米,厚10.1毫米,重19.4克。原料为安山岩。毛坯为远端断片,背面均为石片疤。A处为刃缘,两侧均留有连续的单层鱼鳞状修疤,锤击、复向加工,刃长41.7毫米,刃角36.2°。B处经过简单加工,是为修形;C、D和E处折断,是为了修理把手,便于执握(图六,7)。

凸刃 7件。长24.5~66.2毫米,平均长46.9毫米;宽23.5~57.6毫米,平均宽41毫米;厚5.8~22.3毫米,平均厚11.9毫米;重2.8~70.4克,平均重28.1克。原料为流纹岩、安山岩、石英岩、砂岩和燧石。毛坯为完整石片和断片。刃长32.4~79.2毫米,刃角28.7°~54°。

标本16LHD∶9,长32.1毫米,宽46.8毫米,厚6毫米,重8.1克。原料为石英岩。毛坯为远端断片,背面均为石片疤。A处为刃缘,背侧留有连续的双层鱼鳞状修疤,锤击、正向加工,刃长38.2毫米,刃角36.1°。B和C处经过简单加工,是为了修理把手,便于执握;D处折断,是为修形(图六,5)。

凹刃 5件。长22.1~63.3毫米,平均长39.4毫米;宽21.4~48.9毫米,平均宽34.5毫米;厚3.3~18.6毫米,平均厚10.2毫米;重1.9~48.7克,平均重17克。原料为流纹岩、硅质泥岩、安山岩和玄武岩。毛坯为完整石片和断片。刃长13~43.3毫米,刃角20.1°~52.5°。

标本16LHD∶16,长57.4毫米,宽48.9毫米,厚15.4毫米,重28.8克。原料为玄武岩。毛坯为完整石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处为刃缘,背侧留有连续的单层鱼鳞状修疤,锤击、正向加工,刃长38.7毫米,刃角36°。B和C处简单加工,是为修形(图六,8)。

尖刃 8件。长31.7~55.1毫米,平均长42.4毫米;宽22.5~66.7毫米,平均宽43毫米;厚5.7~14.2毫米,平均厚10.7毫米;重4.2~25.5克,平均重15.1克。原料为流纹岩、石英砂岩、流纹斑岩、硅质泥岩和安山岩。毛坯为完整石片和断片。刃长11.9~40.4毫米,刃角67.5°~111.5°。

标本16LHD∶33,长55.1毫米,宽45.9毫米,厚11.7毫米,重25.5克。原料为硅质泥岩。毛坯为完整石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处为凹刃,刃缘两侧留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28毫米。B处为凹刃,刃缘背侧留有连续的单层鱼鳞状修疤,锤击、正向加工,刃长37.5毫米。A和B相交于一锐角,为75.8°(图六,6)。

B.双刃 3件。可分为凸凸刃和尖凸刃。

凸凸刃 2件。长22.9~25.9毫米,平均长24.4毫米;宽13.8~26.4毫米,平均宽20.1毫米;厚3.6~5.5毫米,平均厚4.6毫米;重1.1~3.1克,平均重2.1克。原料为流纹岩和燧石。毛坯均为完整石片。刃长18.8~28.3毫米,刃角17.5°~42.9°。

标本16LHD∶53,长25.9毫米,宽13.8毫米,厚3.6毫米,重1.1克。原料为燧石。A和B处为刃缘,均直接使用锋利的边缘,且刃缘两侧留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刃长分别为28.3和18.8毫米,刃角分别为42.9°和35.9°。C处折断是为修形(图六,3)。

尖凸刃 1件。标本16LHD∶61,长24毫米,宽20.3毫米,厚7.8毫米,重2.8克。原料为黑曜岩。毛坯为完整石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和B处为刃缘,均直接使用锋利的边缘且两刃缘相交于一钝角,为116.5°。D处为凸刃,亦直接使用锋利的边缘为刃缘,刃长20.2毫米,刃角11.1°。C处经简单加工,是为修形(图六,4)。

②锯齿刃器 1件。标本16LHD∶54,长42.1毫米,宽28.5毫米,厚7.4毫米,重6.5克。原料为玛瑙。毛坯为完整石片,背面为石片疤和石皮。A处为刃缘,锤击修理,正向加工,刃缘腹侧留有呈规则分布的单层鱼鳞状修疤,刃长37毫米,刃角32.2°。B处简单加工,是为修理把手,便于执握;C处折断,是为修形(图六,2)。

③钻器 1件。标本16LHD∶83,长70.4毫米,宽55.9毫米,厚16.4毫米,重60.4克。原料为角岩。毛坯为中段断片,背面均为石片疤。A和B处经简单的加工,修出凹边而形成钻尖,長7.1毫米,尖角88.8°。C处锤击、正向加工,是为修理把手,便于执握;D处折断,是为修形(图六,9)。

三、结 语

(一)石器工业特征分析

1.石器的原料非常丰富,包括燧石、安山岩、硅质泥岩、流纹岩、石英岩、玛瑙、流纹斑岩、玄武岩、黑曜岩、砂岩、石英砂岩、凝灰岩和角岩。其中燧石和安山岩使用量最多,皆占原料总数的19%;硅质泥岩、流纹岩和石英岩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3.1%、11.9%和10.6%;玛瑙、流纹斑岩和玄武岩较少,占6%、6%和3.6%;黑曜岩、砂岩、石英砂岩、凝灰岩和角岩最少,仅占2.4%、2.4%、2.4%、2.4%和1.2%(图七)。总体来看,原料是以燧石和安山岩为主的优质石料。

2.根据石器的最大长度,将此地点的石器划分为微型(N≤20 毫米)、小型(20

3.石器类型比较丰富,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工具比重最高,占石器总数的44.1%。其中三类工具最多,占工具总数的83.8%,又以刮削器最多,占三类工具的93.6%(又单刃最多,占刮削器的89.7%);二类工具较少,占工具总数的13.5%;一类最少,占工具总数的2.7%。断块次之,占石器总数的20.2%。石核和石片较少,分别占石器总数的19%和15.5%。石叶最少,仅占1.2%(表一)。

4.此地点利用反向打法进行锤击剥片。二类工具为未经第二步加工而直接使用,其毛坯以石片为主,石叶较少。三类工具毛坯均为片状,其中完整石片最多,占毛坯总数的45.2%;远端断片次之,占32.3%;其余较少,共占22.5%。工具修理均为锤击法,多为单层的鱼鳞状修疤。加工方向以正向为主,反向和复向次之。石器修理较为简单粗糙。

5.三类工具中出现了修理刃缘或直接使用锋利的刃缘、修形以及修理把手的相互组合。以修理刃缘的类型组合为主,占三类工具总数的51.6%;直接使用锋利刃缘的类型组合次之,占总数的48.4%。经过修形或修理把手的工具最多,占三类工具总数的90.3%;仅修理刃缘的工具较少,占9.7%(表二)。因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已经有意识、有选择性地根据毛坯的不同特征制作出更加适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工具。

(二)对比分析

东山地点的原料种类较多,但均是以燧石和安山岩为主的优质石料。石器是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大型和微型最少。石器类型亦比较丰富,有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其中工具所占比重最高,又以三类单刃刮削器占有绝对优势。此地点采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工具修理亦采用锤击法,以正向加工为主,反向和复向次之。整体来看,可将此地点归为东北地区以金牛山、小孤山、鸽子洞、周家油坊和阎家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小石器工业类型[3]。

通过与吉林辉南邵家店地点[4]相比较,二者具有相似性:石器类型比较丰富,石核以自然台面或打制台面用锤击法进行剥片;二类工具较少,三类工具的毛坯均为片状,同时以刮削器为主要的工具类型;工具修理为锤击法;加工方向以正向为主,反向和复向次之。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石核中还应用了反向打法,即先以一自然台面进行剥片,再以此台面的剥片面为台面,以原台面为剥片面再进行剥片。工具中还发现了一类工具石锤、三类工具锯齿刃器和钻器,这在邵家店地点没有发现。此外,在邵家店地点,砸击剥片法以及三类工具中典型的琢背刀,在此地点也未发现。可见,东山地点与邵家店地点的石器工业特征既有着相似性,又保留着其自身的特点。

(三)地点性质

2016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穆棱河流域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东山地点就是其中的一处。此地点发现的石器数量较多,原料种类比较丰富。石器类型亦比较丰富,多为工具,其他类型较少。可见,古人类们在此地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生产活动。

从周围地理环境分析,此地点分布于穆棱河的Ⅱ级阶地上,水资源丰富,适合古人类在此地进行生产活动。通过对此地点的石器工业特征的分析,此地可能是进行生产、生活的临时性营地。

(四)年代分析

东山地点的石器皆出土于第二层的黄褐色亚粘土层中,根据黑龙江省第四纪地层的堆积年代分析,可以确定该层位属于上更新统[5]。由于该层没有发现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也未出现磨制石器和陶片,因此,依据地层和石器的工业特征的对比分析,将其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参加调查人员有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主任,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陳全家教授、李万博博士、崔祚文硕士,穆棱市文体新局原辉副局长,穆棱市文物管理所倪春野所长、张利军、张忠权和姚磊。调查期间得到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穆棱市政府和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陈全家.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1(2).

[2]卫奇,裴树文.石片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3,32(4).

[3]陈全家.旧石器时代考古:东北[M]//张博泉,魏存成.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71—197.

[4]陈全家,李有骞,赵海龙,等.吉林辉南邵家店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6(1).

[5]黑龙江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黑龙江省分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成彩虹〕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陈全家 李有骞 崔祚文 常志强【关键词】穆棱河流域;小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省【摘要】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于2016年5月在穆棱河流域调查时发现。共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