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王家新临摹展辑评

...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书法临摹展在京开幕莫言+冯远+胡抗美+陈洪武+孙晓云+郑晓华+张世刚+张以国+白景峰我以前看家新先生写的具有他特别个性风格的字,很是喜欢,当时也不知道他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家新办这个书法展,尽管他很谦虚地说是在临摹我们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的经典法书,不应该算他的作品,但我认为这些正是他自己的作

... 向经典致敬 王家新书法临摹展在京开幕

莫言+冯远+胡抗美+陈洪武+孙晓云+郑晓华+张世刚+张以国+白景峰

我以前看家新先生写的具有他特别个性风格的字,很是喜欢,当时也不知道他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家新办这个书法展,尽管他很谦虚地说是在临摹我们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的经典法书,不应该算他的作品,但我认为这些正是他自己的作品,遍临百家,必然自成一体。他从小开始临帖,现在已经是中年人了,还日日用功,勤奋地做这样最基本的也是最踏实的事情,这点让我非常敬佩。当今中国写书法的人很多,喜欢书法的人更多。但是,能像王家新这样一笔一画地遍临我们先贤名帖的写家,确实不多,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也值得我们热爱书法的人向他学习。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中国文化是怎么传承的呢?那是靠文字传承的。那么,书法与文字之间这个艺术跟实用价值的辩证关系,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就是先贤们在书写这些流传后世的书法经典作品的时候,是不是意识到他在进行的是艺术创造。比如说写一个便条,感谢你送来一桶茶叶,送来两条腊肉。

这个写作者并没有想到,在千百年后会变成千万人临摹的一个艺术品。但我想,这样的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之所以变成了经典,就在于这些先贤们曾经非常刻苦地练过基本功。就像家新这样的做法,临遍了他们当时能够找到的先贤们的书法作品,一笔一画地写起,最后到了一个炉

火纯青的状态,结果变成了最好的艺术品。我想现在教孩子们写字,应该有个非常明确的意识,就是必须从最基本的一笔一画写起,从我们已经共同确认的这些经典开始临摹。民间一个说法就是你不会走就要跑,肯定要摔跤的。所以,先写正楷、写隶书、写魏碑,就是我们要先学走,走得踏踏实实的,然后可以变成竞走,再奔跑,再跳高,再飞跃。

在这么多年与家新的交往中,我觉得他骨子里还是个文化人。他写书法、作诗,在这些方面用力甚勤,是一个非常好的、很有潜力的书法家的坯子。他这个后记写出了真情实感,不光是为了实现父亲对他的期望,我相信一位人到中年的学问家,都会有一个重新反向追求传统、求诸自身学养的过程,我觉得家新在做这个功课,不简单是在补课。我惊讶的是他这些年来下了这样大的功夫,遍临了经典大师们的法帖。临古既得其形又得其神韵,谈何容易!家新这样一个治学方法、一个切入点,我是非常赞赏的,看得出他在研究中华文化、研究传统方面所下的决心和花费的精力,让我特别感动。

家新把临摹作品与名家大师法帖对照展出,这是需要点勇气的。家新敢这样做,我觉得他有一种反省的、自我批判的精神,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特别喜欢家新的行草,

他是个有才气的书法家,能够回过身来重新认识传统,将浩瀚的学问重新来修学,不是用“临摹”两个字所能够概括的。相当多的书家和中青年人都会在家新的这一段经历得到不同的启示,甚至对当下书画界的这种治学风气、追求功利目的和追求市场效应的热衷,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反光镜。不同的人在观看这个展览的时候,不光可以得到字本身的一种书法的审美,更多的是对艺术道路上求取目标的一种反省、一种参照,这大概是此次展览超出它所谓临摹意义之外的效应

我觉得大家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会感到这才是一位真正的书家,真正地向经典致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个是“高”,第二个是“大”,第三个是 “全”。

所谓“高”,就是整个临摹的水平高,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临摹,在临摹中他自己的角色在不断地转换。虽然是临摹作品,在临的时候,还是把自己的多种元素加进去了。临帖第一点就是无我,只有无我才能进入到一定的境界。第二个就是在临帖过程中,他还加入了许多学术元素。我看到他对这个碑帖的来龙去脉加以考证,甚至进行了补缺校正。第三个就是临

王家新行书临摹集王圣教序纸本

王家新楷书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纸本王家新楷书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纸本

王家新楷书临摹颜真卿颜勤礼碑纸本

认为家新已经在河那边了。我们恢复书法进中小学课堂不是发一个文件就解决了,要把这个文件落到实处,要有制度保证,要认识到书法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展览为书法进校园做了很好、很及时的示范和推动引导。

展览题目“向经典致敬”本身就很有意义,当下书家非常关注自我和个性的表达,这非常好,但不免染上一些浮躁的风气。而看这个展览,我们就可以静下心来,完全是以一种阅读的状态,默默观赏、流连忘返,以至于像一种对话,在跟古人促膝谈心,这很难得。他的小楷小中见大,一点都不含糊,而他的一些大楷,像《勤礼碑》等,写得气象阔达,和我们这个时代气息相映照,把自己人生的浩然之气

王家新楷书临摹郑文公碑纸本

王家新楷书临摹虞世南夫子庙堂碑纸本

倾注在笔端,似摹似写,似写又摹,完全把自己释放了,其中有一种精神力量正是我们当下所需要的。你看他从从容容地写来,不见一丝的尘埃和慌忙,源于他高标的人格追求和精神上的一种空阔感受。家新平常工作是很繁杂的,但他没有把行政工作那些琐碎的一面帶到自己的书法里来,呈现的完全是诗意的流淌,接古意、有形质,真的很难得,这是一种怀抱的展示。家新是一笔一笔地、一帖一帖地来呈现,点画之中有韵式、有巧构、有传承,这就是星火,如果绵延下去,那是了不得的。孩子们到这儿来感受的不仅是书法,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洗礼。示范不在于口述而在身传,家新做到了这一点,当代书家如果都能这样,中华传统文化就会真正繁衍下去、复兴起来。

我今天特别感动,在家新的这个临摹展上,看到了他19岁临的颜真卿《祭侄稿》和一直到今年的日课,这是他十年来的一个临摹历程,是他承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实际行动。其实临摹是学习书法唯一的途径,绘画可以到大自然中写生,临摹经典就是书法的写生课,就是对传统的继承。我觉得我们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晚唐司空图在《诗品》里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要虔诚地从事于临摹,都会有新面目出来的,个人面目是自然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的写照。不要担心自己没有风格、临摹深了走不出不来,多少代大家都是临摹“二王”的,哪一个和“二王”是一模一样的?没有,这不一样正是他们的个人风格。

在经典的传播上,自己要不断地做,光靠嘴巴去讲、去呼吁还不行。像家新这样的展览,他不要说什么,大家走进这个展厅就会感受到,他用一笔一画、一言一行向大家展示了怎么样继承中华文化传统,体现中国书法的魅力。它延续了几千年的这种美,这才是最根本的、需要传递的东西,当然这也是表达了我的心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当前该老老实实做的事,写好中国字,才能做好一个中国人。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辈子的事。

平时我们看家新的作品一般都是比较潇洒的行草,这次可以说是全面展示了他书法学习的底蕴,感觉过去是看到了金字塔的塔尖,今天是看到了它庞大的底座。由衷地敬佩家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书法方面投入这么大的时间和精

王家新行书临颜真卿祭侄文稿纸本

力。家新非常有天分,学什么像什么,有的人毕其一生研习一个碑帖,尚且不能做好,他还这么年轻,临摹这么多碑帖,都写得很好,应该是他对于汉字点线的形质特别敏感,感悟力也特别强。再就是他非常勤奋,光有天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时间的投入。从这个展览来看,他临摹《兰亭序》《九成宫》百十来遍,楷书是需要一笔一画来写的,他平时要上班,利用业余时间来练习这么多的碑帖,其勤奋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几十遍上百遍的话,是很难如此熟悉碑帖的语言,能够这样驾驭自如的,是他的勤奋把他的天分激发出来了。家新的这次展览,对于当代书坛具有一种示范的意义。赵孟頫《兰亭十三跋》里说:“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 ”当然他说的比较尖刻,但是这种现象在当下确实存在的,就是太急功近利了,造成了书法学习停留在浅层,始终不能深入,艺术的水准就很难提高。建议有困惑的这些爱好者朋友们,大家都来看一看这个展览,用心学习传统的、经典的、主流的东西,立住脚跟,法归正道,真正沉潜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从家新此次展览作品的本体而言,如果说仅仅是取法方向的引导也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其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我认为这也是足以让当下学人去思考和借鉴的。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这是尽人皆知、无庸置疑的,但是,若以拿来主义、占有主义、改造主义的想法去面对经典,而不是以虔诚心去皈依经典,投入经典,化用经典,虽然前者也是一种学习态度,但其结果与后者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家新的探寻明显是属于后者。王铎指出“书不入古,决落俗流”,这是对书法品位和格调的准确定位,更是指出了书法的至命法则。

当代书法界最突出的现象是功利心切,躁动浮滑。大多由于人的心浮气躁,在行笔过程中,提按转折书写的速度上一味迅疾,表现在点画上的形态必然是狼藉轻飘,浮皮潦草,与传统审美原则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不啻天渊。古人讲,“书贵沉静”,“书贵熟后生”。点画迟重,不疾不徐,如锥画沙,状如屋漏痕,风规自远。这些都是在方法上的最高要求,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感受。家新所临的各种碑帖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行笔迟重,疾徐得势,点画似静而动,似流而涩,笔笔精到,意趣闲雅,整体格调,似奇而又反正,入古而又弥新。看这样的展览会给人带入一个安定祥和,神清气霁的清凉静谧之境,令人身心愉悦轻柔,安和调适。这也是我的感受。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精髓,在传统文化里、在中国的艺术里,书法是最有代表性,最集中体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的。这些经典的作品,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大家也都知道,寫书法与学音乐很相近,必须得临古,无须讲传承,我们历代的书法家、书法大家们,都是从临古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面目。我看了家新先生的展览之后,感觉可以把他放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书法家的角色上看,而且他的学识、他的修养,我真的是从心底上折服,我佩服他的学识、修养和人品,这是作为一个书法家最重要的品质。我在想,大家都很繁忙,大家说现在中国人都比较浮躁,根本静不下心来,其实这不是真的。今天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当代总会有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学者、思想家,在最忙碌的时候,而他们的心是平静的、安静的。

王家新令人钦佩处,在于他始终把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并给予它最高的礼遇和尊严。书法是技,更是艺术家人格精神的物化,需要我们终生对人格、操守的不断追问与完善中才能实现中国书法的理想之境。当人们呼唤当下书法家要沉静下来、好好读书、加强人文修养时,王家新早已走在了前面。他嗜书如命,勤奋过人,家藏几万册图书,每天读书至凌晨2点以后。他推崇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喜欢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尊慕赵朴初、启功、季羡林、姚奠中、饶宗颐的道德学问,并和不少文化大师有不浅交往。他敢于担当,恪尽职守,推动国宝《研山铭》《出师颂》的回归,“中华善本再造工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一个个延续中华民族千年文脉的史诗般文化工程,因为他的积极推动而顺利实施。正是这一切,让王家新得以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认识到包括楷书在内的当代书法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毅然在多年前就走上了这样一条特立独行的学书道路。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王家新临摹展辑评

...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书法临摹展在京开幕莫言+冯远+胡抗美+陈洪武+孙晓云+郑晓华+张世刚+张以国+白景峰我以前看家新先生写的具有他特别个性风格的字,很是喜欢,当时也不知道他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家新办这个书法展,尽管他很谦虚地说是在临摹我们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的经典法书,不应该算他的作品,但我认为这些正是他自己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