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

[摘要]在广州市的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化艺术占了很大比例。群众文化活动是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是统一的。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尤其要结合群文活动。[关键词]群文活动民间文化非遗保护工作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种类繁多、异彩纷

[摘 要]在广州市的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化艺术占了很大比例。群众文化活动是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是统一的。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尤其要结合群文活动。

[关键词]群文活动 民间文化 非遗保护工作

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强对它们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这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求,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给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源泉和动力,群众文化活动是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载体。任何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平台,而群众文化活动则是其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只有通过它的载体——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

一、在传统民俗活动中进行非遗传承与保护

近十多年来,广州市文化部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作、演出、展览、培训班、讲座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各项方针政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寓教于乐,活跃群众精神生活,一年四季文化活动不断,全市基本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高潮”的可喜局面,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大亮点。不少活动影响深远,反映强烈,形成了品牌效应。在保护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方面,广州市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5年南海神庙庙会,广州市文化局和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把独具特色的庙会活动与展示广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仅存的最大最古老的海神庙,是我国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广州考古专家考证,宋代就已经有“波罗诞”盛事,流传至今已成为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每年诞期吸引着珠三角乃至东南亚逾十万人前来。在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当天,主办单位邀请了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团队,组织了约360人的民间表演艺术大巡游队伍。其中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沙湾飘色、沙坑龙狮团的舞狮、舞龙、沙涌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别具地方特色的舞春牛、舞马和舞貔貅,以及规模宏大的腰鼓队表演,更有重新整理编排、有着浓郁西关风情的龙舟说唱、鸡公榄等,风情各异。主办单位还广泛发动,从广州市属各区抽调优秀节目组成5台民间艺术精品节目进行展演,充分展示了广州民间表演艺术的实力和水平。至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创新活动形式,把民俗文化艺术展示与群众性的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广州市群众文化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活动资源,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群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不但促进了庙会的健康繁荣发展,而且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庙会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创下历史新高,也成为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民间文化艺术盛会。一直以来,主办单位更是精心策划、组织安排了艺术节的活动内容,有雅俗共赏的庙会文艺演出——民俗文化艺术精品节目展演及粤剧私伙局演出;“特色展示”——民俗文化大巡游,如飘色、舞狮、舞龙、舞鳌鱼、舞麒麟,以及舞鲤鱼、舞牛、舞马等,风格各异的方队展演,充分显示了广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旺盛生命力,使这些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

二、在文化遗产日进行非遗传承与保护

利用特定节日进行比赛活动也是传承和保护非遗的有效途径。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广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广州图书馆承办了2008广州·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以“三雕一彩一绣”传统工艺美术为重点进行展示。内容包括以部分实物和图文形式展出民间美术类的8个项目、邀请部分项目的传承人作现场操作演示及观众参与互动活动等。同年9月11日市文化馆承办了市政协常委会参观项目《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展》,包括已进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5个项目的图文展览、部分实物精品展、传承人手工技艺展示(广绣、牙雕、广彩、砖雕、榄雕、玉雕、木雕、灰塑)、曲艺表演(粤语讲古、岭南古琴艺术、广东音乐“五架头”)。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参观者欢迎。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广州市用最传统的醒狮活动庆祝非遗法正式颁布,促进非遗法的推广宣传,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推动传统醒狮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广州市“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动广州市首届“广东传统醒狮表演赛”在广东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的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落文化遗址广场举行,由全市各区非遗保护部门和东道主炭步镇选送的13支传统醒狮队、9支少儿醒狮队,在古祠林立、书院栉比的古村落举行了以“挖掘传统醒狮技艺 传承优秀醒狮文化”为主题的精彩表演赛和巡游活动。绚丽夺目的传统醒狮与青砖灰塑的古祠堂交相辉映,鲜活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沉淀岁月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谐交融,共同展示广州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参与”。 由广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在新广州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活动以展示宣传第四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为主,形式有《薪火传承——广州市第四批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第四批代表性传承人汇演、广州市暑期 “非遗学堂”集中招生、非遗系列讲座。这次还增加了在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分会场的活动,使群众可以近距观赏了解非遗文化,非遗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是文化遗产保护最为重要的宣传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自觉。

三、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

现在的非遗,多是当代老一代人的传统文化记忆。在非遗普查和非遗保护名录立项之后,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是将这些非遗如何普及,让他们认知、认同、活态传承的问题,因为保护非遗的主体是靠当代的年轻人将其活态传承下去。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加上“特别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意味着教育是传承机制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说,民众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者和确证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终还要依靠广大民众的力量。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推广,才会有不断层的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才会后继有人。保护传承人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传承机制的一个方面。但它还有更重要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培养观众和“传习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另一个方面。通过传承人不断地传授,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才有可能接受、掌握某项遗产的技术、技艺、技能,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骨干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只有既重视“传承人”的抢救,又加强观众和“传习人”的培养,才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下去。

针对广绣技艺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的状况,2010年8月,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开设了第一期公益性“广绣班”,招生对象为8岁以上有美术基础的青少年,社会反映强烈。此次广绣班共有15位学员,以小朋友为主,也有部分成年人参加。担任教学的几位老师是广州绣品工艺厂的老师傅,有着几十年的绣龄,当中年纪最大的要数79岁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他认为,学习广绣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定力”,即能否坐得住,能否静下心,他说:“我有3个孙子,很可惜没有一个愿意学习广绣。现场这些小朋友都精神可嘉,推广‘非遗就是要让它能够走进平常百姓家。”

从小培养青少年对狮舞的兴趣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许多具有活力、发展良好的狮队中,有不少主力成员都是“学生哥”。醒狮需要充沛的体力、敏捷的身手,在醒狮活动中常常发现,活灵活现的狮头下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这里有普通中学的学生、职中生、技校生,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而在醒狮发展状况好的地区,如番禺等地,有的小学将醒狮当做体育必修课,一批批小学生成了醒狮后备军。在广州市首届“广东传统醒狮表演赛”中有9个少儿醒狮队参加表演,展示醒狮文化薪火相传的魅力。据狮队老师傅介绍,学习广东醒狮要先从学习基本的武术开始,许多醒狮动作要经常练功习武才能完成。从醒狮队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上,看到的是健康、团结、坚持、奋发的精神,这正是传统醒狮和武术的魅力所在。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十分重视狮舞的传承工作,近年开办了“青少年暑期醒狮传承班”。2011年8月19日,一场充满趣味的“醒狮公开课”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拉开帷幕,锣鼓声一响,12头“小狮子”灵活地舞动狮头、腾挪跳跃,小学员们充满自信地展示了他们两周来的学习成果。

自2010年以来,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就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开设非遗的兴趣课和普及班,包括“广绣班”、“广彩班”、“醒狮班”、“剪纸班”等。2014年是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公益性暑期青少年传承班“非遗学堂”的第五年,至今“非遗学堂”已经成为宣传推广非遗一个品牌活动,非遗学堂的内容非常精彩,现已经发展到各区自己特色非遗项目的“非遗学堂”,既有广绣、广彩、乞巧工艺品制作、灰塑、珐琅、剪纸、榄雕、篆刻等传统技艺类的非遗学堂,又有岭南古琴、粤剧、粤曲、客家山歌、粤语讲古等传统音乐、曲艺类的非遗学堂,还有醒狮、貔貅舞、少年武术、太虚拳等传统舞蹈、传统武术类的非遗学堂。

非遗学堂得到许多非遗传承人和老艺人的支持,知名大师以及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民间艺术家都参与到非遗学堂中,将与学员近距离地接触,教授各自颇具特色的非遗绝技,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社会群众可以更深入了解非遗本土文化内涵。

作为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群文工作者,我们对非遗进行抢救和保护,责无旁贷。我们要在组织开展各类型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事记.(2008年、2011年内部资料)。

[2].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简报.2010(9)(总六期):P08;

[3].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简报.2011(12)(总七期):P19-20;

[4].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知公告.2014年广州市“非遗学堂”暑期青少年传承班招生.2014年6月13日.http://www.ichgz.com/index.asp

作者简介:吴燕华(1983—),女,本科,助理馆员,现任职广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

[摘要]在广州市的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化艺术占了很大比例。群众文化活动是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是统一的。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尤其要结合群文活动。[关键词]群文活动民间文化非遗保护工作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种类繁多、异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