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石涛书画合璧册“奇”字当先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书画合璧册赏析衣果石涛身处明清易祚之际,作为靖江王之后,他仓皇出逃并出家为僧,从此人间少了一个宗室贵胄,而多了位名震后世的画僧。中国书画讲求笔墨,但石涛并没有将笔、墨分而视之。他提出:“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大自然生动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书画合璧册赏析

衣果

石涛身处明清易祚之际,作为靖江王之后,他仓皇出逃并出家为僧,从此人间少了一个宗室贵胄,而多了位名震后世的画僧。

中国书画讲求笔墨,但石涛并没有将笔、墨分而视之。他提出:“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大自然生动多样,笔墨的语言往往有不及之处,所以在“蒙养”与“生活”,笔与墨的配合下,表达此时此刻的心境即为书画的最高境界。此册中“乱壑秋高树”一开,近景绘柳下茅屋,支流蜿蜒,青山兀立;中景大河奔流,商船穿梭,两岸苇花无际,与天相接。作者以极为恬淡的笔墨描绘独居汀渚的閑适,虽孑然一身,却可独居于乱壑荒渚,每日静观江河万古流、商船往来忙。不为世事所累,却可让思想信马由缰。

石涛的特殊身份,使很多文人雅士对其以礼相待。1680年,中年的石涛受邀与张怡、戴鹰阿、柳堉、周向山等遗民聚首于南京,这样的交友圈,使他的作品也处处流露出深深的遗民情结。最典型的就是石涛所作《谒陵诗》。此诗虽散佚,但却有李驎1702年所作《读大涤子谒陵诗作》以及题跋。可以从侧面读到《谒陵诗》中的遗民情结。此册中“长怀太白楼”一开,即属此类题材。此开构图奇特,半边式的构图,右边山崖壁立;左边长松入云,松下老者若有所语。修竹万竿,与屋舍相掩映。远处万顷碧波,岸边曲径盘桓,村舍隐现。对开的题诗“长怀太白楼,到此忽生愁”为第一阙,无不是昨日故国河山,今却改朝换代的无尽慨叹。

石涛的书法也有很多不同面目,此册对题书法行、草兼用。而诗文更是“妙手偶得”之作。此册对题诗文涉及到多处石涛曾游览过的地方,如太白楼、西津桥、丛碧亭等,每一处景致的描写,都会感慨时移世易,故国不复存在的伤心。

此册原为金传声、张大千兄弟、严谷声递藏。张大千的老师曾熙、李瑞清均为清代遗民,他们都有像石涛一样,效忠前朝的文化心理寄托。张大千受这些遗民的影响,酷爱石涛。“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一”二印,更是直抒胸臆。此册在1930年就有珂罗版《石涛和尚山水集》刊行,后又刊于1936年出版的民国著名文化艺术类杂志《美术生活》。1993年被收录于《石涛书画集》一书。

石涛不只是因为他在画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世、思想和艺术的曲折历程,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但人奇、事奇,而且画奇、书奇、诗亦奇。所以他的作品,无论片纸只字,都为人们所宝爱。而此十二开山水册,纸墨如新,传承、出版有序,更是极为难得。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石涛书画合璧册“奇”字当先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书画合璧册赏析衣果石涛身处明清易祚之际,作为靖江王之后,他仓皇出逃并出家为僧,从此人间少了一个宗室贵胄,而多了位名震后世的画僧。中国书画讲求笔墨,但石涛并没有将笔、墨分而视之。他提出:“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大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