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西周金文风格探析

书法从何而来风格各异的大篆摘要:西周金文是古文字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上接甲骨下启小篆,是汉字走向规范化的重要历程。毛笔的出现已不可考,但在商周早期的金文发展中却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波磔、露锋、撇捺一应俱全。由于金文对于汉字规范化的需要,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却渐渐摒弃了这些毛笔的遗痕,从而发展出金

书法从何而来 风格各异的大篆

摘 要:西周金文是古文字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上接甲骨下启小篆,是汉字走向规范化的重要历程。毛笔的出现已不可考,但在商周早期的金文发展中却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波磔、露锋、撇捺一应俱全。由于金文对于汉字规范化的需要,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却渐渐摒弃了这些毛笔的遗痕,从而发展出金文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金文;笔墨;笔画

凡谈及中国书画,皆离不开“笔墨”二字。用笔为骨气,运墨得五色,笔墨腾挪间才有跃然于素尺之上的鸾翔凤翥。从现存少量的商周遗墨中足以窥见当时已有笔墨的艺术化运用:波磔、中锋、出锋等无一不全。就在汉字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笔墨艺匠正在萌芽的时期,金文却逐渐演变为字体均匀、笔画圆润、结构端庄的“模范”书体,渐渐形成了独属于“钟鼎之文”的典雅风格,成为古文字系统中的集大成者,不仅推进了文字的演进,更开启了金石文字之先河。

一、殷商遗风

殷商时期,青铜艺术走上成熟的高峰,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纹饰都至臻完善。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来看,此时已经形成了一套脱离原始符号的文字系统。在青铜技术和文字系统皆已完备的情况下,金文应运而生。殷商一朝成为金文艺术的肇始期。

关于铭文的铸作,各家多有阐述,大体来说,商器铸铭是在专用的泥模上,用朱墨书写铭文,刻出阴文,然后翻制泥芯或用泥捺印成为阳文泥版,粘附到泥芯上,铸后成为阴文[1]。从上述的制作工艺中不难看出,金文自肇始起就是对笔墨文字的临摹。且根据出土的商代朱墨书文字来看,此期的文字已经出现了对笔法的初期探索,书者在运笔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点,在与朱墨的结合中又出现了出锋、偏锋与正锋的运用,笔画或有肥隆,已出现波磔的态势,这些笔墨的特征无一不体现在了金文上。

商代金文一般较为简单,多为标记族徽、器用、器名等,多铸于器身不明显之处,如司母戊鼎铭文。这些金文忠实地还原了毛笔的笔墨属性,筆势强劲,肥隆恣意,行止间锋芒毕露。同时,商代金文还有另一种风格,即笔划遒美挺拔、少露锋芒、进徐中肥隆有度,虽有所修整但依然有运笔的痕迹,如戍嗣子鼎。这些都是当时毛笔书法有所发展的体现,同样,也烙印在同期的金文艺术中。

武王伐商拉开了西周统治的序幕,“小邦周”在胜利之余也在不停地总结前朝的政治得失,从而制定出一套传承数千年的统治体系,而其他诸方面也是在总结过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周人独有的特质。仅是作为礼器的青铜器铭文的种类在周代就发展出如训语、记事、追考和律令等十余种用途。

西周早期的金文基本上延续了商代的风格,即对毛笔文字的模仿,字里行间多有笔墨的质感。如武王时的利簋,虽在字数上有所增加,但在章法上还是只有间距而无字距,行气也较为涣散,字体清秀,首尾有出锋,有明显的肥笔。虽然在整体气度上有所收敛,字体也较商代金文而言多了些质朴的风味,但总体而言还是对于商代金文的继承。即便如此,西周早期的金文也还是有了自身的发展,如成王时期的何尊、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以及昭王时期的召卣等。字体趋于浑厚,大小错落有致,比划少有出锋,停按的波磔笔意虽较为明显,但整体趋于均匀与收敛。应该在铭文的制作工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去掉一些书写的笔墨痕迹。由此看来,此期的金文虽然还带有强烈的笔墨痕迹,在笔画上也能感受到毛笔特有的富有力度和弹性的笔意,但已经开始去笔墨化的征程,来探索独属于钟鼎文字的风骨。

二、周韵始成

历经成康之治的积累与昭王时期的图强,西周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国土辽阔、四夷具服,留下了许多诸如“穆天子传”的史诗,也正是在此时才形成了独属于周王朝的理性典雅气度与风骨。

同样在金文的发展上,也是在西周早期的探索下,终于渐渐摆脱了对于笔墨的临摹,开始形成带有钟鼎质感的金文风格。

西周中期的铭文已经不见了笔墨中停按所带来的波磔,取而代之的是均匀光洁如“玉箸”般的笔画。从波磔体到玉箸体,金文真正开始了去笔墨化,走上了一条独属于金文的风格。从穆王时期的簋,就可以看到这种明显的变化,虽然还是能看到极少地运笔时所遗留的波磔,但整体已经是均匀光洁的线条,收敛的比划带来整体风格的端庄与严谨。章法上虽然有些许松散,但在布局上却行气森然,无论是字距还是行距再无肆意与杂乱,显现出强烈的理性收敛。而到了恭王时期的墙盘、懿王时期的十三年壶和孝王时期的大克鼎的金文则更为端庄收敛。笔画再无笔墨的波磔;线条两端圆润光滑却不失挺劲,没有早先笔锋的出挑,是标准“玉箸体”的体现。在章法上极为讲究,行气规整贯通、疏密统一。字体浑厚有力,结构错落有致,通篇风格质朴典雅。

值得注意的是,金文并不能代表此期所有文字的走向,只是在剥离早期单纯对于毛笔书写的临摹,去笔墨化的过程也是金文探寻自身文字风格的过程。但笔墨文字却依然在演进中,我们可以从考古发现中的西周遗墨看到这种不痛的演进方向。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地出土了七件带墨书的文字,蔡运章先生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白懋父簋为代表的件墨书,“这些墨书文字笔势雄劲遒美,画中肥而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2]相较于商代的墨书更为精进,出现了在停按垂捺中新的变化,波磔中有肥笔,虽较商代的墨书有所收敛,但雄劲的笔势一样带出了生动的变化,这与西周早期的金文风格基本一致。而第二类墨书有叔□父和尧戈两件。书体显得清秀、朴实,笔画中略带肥笔,而起止不露锋芒,接近西周中期最流行的玉箸体,尧戈铭与大亥簋、利簋铭文接近;叔□父戈与墙盘、永盂、师虎簋铭文相似。[3]通过实际的比对不难发现,尧戈与叔□父戈虽然在风格上有先后延续的相似感,但在与西周中期铭文的对比中却是大相径庭。尧戈与西周早期的利簋大亥簋的铭文无论从字法、章法还是行气来看都十分相似。而叔□父戈在与同期铭文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标准的“玉箸书”中不见出锋,叔□父戈墨书的首尾多有出锋;标准的“玉箸书”中没有毛笔运笔中的停按垂捺,叔□父戈墨书里第一字的竖笔中看到了竖弩的笔意,这是笔墨书法的进步;在章法上可以看出西周中期金文的布局中极为讲求行气间疏密的统一,而叔□父戈墨书中却更为涣散。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在铭文的铸造过程中已经能去掉毛笔书写所带来的遗痕。

由以上的对比不难看出,西周早期的铭文与笔墨书法的区别并不大,而中期的铭文与笔墨书法却是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中期铭文已经去掉了笔墨书法的弹性与笔法,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吉金质感的端庄与质朴,他代表了周代绝对的礼法制度与严谨的理性精神的崛起。

三、风格形成

夷王烹杀齐哀公姜不辰,结束了西周中期的辉煌。从厉王起进入了王室衰微的西周晚期,虽有宣王中兴的萤烛之光,但依然难挽江河日下的衰败,无奈在犬戎入侵结束掉周幽王性命的同时也结束了西周的统治。

在政治动荡的年岁里,文化艺术总能是开出异常纷繁的花朵。在飘摇的西周晚期,金文艺术的风格也进入了最为成熟的时期。在章法讲究、笔势圆润的西周中期“玉箸书”的基础上,西周晚期金文更为端庄工整,字体偏长,在遒劲的力道下,浑厚圆润的线条撑起字体的高贵与肃穆,行气间尽显严正。如宣王期毛公鼎、逨盘逨鼎。相传宣王史官籀做《史籀篇》,为当时的启蒙课本,即“标准字体”。东汉许慎对此就有记载《说文·叙》:“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历代对此皆有讨论,各执一词。对比金文在此时期达到的高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在周宣王時期有了“标准”的籀篆文字,这种文字即前文所提到的端庄工整的文字。在去掉所有的笔墨特征后,这种规范性的文字及其适合作为“模范”文字推广至全国。一是因为此类规范的文字适合普及使用,不带有个性因素,较为受众所接纳;二也是因为此种文字代表了西周政治所提倡的礼制,与在此背景下所衍生出高度克制的理性主义审美,所以西周晚期完全“去笔墨化”的金文取得了这个时代所有文字的最高成就,即成典范。

在达到规范典雅的高峰的同时,金文的演进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更为自由开放的风格,并引领了一个文字时代的开端。虢季子白盘金文就是此期另一种书风的典型代表:笔划细劲如“铁线”不似“玉箸”般沉着;力道均匀,字里行间虽横纵成行,但布白更为舒朗;整体上在优雅的基础上多了松散意味,这种书风直接开启了秦小篆的先河,秦铸印文字就是对这种金文最好的继承。而散氏盘则开启了另一种金石风格:西周金文体式皆修长偏圆,而这篇铭文体式却尽显方扁;比划在圆润间更多地体现出雄壮浑厚的力道;章法上求工有意,偏倚间气韵流转,带来极为自然生动的表征。这种极为古拙方扁的风格对于后世摹印篆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另一股金石艺术的源头。

四、结语

金文的肇始与笔墨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二者制作方法的迥异以及金文自身独立性的需要,去笔墨痕迹成为金文演进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西周理性的崛起以及礼制的需要加速了这种去笔墨化的进程。终于,典范优雅的金文成为西周一朝的代表文字,无论是吉金文字还是钟鼎文都是后世对其满含美好追慕的称谓,并包含着无限地敬畏,如同对待那个开启中华文化之光的理性时代。

参考文献:

[1]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2][3]蔡运章.洛阳北窑西周墓墨书文字略论[J].文物.1994,(07).

[4]周晓陆.汉字艺术——结构体系与历史演进[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5]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曁图像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宋国定.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朱书[J].文物.2003,(05).

[7]蔡运章.洛阳北窑西周墓墨书文字略论[J].文物.1994,(07).

作者简介:

郭晶,现供职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研究方向:艺术考古。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西周金文风格探析

书法从何而来风格各异的大篆摘要:西周金文是古文字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上接甲骨下启小篆,是汉字走向规范化的重要历程。毛笔的出现已不可考,但在商周早期的金文发展中却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波磔、露锋、撇捺一应俱全。由于金文对于汉字规范化的需要,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却渐渐摒弃了这些毛笔的遗痕,从而发展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