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呈现的旧石器文化

文化遗址片折飞霞【摘要】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10年5月,2011年正式发掘,出土有古动物化石和多件石制品,石制品工具包括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锥、钻、刀、石片、盘状器、雕刻器、镞等类型。石制品和古动物化石发现

文化遗址片

折飞霞

【摘要】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10年5月,2011年正式发掘,出土有古动物化石和多件石制品,石制品工具包括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锥、钻、刀、石片、盘状器、雕刻器、镞等类型。石制品和古动物化石发现有人工加工的痕迹,经过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少工具可一器多用,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期中期的特点。遗址时代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测定为距今3万至7万年。

【关键词】乌兰木伦遗址 石制品 古动物化石 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到了晚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这种拣拾的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要求,在有条件时,便从适宜制造石器的原生岩层开采石料,制造石器。

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lO年5月。总共有三个地点,总面积20000平方米,海拔1293米。20l 1年正式发掘。遗址第一地点共出土3400多件古动物化石。两年的发掘中共出土4200多件石制品,工具包括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锥、钻、刀、石片、盘状器、雕刻器、镞等类型(见图1)。遗址时代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测定为距今3万至7万年。

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有披毛犀、马、河套大角鹿、巨驼、牛、仓鼠和兔。乌兰木伦动物群明显属于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带有明显的草原特点(见图2)。它们生活的时代处在晚冰期较暖的时段。这一时期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遗址各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破碎的骨化石上有很多人为切割、砍、剥片、修理的痕迹,骨片和制作成型的骨器数量相当多,反映出生活在该遗址的古人类在气候变化中所实行的与狩猎活动密切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

遗址中发现的动物化石相当破碎,而且有人工加工痕迹。其中有骨制刮削器、尖状器和骨刀等(见图3)。大量碎骨具有明显的石器切割痕迹,反映出当时人类猎食大型食草动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目前出土的古动物化石都来自食草动物,未见食肉类动物,似乎更印证了狩猎活动这一推断。遗址发现的用火痕迹,或许意味着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熟食的习惯。所有这些特点都表明,遗址出土化石与人类行为具有密切关系。

遗址中发现的石制品及其原料以当地出产的各色石英岩为主,石制类型主要包括石片、工具、石核等,有一定数量的石制品有使用过的痕迹。锤击法是产生剥片和工具修理的主要方法,石制品总体上为小型石片工业组合。工具主要由石片毛坯打制而成,类型多样,除各类刮削器外,成型的工具中凹缺器、锯齿刃器十分突出(见图4)。多见尖凸刃器(多为矛头)、端刮器、石锥、钻具、鸟喙状器和各类琢背石刀,另有少量盘状器。不少工具可以一器多用,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期中期的特点,一些工具和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以至于晚期的特定类型相近。

通过地面调查可知,在遗址所在地的上游和下游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不仅发现大量相同的地貌结构和地层堆积,还发现数十处石制品、动物化石分布区。这些区域极有可能与这里一样,都是当时古人类的活动场所和古人类活动相关的遗址。

通过对地层的河湖沉积物构成、岩石地层学以及地层中出土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化石的研究等都表明,生活在此的古人类处于一种比今天更加温暖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之中。那时,鄂尔多斯高原上河流、湖?白众多,水草茂盛,成群的披毛犀、黑马、鹿类、水牛以及骆驼等草食类动物出没其间,为远古猎人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狩猎资源。

遗址中的7个文化层中已出土石制品13000余件,動物化石数万件;同时还发现火塘、炭屑、鸵鸟蛋壳、螺壳等遗迹与遗物。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为原地埋藏,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人类活动信息。乌兰木伦遗址是继1922年法国人发现萨拉乌苏及水洞沟遗址之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一次史前文化的重大发现。距今3万至7万年,恰好填补了距今7万至14万年的萨拉乌苏遗址和距今3.8万至3.4万年的水洞沟遗址的中间缺环,三处遗址形成了一个旧石器时期中期至晚期的完整序列,在内蒙古地区乃至华北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再一次证明了鄂尔多斯草原是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舞台之一。同时,遗址文化内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西方旧石器时期中期莫斯特文化特点的石器,表明鄂尔多斯地区曾是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预示了乌兰木伦遗址在东亚乃至欧亚大陆古人类演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研究中具有的重要潜在价值。该遗址对于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的地质学、古环境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等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将对东亚史前史和第四纪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全面揭示鄂尔多斯地区远古人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4-9月,在乌兰木伦河上游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旧石器地点50多处,采集到大量的石制品,这些器物的类型异常丰富,特别是加工精美的有欧洲莫斯特特点的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说明乌兰木伦河流域是乌兰木伦古人类生存、繁衍、打猎、打制石器的基本区域,在这里曾经生活着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阔的族群。

结合使用方式和加工材料的分析,初步推测第一地点是处理动物性物质任务之一,特别是剥皮和从骨头上剔肉两种动作。装柄微痕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旧石器时期中期复合工具的出现与使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由上述种种资料和遗址现场发掘表明,在远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河流、湖泊众多,水草茂盛,大量古人类在此生存、生活繁衍,同时生存大量草食类动物,为我们研究古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证据。今天的鄂尔多斯以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呈现的旧石器文化

文化遗址片折飞霞【摘要】乌兰木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发现于2010年5月,2011年正式发掘,出土有古动物化石和多件石制品,石制品工具包括锯齿刃器、凹缺器、各类边刮削器、适于装柄的各类尖状器、鸟喙状器、锥、钻、刀、石片、盘状器、雕刻器、镞等类型。石制品和古动物化石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