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肃府本《淳化阁帖》

俄军《淳化阁帖》,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大型法帖,可称集书法之大成。北宋淳化三年(922年),宋太宗出内府秘阁(帝王藏图书之所)所藏历代名人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为十卷,标明为“法帖”,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王著采择未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法书赖此

俄军

《淳化阁帖》,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大型法帖,可称集书法之大成。北宋淳化三年(922年),宋太宗出内府秘阁(帝王藏图书之所)所藏历代名人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为十卷,标明为“法帖”,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王著采择未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宋代重辑翻摹者甚多,著名的有《绛帖》《潭帖》《二王府帖》及“泉州本”、“贾似道本”。因王著最早编次的刻本完成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故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肃府本》摹刻于明朝后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瑛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库二百余年。肃恭王曾将它取到前宫习书,题云:“勉夫小子云,不许与人”,足见其珍秘之深。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陕西右参政(当时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分巡临巩道张鹤鸣,得李子崇藏枣木版阁帖,向肃宪王借肃府祖传(《淳化阁帖》校对,见其“浓嫣道劲,神彩泛溢,大不类世所传本。如古法帖数段久已缺文,而兹独全,确为宋拓无疑”。恰好此时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重摹上石,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刻石未成,宪王先薨,世子识鋐继承父志,于天启元年(1621年)竣工,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一百四十四块刻成。富平石一名“铜磬石”,产于陕西富平县,石质坚润,击之有铿锵声,用以镌刻碑帖,镌口平齐,历久如新。该帖刻成后,藏于肃王府东书院遵训阁,称《肃王府本》,又称《遵训阁本》,亦名《兰州本》。

《肃府本》帖石高宽参差不齐,石高27.8厘米,大部分两面刻文,也有只刻一面的。标题、卷数悉如宋本《阁帖》。惟卷九末尾脱失“塞仰料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简制此佳也”三行十八字,不同于此卷传世本。各卷卷尾除照摹宋本篆书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卷五末照刻元至正十年张瑙、李仪、吴溥等于杭州西湖同观款。卷五、卷六、卷七末尾有弘治五年肃恭王从内库取出临习款。卷十末有肃宪王书款。各卷(不包括卷九)照刻祖本卷数版数号,散在字里行间,如“一二”“二五”“七十九”“八二”等。《肃府本》还附有二十八人的题跋,用木板另刻一册。帖石之后仅刻肃宪王、张鹤鸣、世子识鋐、王铎等数跋。

《肃府本》摹勒俱精,最得宋拓木的原貌。其摹刻者温如玉,字伯坚,苏州人,工书法,习真、草、隶、篆各体,曾游学吴越、荆楚、燕赵、秦陇,致力于金石文字的搜集和整理,对钩勒碑帖有高深的造诣。张应召,字用之,山东胶州人,善书画,复师事温如玉,习金石镌镂之术。师徒二人受肃王之命重摹《阁帖》,经过“纸凡数易,石必再更”,如达摩面壁般的七年辛劳,终于完成了这一千古不朽的文化盛事。

《肃府本》刻成二十多年后,即遭到明、清战乱的严重损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版,复成完璧。帖尾刻“顺治甲午岁,张正言、正心承广陵陈曼仙,濩泽毛香林二师教补摹上石”隶书三行。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叛清,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平凉响应,遣将攻陷兰州,曾用铁石做马槽,《肃府本》又遭受一次浩劫。此后历经沧桑,帖石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存帖石141方。

宣统二年(1910年),翰林刘尔忻移刻石于兰州文庙(现兰州二中)尊经阁,并补刻木片释文四十块。此后得甘肃省教育家赵元贞先生长期保护,1966年刻石由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至今。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是我国现存《淳化阁帖》中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石刻,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肃府本《淳化阁帖》

俄军《淳化阁帖》,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大型法帖,可称集书法之大成。北宋淳化三年(922年),宋太宗出内府秘阁(帝王藏图书之所)所藏历代名人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为十卷,标明为“法帖”,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王著采择未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法书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