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段宝林传统节庆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传统节日庆典源远流长,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都已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就是中秋节也已有

段宝林

传统节庆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

传统节日庆典源远流长,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都已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就是中秋节也已有了一千多年。在这两三千年中,节日文化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传统节日中,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给予人民以极其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节日庆典是一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学习的最生动活泼的课堂,具有极大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旧社会,广大人民中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却非常熟悉,对传统道德都能自觉地坚守,他们的这些文化知识从何而来?当然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民俗活动的潜移默化。节庆活动可以巧妙地寓教于乐,使人民受到教育,其中以节日庆典的活动最为重要。这种精神文化的教育,不是通过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许多实践活动如节日礼仪、民间文艺以及衣食住行的种种细节和有关的传说故事等等,给人以感染、训练,并且年年重复,不断深化,逐渐加强、巩固,从而成为稳固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节日庆典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呢?

这是由于节日庆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集体创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天才,融合了亿万人民的感情和理想。

我们知道,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

民俗当然也是如此,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

什么是美?美的就是理想的,美的就是可爱的,所以,民俗就是当时当地的人们认为真美好、最可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民俗的本质就是生活美。而节日就是生活美的高潮。(参见拙作《最美的日子——民间节日》,载《我们的节日:文化血脉与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月)

节日民俗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在节日民俗中,蕴含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与追求,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渗透在节日民俗的各种活动之中。

首先,我们谈谈和合精神。

在春节、春龙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中,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团圆精神。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欢欢喜喜吃团圆饭、守岁酒喜迎新春,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愿欢聚在一起。如今许多大家庭已经分散为几个小家庭了,兄弟之间平时很少相见,除夕之夜吃团圆饭却是全家团聚的大好机会。那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尽量赶回来,所以每到春节过大年之前,总会形成交通特别紧张的春运高潮。如果赶不回来,就是很大的遗憾,不过人们也有弥补的办法,这就是在团年饭的饭桌边给他留一个座位,表示他也在座。当然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要赶回家吃这一顿团圆饭的。

春节早晨吃的元宵和饺子,是大家一起包的,全家人围着桌子边包边说笑,充满团圆的亲情。而元宵(汤圆)又是圆圆的,象征着圆满、团圆。

这种过年的团圆意识,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深蒂固的,至少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的起源是腊祭,在年终用猎物祭祀百神,包括天神、土地神、农神、水神甚至猫神、虎神,为什么要祭祀猫神、虎神呢?因为猫捉老鼠,虎赶野猪,保护了庄稼。人们认为,农业丰收是神灵保佑的结果,所以要感恩,感谢所有的神灵,于是腊祭就成了百神的大团圆。

如今过年,要祭天、接灶王神、祭祖,挂容像,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祖先的大团圆。

大团圆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到各亲友家拜年,不可或缺,为的是巩固和联络感情。对一些曾经发生过矛盾的人,经过拜年也会和好如初。

这些传统年节的习俗,处处强调和谐、团结、大团圆,一年年不断重复,几千年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强固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的祭祖、踏青也表现了与祖先与大自然和谐的团圆精神。中国人民崇尚孝道,不忘根本、慎终追远、感恩戴德,这种民族精神通过节日祭祖仪式代代相传,而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根源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天地和合,则是一种更广泛的和合精神。

端午节的划龙舟,更是一种集体和谐合作的活动。从它的起源看,划龙舟源于远古的图腾祭祀,龙图腾的形成过程就充满了和合精神,这在所有的图腾中都是很特别的。一般的图腾都是单一的动物,不是老虎就是老鼠或其他动物,这些古代氏族在兼并的过程中,连弱小氏族的图腾也同时消灭了。而中国则不同,在兼并时并不完全消灭其图腾,而是吸取了其图腾的一个部分,加在自身的图腾上,表现了一种尊重对方的和合思想。龙图腾就是在大蛇的基础上,吸取了牛的角、鱼的鳞、鹰的爪、马的头、虎的腿……多种图腾因素而形成的复合图腾,这种复合,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合精神,也就是《尚书》尧典所说的“协和万邦”的伟大精神。当然这也是大团圆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元宵节(上元节)舞龙,也都与龙图腾有关,都体现了和合的团圆精神。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祭祖,甚至盂兰会超度孤魂野鬼,都是一种祈求社会和谐安定的节日活动,表现了和合的民族精神。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当然充满了团圆精神。全家人在又圆又大的月亮清光照耀之下,祭月、赏月,吃圆圆的月饼,月饼又叫团圆饼。这一切都象征着和合、团圆,显示了和合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在世界上非常突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英国历史学大师汤因比在对比研究了全世界二三十个大小文化之后,得出结论:未来的世界一体化不可能靠战争来完成,只能靠文化,而西方文化进化论斗争哲学是不行的,只有靠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他说,中国人非常成功地把几亿人团结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他们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的本领,未来的世界一体化主要应由中国文化为主导。这就是和合精神和谐文化传统美德,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

这种和合精神,可以以柔克刚,最广泛地团结各民族人民,比如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国差不多都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独立性,惟独在中国不行,唐宋时代就来到中国的犹太人,早已融合在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了。这就是中国和合文化的伟大力量,中国民族精神的突出之处。

和合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进取精神,乐观主义的坚强信念等等。这些可贵的民族精神在传统节日活动中都有许多具体的表现。

春节过大年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有扫尘(大扫除)、送穷、抢新水、烧头香等等习俗,处处都象征着迎接更加美好的新的一年、奋发进取争先恐后的劲头。端午节划龙舟、节日赛马、射箭比赛等等,也都充满了进取精神。

节日的信仰活动过去常被看成迷信,其实从另一方面看,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相信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一定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得到幸福的生活。相信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这也是节日演出的文艺节目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人们的心灵。为什么那些不识字的工农大众,对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统美德耳熟能详,传统的节日活动就是他们最生动活泼的文化课堂。民族精神就深藏在人们心中。

传统节日正是这样表现了民族精神,传承着民族精神。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如此,在当代当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如不注意保护就有传不下去的危险。节日文化的命运关系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它是不能淡化的,更不能取消。其道理就在这里。

节日是生活美的高潮,首先是精神美的高潮。我们要更好地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段宝林传统节庆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传统节日庆典源远流长,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都已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就是中秋节也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