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盛京守旧殿金碧在皇宫

...宝殿、大悲殿,金碧辉煌;新辟的东园,池廊花木,引人入胜.-虞山...车冰冰+于颖摘要:沈阳故宫是清(后金)入关前后修建的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自1625年大政殿肇创至1783年西路建筑落成完工,历时158年。沈阳故宫建筑大致可分为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其入关后增建的行宫又分两次完成,至清末共有古建筑130座左右。民国年间

...宝殿、大悲殿,金碧辉煌;新辟的东园,池廊花木,引人入胜.-虞山...

车冰冰+于颖

摘要:沈阳故宫是清(后金)入关前后修建的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自1625年大政殿肇创至1783年西路建筑落成完工,历时158年。沈阳故宫建筑大致可分为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其入关后增建的行宫又分两次完成,至清末共有古建筑130座左右。民国年间,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又有少部分建筑被拆除,尚存112座。新中国成立后,因管理需要,陆续增建一些近现代建筑。盛京皇宫的保护修缮自创建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申遗”成功前后,每年投入在古建保护维修的资金均在700万元以上,本着保护文物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的修缮原则,尽可能多的保存大量的真实的历史信息,最低限度的干预文物建筑本身,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关键词:沈阳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

沈阳历史上称盛京,是清(后金)的“龙飞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在此创业拓基,清世祖福临自此“往定中原”。清入关后,“盛京大内为列圣陟降之地”,故受清朝诸帝隆崇。清朝末期,清室腐败衰微,沈阳故宫饱受涂炭,八角殿前,凤凰楼下,满目荒凉,多年失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这座文化宝库极为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完成维修工程近百项,沈阳故宫得到了初步维修保护。“申遗”前后,沈阳故宫博物院多次启动大规模修缮工程,使这座昔日的皇家宫殿焕发出蓬勃朝气,呈现出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历史原貌。

清朝入主中原后,盛京皇宫仍受到清统治者的特殊重视。为凸显其尊贵地位,清圣祖玄烨、高宗弘历、仁宗顒琰、宣宗曼宁四帝先后十次东巡盛京,并驻跸沈阳故宫举行相关礼仪。清帝东巡盛京,一方面是为拜谒祖陵,以示不忘祖制,不忘祖先开国之艰;另一方面是为巡视边防、稳定边疆。但对这座昔日皇宫而言,最直接的便是促成了对它的保护和维修。盛京皇宫的面貌在入关前后没有发生太多变化。清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虽设宫驻守,但毕竟长期闲置,加上清初社会动荡,财政短绌,所以很多宫殿已倾圮、损坏。清圣祖玄烨首次东巡盛京后,即加强了对盛京宫殿的管理和修缮。盛京宫殿当时维修并无定制,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即清圣祖首次东巡盛京后的第二年,规定“自后宫殿有应修之处,内务府会同工部诹吉具奏修理,又定议,部委宫监视,各门额均设甲丁六百七十八名轮班看守”。清圣祖玄烨自诩以“孝”治天下,为避“不敬”之嫌,并没有入住旧宫,而是“著将崇政殿前小厢房酌情将一房搭炕,采备皇帝驻跸之用”。自此,盛京旧宫随着清帝东巡盛京又有了驻跸行宫的新用途。为适应清帝东巡盛京的需要,在清康熙时期即开始了对盛京皇宫进行保护和维修,圣祖玄烨曾重修衍庆宫、关雎宫、永福宫、麟趾宫。但受财力限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增建。因此,自清崇德二年(1637年)中路建筑落成至乾隆初年再次增建,这座皇家宫殿基本保持着清入关前的面貌。

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高宗弘历第一次东巡盛京,在缅怀先祖创业不易之余,也开始筹划增建规模宏大、结构布局完整、风格独特的宫殿建筑群。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十三年(1748年),他先后增建了东西所等建筑,包括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霞绮楼;东所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以及西所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七间房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在沈阳故宫西路兴建了几组极富江南书斋园林风格的建筑群,主要包括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至此,盛京宫殿最终形成占地6万多平方米,东、中、西三路并列,建筑100余座、500余间的宫殿建筑群。清仁宗颐琰虽两次东巡盛京,但在皇宫的修缮方面远不及清高宗弘历。除在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对颐和殿前东西值房和台上五宫进行简修外,只在仁宗顒琰第一次东巡前一年,即嘉庆九年(1804年)对台上五宫、日华楼、霞绮楼、文溯阁等清帝东巡盛京时需造访的宫殿进行了维护与修缮。由此可见,清高宗弘历非常重视盛京皇宫的改建和营修。从其首次东巡盛京后的大兴土木,到后期的再次拓建行宫,可谓不惧劳烦,造就了今日沈阳故宫以中路建筑对称的新格局,形成了盛京皇宫与清帝东巡盛京之行宫并存的新面貌。

清道光四年(1824年),清宣宗曼宁传谕内阁:会勘盛京大清门内各工,飞龙阁、翔凤阁后转角楼等,经查勘俱有渗漏坍塌之处,应修理。道光八年(1828年),清宣宗曼宁传谕军机大臣等,查明盛京宫殿预备皇太后等住所,著该将军将介祉宫、继思斋及崇谟阁后身七间房三处、房间门径装修隔断一切照原式烫样进呈。道光九年(1829年),清宣宗曼宁传谕军机大臣,将介祉宫、继思斋、七间房、内七间房照旧修理。其保极宫后门,改安明门。照旧制兴修清宁宫、大清门工程。同年八月,清宣宗曼宁亲奉皇太后诣盛京,展谒山陵,由于其时国内矛盾丛生,国外列强虎视眈眈,故清帝东巡盛京也以“力从节省,屏绝繁文”为主旨,在陪都宫殿仅驻跸七天,显现出清朝入衰的征兆。道光十三年(1833年),清宣宗曼宁传谕内阁,勘估修理清宁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宣宗曼宁下令修缮清宁宫、凤凰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兴修盛京太庙西配殿三间,西配房二问,随墙门二座,东西配殿三间,东配房二间,东、西便门二座,宫门东西红墙,院内东西红墙。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宣宗曼宁传谕内阁:应及时修理盛京太庙及大清门、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文宗奕詝下令修盛京太庙配殿。咸丰六年(1856年),又改修嘉荫堂前并仰熙斋内。咸丰九年(1859年),谕:奉天关雎宫等处工程前经降旨令于翌年修缮。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穆宗载淳令修盛京太庙正殿等处。同治八年(1869年),又承修凤凰楼工程。清光绪四年(1878年)至五年(1879年),清德宗载湉令兴修大政殿。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修銮驾库。光绪十九年(1893年),再修大政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陪都宫殿年久失修,故再次承修。道光后,清朝因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已无暇顾及盛京宫殿的维修和保护,修缮工程逐年递减。至此,这座皇家宫殿也日渐失去往日的风华。

民国初年,奉天宫殿(盛京宫殿)的实际支配权掌握在军阀政府手中,藏品外流时有发生,建筑颓败不断加剧。1926年,东三省博物馆创立,给这座已经满目疮痍的皇宫带来了新的生机。十月,对崇政殿、翔凤阁、飞龙阁及台上五宫等17处、共87间房屋进行室内裱糊。1927年4月,对奉天宫殿又进行油漆和改建门窗、隔扇等工程,至夏竣工。在东北各界文人为之欢呼之时,这座命运多舛的旧宫再次随着政局的变化而阴晴不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东北,沈阳故宫成为省立民众教育馆的馆舍。1947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由于沈阳故宫建筑已数十年未加系统整修,且东西路及中路部分宫殿长期被外界占用,各宫殿房屋损坏相当严重。5月,经上报批准后对院内古建筑进行了具体修缮。此项工程分四期进行:第一期为拆除清理工程,总共拆除房屋39间,围墙4道。其中包括转角楼1座,继思斋前西值房3间,东宫西值房3间,嘉荫堂东墙外配房3间,西墙外配房3间,清宁宫后碾房3间,磨房3间,扮戏房南值房三座17间,嘉荫堂东南围墙四道共35.6米。第二、三期为保养工程。主要工作是翻修屋顶,更换檐柱,修补山墙台阶,疏通水道及拔草除树等。第四期为修缮工程。主要为东、西七间楼和厨、厕等附属建筑的补拆和修复。此次修缮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为系统、全面的一次。通过这次保养及修缮,盛京宫殿绝大部分坍塌渗漏、胀裂、破损的地方得到了初步维修,避免了继续损坏。但遗憾的是,当时为清理建筑,约占沈阳故宫总数十分之一以上的建筑(多为辅助性建筑)被清理拆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沈阳故宫的管理十分重视。先是于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后又改称博物院,建立了完整的组织机构和行政机构,并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时期,沈阳故宫的修缮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修缮和改革开放后的修缮。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年久失修,所有建筑的屋顶,杂草丛生、瓦垄走闪、瓦件脱落,屋面漏雨,院内地面残破、坑洼不平。许多建筑自然破坏严重,如潮湿造成木构件糟朽,油饰脱落,好多木骨裸露,日久腐烂等。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首先对漏雨造成的残破和不规整的室内装修进行整修,裱糊。先后对东路、中路进行油饰,并对破旧的东、西所和文溯阁进行彩画保护。对所有的古建筑进行全面的检查,先后对保极宫、文溯阁、九间殿、仰熙斋、七间殿、清宁宫东西配房、太庙正殿等建筑的台基进行调整归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沈阳故宫的全面修缮被提上日程。1978年,翻修介祉宫屋顶、柱角、顶棚,更换椽望及部分瓦件,加固梁头,重新挑脊换瓦;调整补换太庙屋顶木件;维修东大墙墙帽;修补大政殿前、崇政殿前后、大清门、凤凰楼下、清宁宫前后及其四宫的屋檐台阶;仰熙斋抹棚、抹地面;增设大政殿地坪;油饰东院柱子。1979年,完成宫门、嘉荫堂屋顶翻修(拆除屋面瓦、更换椽望、做护板灰、重新挑脊换瓦)中路油饰和东路以石代砖铺地面;维修值房三间、夹垄三间、屋顶拔草;完成太庙西配房翻修工程。1980年,完成大政殿、崇政殿、值房等149间屋顶夹垄串瓦、维修及局部木件更换共8860平方米;完成清宁宫及东西配宫2519平方米的油饰工程;铺设东院进口及大清门前两处地面788平方米;零星维修古建筑6处。198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同意了沈阳故宫提出的崇谟阁落架翻修请求。此次维修工程本着“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节约经费的前提下,提高了整座建筑的抗震性,将抗地震烈度提高到八度。1981年,完成屋面夹垄工程1649平方米,崇政殿前铺设方砖地面及戏台前铺石地面67平方米,文溯阁小走廊屋顶翻修,东、西宫油饰。1982年,落架翻修崇谟阁,维修崇政殿丹墀300平方米砖地。1983年,完成崇谟阁全部基础及主要骨架施工任务;完成东大门除彩画外施工任务;完成西奏乐亭、仰熙斋耳房和西走廊屋顶翻修,拆除屋面瓦,更换破损的琉璃瓦,重新挑脊换瓦;东、西宫部分油饰工程等项目;部分零星修补。1984年,完成崇谟阁立架、文溯阁屋顶翻修、仰熙斋东耳房和东走廊屋顶的翻修、东路十王亭夹垄串瓦大政殿及十王亭地仗及油饰彩画,更道围墙翻修、东大门及介祉宫彩画、墙面剔补等12项工程;完成维修东宫和戏楼地面、复制下马碑等工程。1985年9月,沈阳故宫西路开发竣工,轿马场、文溯阁及其他建筑全部对外开放,开放面积10920平方米;完成文溯阁铺地,部分宫殿彩画等古建维修工程20余项。1986年,完成土木工程19项,彩画工程7项:对崇谟阁、继思斋、保极宫后檐、七间殿、太庙、西路值房进行油饰彩画,仅崇谟阁一项彩画面积就达3099平方米。零修工程10余项:包括凤凰楼及台上五宫台阶归安、地面铺设、更道围墙修复、西王亭廊内地面铺设,六间房维修等。1987年,完成第三期文物开发工程:恢复重建后苑生活区,包括仓房22间、碾房3间、磨房3间、面积3000多平方米。1988年,翻建大清门,拆除山墙、加固基础、拨正梁架、串瓦、更换部分瓦件、增设铅背,完成中路西值房翻修工程土木部分,后苑、銮驾库、南院东西朝房、东西奏乐亭地仗油饰、彩画工程。1989年,后苑彩画工程,包括仓房、游廊、景亭的地仗、彩画和油饰,其中地仗面积约900平方米,油饰面积约1200平方米,彩画面积450平方米;打通西苑门,形成南北贯通;崇谟阁油饰工程;古建筑檐头整修及台上五宫屋顶夹垄;院内外大墙刷涂料。1990年5月至8月,南院东朝房落架翻修工程。5月至10月,敬典阁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包括瓦顶拆除、更换椽望、柱础调平、墩接柱脚、规整门窗、阶条踏跺更换、彩画过谱子等,共支出经费25万元。6月至9月,南院西朝房落架翻修工程。1991年,维修敬典阁,进行地仗油饰彩画工程,零修工程,两牌楼油饰、大墙维护、朝房油饰。1992年,崇谟阁屋顶串瓦夹垄工程;大清门、左右翊门翻修工程,复原八宝琉璃井亭;14间值房室内装修工程;修缮大政殿,年内主要进行了全面测绘、拍照、记录和存档工作。1993年3月至11月,进行大政殿第一期维修工程,包括屋面地仗油饰、大政殿拆除前加固保护和大政殿屋顶维修工作。1994年3月至4月,进行大政殿第二期维修工程,主要是室内外地面维修。4月至5月,东路地面工程:清除东路1000平方米的7个草花池,重新铺砌东路地面3500多平多米。4月至6月,西路14间值房油饰彩画工程。1995年,对中路建筑及文德坊、武功坊等进行地仗油饰:地仗2268米,油饰3742平方米,彩画151平方米,修整地面500多平方米。1996年,西路地仗油饰工程:油饰面积1194余平方米,地仗面积114余平方米;东西两宫油饰工程:面积6064余平方米,彩画面积262余平方米。1997年,太庙东耳房屋顶翻修面积156平方米。1998年,油饰彩画工程:完成大政殿、十王亭、东路奏乐亭、东大门、东路等28座建筑的油饰、彩画,总油饰面积9258平方米,总彩画面积590余平方米。1999年4月至6月,东路地面恢复工程:对东路1.4万平方米的地面进行复原修缮。2000年,重修铺设中路地面:拆除原来破碎的水泥砖,重做基础与铺设仿古水泥方砖,面积共计3500平方米。维修西七间楼屋面,更换望板162平方米,重新换瓦160平方米,整修破损严重的古建筑屋面,屋檐,台基等工程。2001年,西所东值房屋顶翻修:工程量197平方米。太庙正殿山门、配殿耳房的屋面换瓦夹垄工程:工程量777余平方米。可以看出,通过历次修缮,沈阳故宫越来越多的建筑重新焕发了往日的风采,修缮后的建筑也陆续对观众开放,使观众能领略皇家宫殿的风貌。至2004年,沈阳故宫开放的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8688平方米增加到48900平方米。可以说,古建筑修缮保护越来越被管理者和守护者所重视。沈阳故宫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古建筑的原状恢复工作。

2002年,沈阳故宫“申遗”工作开展,古建保护工程也于2003年正式启动。此次古建筑保护工程是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进行的。至2003年9月,沈阳故宫博物院按期完成了凤凰楼顶层和内外檐彩画的维护,日华楼、仰熙斋、文溯阁、九间殿等处建筑的维修工程,以及部分宫殿室内外地面的修补、墙体遗留水泥面和勾缝的剔补、拆除大清门前的部分新建廊房等项零修工程。同时,对原存古建维修编制为电子信息档案,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此次修缮工程共完成维修工程40项,总投资250多万元,使沈阳故宫的100余所、500余间建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维护。

申遗期间,沈阳故宫对院内古建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清理,对于一些破坏建筑原貌的展览和商业用房,有计划地予以拆除。撤除或调整了与遗产地内容无关的展览,最大限度地减少将古建筑用于商业用房,尽可能还原古建筑的原貌。拆除原附设在古建筑上的报警与广播线路,用地下铺设取而代之。古建筑避雷针重新布线,顺建筑贴墙接地。树立各种说明牌与标志牌。2004年7月,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申遗”成功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在古建筑保护上,在利用限有资金进行古建筑维修的基础上,对古建筑进行实时监测。沈阳故宫近年来较大修缮工程有:2009年,国家文物局拨付100万用于大清门修缮工程;2012年,拨付680万元用于修复沈阳故宫地下排水项目及沈阳故宫保护规划编制;2013年,拨付231万元用于西所游廊维修及油饰彩画保护修复方案编制;2014年,拨付282万元用于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等工程前期启动经费;2015年,拨付2678万元用于油饰彩画保护修复等工程经费。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古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古建筑的修缮工程方案由沈阳故宫古建部负责改成按照新的管理体制执行,即所有的工程设计均需有古建筑维修设计资质的单位做出。沈阳故宫目前尚未取得设计资质,均需与外单位配合才能完成方案设计,沈阳故宫大清门维修方案、戏台建筑群整体维修方案等都是与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完成的。在施工方面,沈阳故宫也是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必须由具有一级资质的古建维修企业按文物保护原则进行修缮。在古建修缮中,沈阳故宫非常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在坚持文物保护原则前提下,运用现代仪器设备发现隐蔽残损,运用能够加强原材料耐久程度的新材料,促进古建筑保护。2014年,联合天津大学、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使用三维激光扫描等仪器对建筑精密测绘,此外还将新材料应用于施工当中,对敬典阁望板采取喷洒防腐、防虫药剂的预防性处理,延长构件的耐久程度,从而减少因维修造成的本体扰动。在工程管理方面,沈阳故宫不断深化规范化管理各项要求,2014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在施工管理上强化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修建过程中严格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屋面瓦拆落前必须以脚手架为基础搭设保护棚,避免梁架及其他相关文物受到风雨的侵蚀。严格保护构件的文物价值:必须对施工过程中拆除下的瓦件进行认真的清点挑选,凡原有建筑构件经加固能使用者要继续使用,尽量少更新复制,杜绝随意丢弃原构件而改用新复制件的做法,以免损害建筑的文物价值。加强文物安全教育: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要进行文物常识和安全教育,不得违章作业,杜绝施工中对文物建筑重锤击打、野蛮吊卸。严格把握质量关:增强质量意识,不得为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影响修缮工程效果。施工场地严禁烟火,游人不得进入,安全设施必须齐全,要有专人负责并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此外,沈阳故宫彩画保护方案(一期)也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沈阳故宫现存清代彩画是中国关外早期彩画的代表作,是沈阳故宫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由于受时间和气候等原因,沈阳故宫彩画破损极为严重,亟待修缮。为此,沈阳故宫博物院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沈阳故宫彩画整体进行分期甄别,制定了全面的修缮方案设计。经过一年的勘查监测,数据采集和相关实验,《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方案(一期)》于2014年11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16年6月,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招标成功。该工程是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专项保护项目。工程范围主要包括清早期建筑中的五座:大政殿、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大清门。其中大政殿、崇政殿、左右翊门内檐保留了清代彩画,工程以保护修复为主。这些现存清代彩画历经三百多年的自然老化,因保存环境的影响和长期未做过维护,损坏严重,普遍存在积尘、起翘、空鼓、污染等病害。从保护原则出发,严格控制非传统材料和工艺的使用,对现存清代彩画部分实施现状保护,这部分面积为4435平方米。此次修缮,沈阳故宫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为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确保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目前以沈阳故宫文物建筑作为展示空间的背景下,文物建筑的保护展示与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展示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受文物建筑自身条件所限,展示用房在空间布置和展厅改造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现代化文物展览要求。依据规划,按照院落历史功能,结合管理现状要求调整管理空间功能分区,扩大开放面积,形成完整、集中、颇具规模的开放展示区域。依据沈阳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维护和利用体系,制定院落管理统一标准,开展以院落为单位的日常维护、监测及管理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基于日常维护为主的修缮计划,完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分流限流措施,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开展专题研究,实现观众量与参观舒适度对应的数据积累,科学研究最大承载量等课题,加强观众服务与流量控制,强化观众定向引导措施;改善院内微循环,避免集聚拥堵;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改善安防设施,排除观众人身安全隐患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和文化氛围。提高安防系统的监控覆盖范围,更新安防设备;积极开展地震次生灾害、临震和震后综合防御对策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制定整体防震应急预案;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研制高科技防震设施并推广实施。

综上所述,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大政殿与八旗亭,到清太宗皇太极时修建盛京皇宫大内的中路建筑,再到清高宗弘历东巡盛京时增建的行宫建筑,盛京皇宫的保护修缮自创建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还承载着建筑本身的文化与内涵。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沈阳故宫的部分建筑曾被拆毁,但也从未影响过这座建筑的文化魅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者,沈阳故宫博物院在“申遗”成功后不仅促进了这里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而且也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更加注重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除大型修缮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立项申请资金外,自2004年以后,每年投入在古建维修的资金均在700万元以上。从墙砖剔补、更换滴水勾头到屋面除草、串瓦,再到地仗油饰维修,都饱含了沈阳故宫人对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浓浓之情。所有修缮工程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本着保护文物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的修缮原则,尽可能多的保存真实的历史信息,最低限度的干预文物建筑本身,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为今后保护、研究提供可能与方便。沈阳故宫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延伸古建筑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位沈阳故宫人的追求和梦想。沈阳故宫人将加倍努力地保护这座凝聚人类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要求,对古建筑群进行保护、维修,改变沈阳故宫博物院外观破旧的现象,在保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极大提高沈阳故宫整体面貌,延续并传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盛京守旧殿金碧在皇宫

...宝殿、大悲殿,金碧辉煌;新辟的东园,池廊花木,引人入胜.-虞山...车冰冰+于颖摘要:沈阳故宫是清(后金)入关前后修建的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自1625年大政殿肇创至1783年西路建筑落成完工,历时158年。沈阳故宫建筑大致可分为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其入关后增建的行宫又分两次完成,至清末共有古建筑130座左右。民国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