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基于中国画现状引发的思考

摘要:当今画坛所呈现工笔画为盛,写意画呈现日益渐衰的趋势。“笔墨”随着表现主题、题材、对象、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其表现范围和力度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墨画的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传统水墨提出质疑并试图突破的艺术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当代水墨,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水墨当代性要从传统中来,只有从传统

摘要:当今画坛所呈现工笔画为盛,写意画呈现日益渐衰的趋势。“笔墨”随着表现主题、题材、对象、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其表现范围和力度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墨画的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传统水墨提出质疑并试图突破的艺术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当代水墨,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水墨当代性要从传统中来,只有从传统中找寻自身的营养,才能真正展现中国水墨画的当代艺术面貌。

关键词:宋元绘画;写意性缺失;水墨画;笔墨;实验水墨;当代艺术;水墨当代性

古今中外,中国画一直被大众所接受并追随着,它使我们感受自然与生命的恬静和淡泊,使神自远,心自清。我们都期待过着一种水墨生活,求得一片心中世界如水墨般的悠、雅、灵,或是一种似无求却总有所待,似无为而总有作为,这也是一种对生活自然的贴近与品读。

在寻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中,中国画也在应着时代及艺术家的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需求迅速扩充着自己的艺术面貌。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完美落幕已近两年了,对于中国画现阶段所呈现出艺术面貌的思索也已被每一位艺术家提上了自己的创作日程。

中国的文化历史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文脉传承的,我们既需要在作品中展现出时代特色、本民族特征、地域特质以及生活趣味,同时也需要吸取世界各国文化,包括西方当代艺术之精华,将水墨画的面貌加以丰富,融汇而生。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或新材料方向都应有“中国”的特色,正如同油画现代化提倡实现“油画艺术的中国化”一样,本国、本民族的艺术特色才是中国画走向国际舞台的核心竞争力。谈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部分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作品,无疑都体现了本民族中国画的“精气神”,但与宋元绘画相比较,现在画坛所呈现之面貌则以工笔画为盛,写意画呈现日益渐衰的趋势。回首宋元时期盛行的文人画所推崇的“水墨淋漓”之气现如今却是越发难寻,鲜少以“意笔”形式作画了,这是一种新时代艺术文化的进步还是衰退呢?绘画尤其中国画对于画者的自身修养素质要求极高,高的画格,背后体现的就是画家高的品格!纵观写实绘画,把今天的画和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一比较,就看出差别在哪里了,笔墨是关键,笔墨不行,画什么也不行。现如今中国画展览中大部分获奖作品就呈现出了极强的绘画制作性与技巧性,写意性作品则数量较少。现在的工笔画家是靠制作,靠形不是靠神,同时工笔画是需要讲究写意性的,并不是粗豪用笔,而是需要运用多变且灵动的笔墨,将工笔画的“生机”写出来、并传达出所绘物象的独特气质。

著名艺术家何水法先生曾说:“写意难画,大写意要画出精神、意境,主要靠精湛的笔墨、巧妙的构思,而这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中国画最难能可贵的是气韵生动,笔墨传神。如今画坛就出现了写意性缺失的问题。而谈到写意性的缺失,就必然提到“笔墨”这个被当代艺术评论家提升到了“玄”之地步的词。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画家与理论家经常探讨研究的问题,也已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对于中国画的“笔墨”从传统认识至今都弄得较为神秘。“笔墨”是超越技法、技术和表现方法的范围之上,从更广泛、广义的观点认识“笔墨”,只要符合“六法”之精髓,以精神来对待“笔墨”,“笔墨”就要随着表现主题、题材、对象、深度的不同而变化。突破狭隘上的局限性,运用“笔墨”去描绘历史上未表现过的物象和题材,拓展“笔墨”的表现范围,促使“笔墨”更有效的成为表现当代生活的便捷工具。相信对于笔墨界限的突破是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画坛当今之现状。写意画研究起来难度着实较大,它既需要扎实的功力又需要广阔的学识,学识包括“画内功”和“画外功”,其中“画内功”涵盖笔墨功力、绘画知识和技巧等,而“画外功”,则包括对自身境遇和生存环境的体验,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传统功力更是不容易训练,它涉猎领域较广,学习起来需要极为漫长的积累过程。我们经常会谈论到“功力”。练功也是有一定的传统要求的,需要将“传统”的精髓掌握,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我们当代生活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当今中国之美术教育现状是考学不考古典诗词以及传统书法,只考西方的基础素描以及色彩,相信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考学门槛是很难招收到有较深文化修养的学生的,这也是当今写意画壮大不起来的根本原因。画不出色自然许多艺术家就投巧的转为研究工笔画了。回首曾经的艺术巨匠黄宾虹、齐白石诗词歌赋样样皆通,同时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当代诸多艺术家们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也是由于多方面文化滋养吸收的不够,这是一个整体的缺陷。

我们回过头来看基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发展而来的当代水墨,更多的被艺术界所关注着。“水墨”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伴随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起而产生的,它的兴起也表明了作为大文化美术的源流,水墨拥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艺术界对于传统水墨的质疑和试图突破传统笔墨的规约活动起,再到八十年代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借鉴和反叛传统的尝试,继而九十年代兴起与水墨相关的种种试验,至今水墨画的发展仍旧与“传统”进行着各种领域的较量。由于这一时期受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现代水墨也开始了上述各种水墨形态以及风格的实验,但到最后会发现这些实验早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开拓性,要真正往下走下去的话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因为它的发展不是建立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顺势反应。而当代水墨画创作其实就是一个解构传统并重新构建水墨画新维度的文化现象。在水墨创新变革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专有名词如“表现性水墨”“实验水墨”“抽象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和“水墨装置”等,它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水墨画现代化的转变,也建立起了中国本民族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水墨画的变革受到了西方现代以及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影响,由对于形式感的关注进而转向了新材料多种媒介的介入,再至后对于“人”这个本体意识的回归。自艺术作品回归了本体之后,画坛便纷纷涌现出了震撼人心并活灵活现的作品。

杭春晓认为:“今天观念上朦朦胧胧的新水墨或当代水墨,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可能把所有懵懵懂懂产生的新变化都简单地定义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关注,也可能会产生一批年轻画家,其中头脑清醒的画家会继续深入思考‘这30年来的话语逻辑是什么、如今的知识框架是什么、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等问题,水墨也可能会由此产生新的变化。”

中国画的发展是依托在前人所建立的绘画体系之上,由于画种的属性,国画的当代性进程无法摆脱传统的媒介以及笔墨书写方式,这就导致中国画自身是很难开展并推进创新进程的。或许中国的绘画艺术无法恰逢其时的进入当代艺术语境正是由此所致。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艺术本就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展览机制是属于西方的,但其实中国水墨画这种革新和发展不可能完全是西方的,因为不可能完全将所有传统的东西打碎,肢解。杜小同认为“裴刚讲看到的材质、画面、形式,很多内容跟以往的传统不一样,也就是产生意义所在,其实每天谈到最后,最聚焦的就是来讨论传统的问题,大家发现这是一个整体的思路,其实最终中国水墨当代性还得从传统来突破,还是要从传统当中来生发,而不是一味地追随现在西方当代现象。”

正如大家对于“传统”一词的理解是相对较局限的,其实从原始时代到工业运动之后的文化转型,促使了观众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在对待同一件事情时判断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而我们回归当代水墨画坛,却依旧按照守旧的观点去看待其发展,并且用着和古时一样的思维观点去创作,作品肯定就无法融入时代气息,自然就不会满足艺术家灵魂深处的艺术诉求。中国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家创作时需要注重写生物象的同时与内心感受的观照,这是一种传统创作模式。徐加存认为在当下,艺术家们也需要注重写生或目识心记的,把所描绘的物象记在脑中而后根据大脑中的片段物象进行再创作,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对应关系就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当代人运用水墨的媒介描绘出自己的人生境遇、生活感悟是符合当代语境的表达。现在许多水墨画家通过对传统语言系统进行分解、借鉴、转换、重组,使其作品在当代语境下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众多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一定的学术造诣。它包括了扎根传统的深厚基本功,以及他们将各自生活中的经历感受提炼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使作品更为正切的被赋予当代意义,从而成功地进入当代市场。

说到这里需要解释下,当代水墨的发展可以借鉴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优势,而非挪用其模式。水墨的当代性还是要和传统相互依存,从传统中汲取有民族特色的养分,继而达到从传统中彰显当代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面貌,坚信中国画画坛终究会实现这里理想的。

纵观古今,大家都对水墨怀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不仅仅是由于水墨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审美特征以及精神内涵,也是由于水墨具备文化指引的特质。当今艺术领域中诸多艺术家对当代艺术与中华传统文脉联系进行实验性探索研究,并已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代艺术语境下彰显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身份。黄宾虹先生认为:“作画难在自成一格,囿于传统、被前人规范束缚者,难以自立门户。”艺术家作品的个人艺术特质如果无法建立只靠依偎西方当代艺术肯定是不会有前景的。艺术创作需要个性,更需要有东方特色,相信中国画进行现代化、当代化的历程中会涌现出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并拥有独立品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林生.宋元绘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魏新燕.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水墨画[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4]张强.中国画论体系[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璐,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生。研究方向:人物画理论与实践。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基于中国画现状引发的思考

摘要:当今画坛所呈现工笔画为盛,写意画呈现日益渐衰的趋势。“笔墨”随着表现主题、题材、对象、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其表现范围和力度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墨画的现状。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传统水墨提出质疑并试图突破的艺术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当代水墨,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水墨当代性要从传统中来,只有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