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花之节,花朝节

...十二花神\"套花之六月荷神.-花朝节里说花神凌帆每到春暖花开,我们总是想着外出赏花游玩。中国人爱花可是由来已久的,在我国古代,就有专门的花之节——花朝节。花朝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最早是踏春游赏的节日,后来成为百花生日。花朝节的形成不晚于南宋中期,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

...十二花神\"套花之六月荷神.-花朝节里说花神

凌帆

每到春暖花开,我们总是想着外出赏花游玩。中国人爱花可是由来已久的,在我国古代,就有专门的花之节——花朝节。

花朝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最早是踏春游赏的节日,后来成为百花生日。花朝节的形成不晚于南宋中期,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这是有关花朝节日的最早的正式记载。其实唐代赏花风气已盛,每当春时花发,士庶皆群从出游,赏名花,饮美酒。发展到宋代,就成为民间的一个节日了。

花朝节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很广,地方志上有记载较多的地区就有今天的东北、北京、河南、陕西、河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湖北、山西、台湾等地。节日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农历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等多种,日期因时因地而异。唐代多在二月十五,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对应,称“花朝月夕”。宋代有十五日、有十二日,明清各地日期也不统一,集中在二日、十二日、十五日。以二月二为花朝,多是与社日、二月二、中和等节日相互融合为一个节日,习俗也相混,中原地区多如此;十二日取《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当地多有祭祀花神活动,江浙一带最为明显;十五则取二八月半、花朝月夕之日,继承唐代传统。此外还与各地气候、花信相关,如洛阳为二月二,牡丹花开日为花朝。

花朝节因地域分布广泛和长时间的传承发展,其民俗活动也因地而异,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踏青游赏,主要有赏红、扑蝶等。这是花朝节自形成就存在的节俗。其次是饮食方面,有花朝酒和百花糕;第三是祭祀花神和劝农等农业性质的活动。这类节俗是元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此外一些地方以花朝节为闺中女子郊游的日子,还是嫁娶的吉日。

“扑蝶”与“赏红”

踏春游赏是花朝节最原始最基本的风俗,值花朝之日,“争先出郊,谓之探春。画舫轻舟,栉比鳞集”,舒頔《花朝雨》诗:“细细花朝雨,问花何日开。寻芳幽径去,拾翠曲堤回。”方回《二月十五晚吴江二亲携酒》:“今日山城好事新,客来夸说齿生津。喜晴郊外多游女,归暮溪边尽醉人。鲜笋紫泥开玉版,嘉鱼碧柳贯金鳞。一壶就请衰翁饮,亦与花朝报答春。”也是描写花朝日人们出外游玩宴饮的情形。士庶之家,置备酒肴,合家饮宴。或宴于郊野花圃之中,或宴于家园栽花之处,称为花朝宴。花朝节的踏春,除了有寻常踏春的欣赏百花春色、宴饮作乐,还有其独特的节俗,最重要就是扑蝶和赏红。

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就记载说:“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这里只说在二月,未提及花朝,但时间基本上吻合。可见“扑蝶”之俗由来已久,这项习俗,直到明清之际依然盛行,春日繁花盛开,燕莺彩蝶飞舞,扑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许多文人还对此做了诗意的描摹: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花朝》一诗云:“妒花风雨怕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饯别花神等情节时就吸取了花朝节俗的内容,又做了诗意化的想象和整合。

“赏红”是花朝节又一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习惯。在该日,于各类花树上的枝条系上各色绸缎,随风飘逸,美不胜收。这也是妇女孩童们于花朝当日所主要进行的活动。为了庆贺花王生日,人们把彩绸与五色纸剪成小旗(即俗称“花旛”),或是剪成条状,各地花旛的形状各有所异,但其作用与意义是一致的,只是与原先的立旛之意已有所差异。如《嘉定县志》中有记载此俗,其云:“二月十二日剪彩条,系花果树,云百花生日。”同样于江南地区的松江府也有同样的习俗。《松江府志》云:“二月十二日花朝,群卉徧系红彩,以祝繁盛。”“赏红”也是贵族欢度花朝节的活动之一,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孝钦后至颐和园观剪彩。时有太监预备黄红各绸,由宫眷剪之成条,条约阔二寸,长三尺。孝钦自取红黄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宫眷太监则取红者系各树,于是满庭皆红绸飞扬。而宫眷亦盛服往来,五光十色,宛似穿花蛱蝶。”可见在花朝节系旙赏红,不分贵族平民,亦是风行全国的风俗习惯。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翦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便是描绘花朝节遍于枝头上彩旛纷飞撩乱的美景。每至花朝佳节,系于花纸上的彩旛随风起舞,成为花朝期间特殊的美景之一。

吃花糕,饮花酒

中国的节日文化往往与饮食文化相结合,花朝节的美食自然与花相关,是由花制成的百花糕与花朝酒。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就是花糕。花糕因其兼具花瓣与谷物的香气,受到人们的喜欢。《青浦县志》(清光绪四年刊本) 卷二载: “二月十二日花朝,群卉遍系红彩,家食年糕可免腰疼,谓之撑腰糕。”

民间对百花酒赞誉有加,“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山东·曹县志》有关花朝节酿花酒的文献中有云:“春分为花朝,赏花酿酒。”又如《浙江·新昌县志》所记:“二月十五日花朝,采百花酣饮,谓之赏花。”同治年间《瑞州府志》卷二《风俗》中有“采百花酣饮赋诗,各学徒争饮谒长,谓之花朝酒。”如此记载。释智圆《寄隐者》“瓶尽花朝酒,扃残寒夜棋。”良辰美景之迹,怎能缺酒?花朝酒亦是采百花酿制,花朝节赏百花,吃花糕,饮花酒,一众人怡然闲适,花前月下,悠然自得,如此欢度佳节,可谓美哉。关于百花酒、百花糕的传说给花朝节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用百花、谷物、水果酿制而成的芳香馥郁的饮食也体现了古代农业文化的特点。

花朝劝农

随着花朝节由上层社会流传到下层劳动人群中,在农业社会,其节俗也同农业生产有了联系:一是花朝劝农,二是祭祀花神。

春日劝农古已有之,《吕氏春秋》有文:“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汉代以后形成了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的礼仪制度,劝农成为地方官员的职责之一,也是考察官员政绩的内容之一。早期劝农并无固定日期,二月、三月、四月亦或芒种,在春夏农忙季节即可。花朝节兴起后,一些地方官员选择此日下乡巡视,既训示农桑,又与民同乐,一举两得。《梦粱录》云:“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勉,奉行虔恪。”明朝宣宗皇帝在花朝节还曾写诗赠送大臣。古人认为花朝节是种植瓜果蔬菜的最佳时节,此时的辛苦耕作将会带来秋季的收获,所以朝廷官员借此时机劝农耕种。邱浚《五伦全备记》第十七出《民间疾苦》:“今日是二月十五日, 乃花朝之辰, 故事合当劝农。”此与风俗史所记正符合。清·丁宜曾《农圃便览》:“十五日为花朝,又为劝农日,晴吉,风雨主歉。”明·管时敏《吴农四时歌》其一:“家有田庐泖水东,门前九朵翠芙蓉。邻翁报我田官至,明日花朝侯劝农。”花朝劝农已然成为节日里农家的重要活动。

祭祀花神

元代以后,花朝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说成是“花神生日”、“百花生日”,节期则演变为对花神的奉祀庆典了。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例如东北以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莳花者于该日酬酒祭祀。湖南攸县花朝节祭花神习俗特盛,据载,攸县城郊自明代开始就有花农,每逢花朝节,花农立牌位,上书“唐朝敕封旺花尊神”。入夜,人们开始祭花神,焚香秉烛,礼拜祷祝,祈求花神保佑花木茂盛,花开艳丽。

花神在明清时期是花卉行业的行业神,花农、花匠、花商都祭祀花神以求百花繁盛或生意兴隆。花神庙在明代开始大量修建,北京、南京、苏州虎丘、杭州西湖等地现在仍存留,这些都是当地举行花市、花会的地方,汇集了大量的花农、花匠、花商。例如苏州虎丘花神庙为清道光年间所建,据地方志记载,虎丘地区农民历史上曾大多以种植茶花为主,到道光年间最盛。故建造花神庙,每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花农聚集在一起供奉花神,祈求花神保佑茶花旺盛。

北京丰台花神庙有西庙、东庙之分,西庙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京城各花行及附近花农集资而建,清道光二十三年重修。庙门上悬有“古迹花神庙”匾额,前殿供有花王诸神及各路花神的牌位。花农都在花神诞辰的二月十二到花神庙进香祭祀,求花木繁茂;三月二十九,附近各档花会照例到此献艺,谓之“谢神”,甚至要搭台唱“野台子”戏。东庙也建于明代,大殿中有三位花神的塑像,墙上还绘有各种花神像。制花艺人在东庙祭祀,以求利市。南京有花神湖和花神庙,南京南郊在历史上就以花木繁多而著名,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带回很多花种,种子就分布在牛首山、铁心桥等处,至此铁心桥的花神庙地名已有100多年。《江宁县志》记载花神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约5亩,庙内有一间大殿和10多间配殿,供奉着花神百余尊,主供三头六臂的善事菩萨。在庙门外的广场上建有城南最气派的“凤凰大戏台”,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那天,要在这里唱戏三天,花农们都纷纷前来敬香拜佛,祈祷花神保佑人花两旺。

花神还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不仅仅限于花农,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江南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花朝节当日除了祭祀庆典外,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其他风格各异的节俗

花朝节还有不少独特的、地方性的节俗,如花朝点灯,宋·易士达《花朝燃灯》:“莺花世界春方半,灯火楼台月正圆。”再如江西建昌府花朝节“人家多行婚礼,仿古仲春合男女之判之意”。《紫钗记》有“花朝日好成亲”的唱词,小说《白圭志》也有“于是商量既妥,乃取二月花朝日,与女儿成亲”的说法,俗话有“童养媳,你莫焦,不是腊八,就是花朝”。湖北德安“女郎穿耳,年十二三以上者留发。及纳采问名,多以是日为吉。”《浏阳县志》“二月十五日穿幼女耳,或取花朝饰容如花之意。”江苏亦有“花朝郊游访花,闺中幼女以是日穿耳”的节俗。《中山传信录》载:“二月十二日花朝;前二日,各家俱浚井,女汲取井水洗额,云可免疾病。”河北宣化府“村民以五谷瓜果种相遗,谓之献生。城中妇女剪丝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云”。江西民俗当日女子要戴鲜花,有谚云:“花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

赏花不需要固定的日子,但节日寄寓了古人对花的精神追求,将花视为与己无异的生命。如今,花朝节在一些地方再度兴起,如杭州西溪花朝节、南京花朝节、武汉新洲花朝节,古老的节日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花之节,花朝节

...十二花神\"套花之六月荷神.-花朝节里说花神凌帆每到春暖花开,我们总是想着外出赏花游玩。中国人爱花可是由来已久的,在我国古代,就有专门的花之节——花朝节。花朝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最早是踏春游赏的节日,后来成为百花生日。花朝节的形成不晚于南宋中期,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