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论泰州古城南水关遗址相关问题

泰州对南水关遗址清理保护展现古城风貌郭正军【摘要】泰州城南水关遗址是在2009年12月城防工程施工中被发现的。后经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掘,发现了礌石、古钱币、陶罐等文物。通过对水关遗址结构及出土铭文城砖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我们认为泰州城主要建于南唐时期,宋代经过增修,同时城壕的高度和深度也经过了扩

泰州对南水关遗址清理保护 展现古城风貌

郭正军

【摘 要】泰州城南水关遗址是在2009年12月城防工程施工中被发现的。后经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掘,发现了礌石、古钱币、陶罐等文物。通过对水关遗址结构及出土铭文城砖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我们认为泰州城主要建于南唐时期,宋代经过增修,同时城壕的高度和深度也经过了扩展。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缮。

【关键词】水关 古城 文明

水关特指古代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水关》中记载:“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水关就是连通古代城墙内外水系的关口闸门,是城墙的一个门户。古代北方城墙一般都有护城河,用于保護城市安全。南方由于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关则多了一个功能,成为城墙的一个水上大门,连通城墙内外河道,大小船只可以通过水关进出城墙,是古代水上交通关卡设施。

水关的种类比较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多关式水关,有多个通道,如南京明城墙东水关遗址;一类是单关式水关,如泰州城南水关遗址。国内还有一些城市有水关遗址,如北京海淀区元大都水关遗址,是目前京城唯一保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元朝城垣水关,主要以土夯筑;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

泰州城南水关遗址是在2009年12月工程施工中被发现的。当时工人在泰州市区铁塔广场修建人防工程,在工地东北角发现古代城砖,泰州城南水关就这样被发现。泰州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的专家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一时期的水关,底部为大青石板结构,两侧分别用木桩均匀地夯实(图1),防止两侧石块掉落堵塞河道。

泰州城南水关对当时的泰州水上交通有很大的作用(图2、图3)。首先,它解决中市河穿越城墙而过的问题,有了水关,中市河才得以和城河连通。其次,泰州古城墙也没有因为河道的存在而中断。水关给城市提供了充足水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内外水运的畅通。水关设立的吊闸还可以阻止外敌来自水上的进攻。

南宋《舆地纪胜》中这样记载:“武帝分江都地立广陵王胥,而别立临淮郡海陵其属邑也。”[1]道光《泰州志》卷六记载:“南唐升元元年六月,升海陵县为泰州,以褚任规为刺史,筑罗城,二十五里,壕广一丈二尺。周显德五年,诏州刺史荆罕儒为团练使,营州治,增子城于东北隅,更筑城,自子城西北至西,东南至南合西南旧城周十里一十六步,皆甓,高子城一尺,而厚如之,今城是也。宋建炎中,通判马尚增修,尽甓其外,为四门为甓城,高三丈二尺,趾二丈,面三之一,广壕至五丈,深一丈四尺,城之南又增一壕。”[2]《南唐书注》记载:“升元元年十一月已未,升东都海陵县为泰州,割监城、泰兴、如皋、兴化县属焉。”南唐时期,海陵为其东都。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性,升元元年(937)十一月由县升为都。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泰州城在南唐进行了增建,宋代又进行了增修。考古资料方面,1955年泰州北城垣附近出土《泰州重展筑子城记》碑一件,其中铭文记载了泰州城的建造情况:“其城高二丈三尺,环回四里有余,其濠深一丈已来,广阔六步不啻,中存旧址,便为隔城,上起新楼,以增壮贯,仰望而叠排雉翼,俯窥而细甃龙鳞。瑞气朝笼,祥烟暮集,虽此时之良画,尽合玄机,在千古之英声,愿标青史。辄刊翠琰,用纪厥功。时有唐昇元二年龙集戊戌暮春月二十五日壬申记。”[3]水关作为连接城墙内外水道的一个主要城墙组成部分,含有城壕的完整意义上的泰州古城建造年代应该始于南唐时期(937—975)。

同时,在水关立壁和券顶位置出土了3块铭文城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的建城情况。城砖“海陵陆四五”,残长17.2~20厘米,宽17.6~17.8厘米,厚5.7~6厘米。“甲戌城砖”2块:第一块残长11~17厘米、宽16.5厘米、厚5.7厘米;第二块残长12~22厘米,宽18.2厘米,厚6.5厘米。城砖“海陵陆四五”应该是姓陆名四五的海陵人制作的。夏商时期,包括海陵在内的滨海临江的广大地域,属《尚书·禹贡》所称“九州”之一的扬州。周初称海阳地,属邗国。春秋时期,邗为吴所灭,海阳遂属吴国。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海阳属东海郡。西汉时期,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记载:“海阳因其傍海而高,为海渚之陵,故名海陵。”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6),置临淮郡,领县二十九,海陵居其一。海陵“乾元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恒以此为治所。旧领县四:江都、六合、海陵、高邮”[4]。“海陵是扬州大县,土田饶沃,人户众多,自置监牧已来,或闻有所妨废。又计每年马数甚少,若以所用钱收市,则必有馀。”[5]可以看出,唐代文献中已经就有多处关于海陵的记载。唐初武德年间,海陵属扬州。“升元元年十一月已未,升东都海陵县为泰州,割监城、泰兴、如皋、兴化县属焉。”[6]南唐升元元年(937)海陵县为泰州。南唐时期,泰州由海陵县升级为泰州。1955年泰州地区考古出土的《泰州重展筑子城记碑》中记载了海陵县升级为泰州的历史事实(图4)。城砖上的“海陵”指的就是泰州。这也从一个层面说明当时城砖的制作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将具体的制作人姓名刻于其上。

铭文砖“甲戌城砖”的出土(图5),为推测泰州古城建造年代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实物资料。“甲戌城砖”应该是甲戌年制造的城砖,而它们被用来建造泰州城的时间应该是甲戌年当年或之后的几年内。通过天干地支纪年法推测,974年和1034年都为甲戌年,这两个甲戌年都属于北宋时期。

泰州水关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礌石(图6),直径约13厘米。礌石主要用于古代战争中,用礌石机向敌方阵地抛射,打击敌人。有的礌石用干草包裹,上浇植物油,点燃后射向敌人城楼等建筑。宋建炎四年,金兵入侵泰州,时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军抵达泰州,并在泰州泰山上指挥民众抗金。后泰山即被人称作“岳墩”。泰州人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于明万历十年(1582)始建岳王庙。建国后,泰州市海陵区在对泰山岳王庙的修缮过程中发现两块岳飞书简石刻。石头为青石,长85厘米,宽33厘米。石刻正面刻有岳飞手迹两段,内容为书信。其后有大段王铎跋文。两段书简内容为:“通判学士阁下,飞已至洪井累日,只俟营寨了,便如长沙矣。此有所需,示及。飞再拜。平虏亭记甚佳,可勒诸石,但过情之誉为多,岂疏拙所宜当,悚仄悚仄。飞再拜。”因此,泰州水关出土的这些礌石有可能是岳飞等人在泰州抗击金兵时的战斗遗留物。endprint

另外,泰州水关遗址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古钱币,如唐“开元通宝”(图7),高祖武德四年(6217)铸行,钱币上文字为书法家欧阳询书写,距今1300多年;宋“祥符元宝”(图8),北宋宋真宗时期铸行,钱币背面为玉兔奔月图案。以钱能通神的理念,铸造玉兔奔月钱币,流布四方。以玉兔为信使,向天庭转达人间的仰慕、敬畏之意和转告宋真宗时期“玉清昭应宫”落成的意义。因此,这枚钱币已经具有了某种“纪念币”的性质,用来庆祝与纪念“玉清昭应宫”的建成和使用。而玉兔奔月的团案也象征了美好的爱情。《宋史·周起传》记载:“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8]“祥符元宝”是有名的“吉祥钱”,当时很多青年男女把“祥符元宝”背玉兔奔月花钱作为定情信物互相交换,希望喜结连理,早生贵子。

泰州地方历史文献中对泰州城形制方面也有明确记载。万历《泰州志》中有一张当时的泰州城池图(图9),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泰州城内河流比较多,城内水系发达,河道密布,城外护城河绕城一周。同时,图中记载了一些现在仍在使用的地名,包括南山寺、文昌阁、望海楼、城隍庙、崇儒祠、光孝寺、泰山。其中望海楼尤为引人入胜,南山寺也值得研究。南山寺始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唐僖宗赐寺额名“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该寺院被称为“资福禅院”;政和七年被改为道观,取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1127)又重新被改为寺院,取名为“资福禅寺”,淳熙十年(1183)寺院被毁。绍熙年间由佛僧绍信、觉妙组织人员重新建造。明代又改为“祝圣道场”,并且设管理机构僧正司,永乐十八年(1420)铸造一口铁钟,崇祯五年(1632)天竺僧方志重建浮图。

从这张图中同样可以看出,万历年间泰州城有东门、南门和北门三个城门,唯独没有西门。另外明代泰州城还分别在城北和城南设有两个水门,即北水门和南水门。水门的存在把城内外的河流水系连通起来,贯通了城内外的水上交通。但是,这一时期的泰州古城没有东水门和西水门,这是明代泰州古城机构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其不同于其他古城的一个特点。

道光《泰州志》中也有一张道光年间泰州城池图(图10)。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清代道光年间的泰州城和明代泰州城的结构在城门方面出现了变化,明代泰州城没有西门,而道光时期的泰州城却在原有基础上开凿了西门,这样更便于城内外的交通通行。泰州市许多地名和桥名一直沿用至今,如地图上所标注的“迎春桥”“登仙桥”“望海楼”“文昌阁”。与万历年间泰州城池图相比较,这时期的泰州城内河道更加密集。

泰州从宋代开始被称为凤凰城,文献中这样描述:“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可以看出,泰州城高峻坚实,护城河深而宽大,从高处看泰州城布局如一只头向南而卧的凤凰。从城池规模上讲,泰州城宋代时期形制在文献中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泰州望海楼宋代涵洞遗址出土了几块“泰州癸酉”铭文砖,甲戌年和癸酉年是两个相连的年份。望海楼涵洞出土铭文砖的癸酉年为嘉定六年(1213),水关的甲戌城砖的甲戌年当为嘉定七年(1214),也就是说泰州南门水关遗址晚期水关的建筑年代在1106~1214年之间[9]。宋代以后,泰州城墙形制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命令沿海地区各州县拆除古城墻,泰州城至1939年8月被全部拆除,在城基上新建环城路一周,泰州城墙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清)王有庆.道光泰州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王为刚.南唐《泰州重展筑子城记》浅释[J].东南文化,2013(1).

[4](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清)董皓.全唐文·卷七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清)周在浚.南唐书注[M].吴兴刘氏嘉业堂刊,1918.

[7]王为刚:南唐《泰州重展筑子城记》浅释[J].东南文化,2013(1).

[8](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周起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南京博物院,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14(2).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论泰州古城南水关遗址相关问题

泰州对南水关遗址清理保护展现古城风貌郭正军【摘要】泰州城南水关遗址是在2009年12月城防工程施工中被发现的。后经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掘,发现了礌石、古钱币、陶罐等文物。通过对水关遗址结构及出土铭文城砖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我们认为泰州城主要建于南唐时期,宋代经过增修,同时城壕的高度和深度也经过了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