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品课程课程专区[摘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把握好课程的教学任务,把握学生的特点及其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时代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结构问题境况当今时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品课程课程专区

[摘 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把握好课程的教学任务,把握学生的特点及其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时代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课程结构 问题境况

当今时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迷茫而又多元。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该如何教?怎祥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呢?本文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对课程结构和课程教育任务的认识

对课程结构和课程教育任务认识不清或未能充分认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课程结构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同,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研究和知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道德的一般原理,道德现象的个别伦理学理论,社会主体的道德状况及社会风俗习惯的道德描述。

与之相适应,第一部分问题可以概括为“伦理学的哲学问题”。包括:关于伦理学对象和伦理学知识本质的问题;关于道德的社会本质、待征及其社会职能的问题;关于道德中必然性、自由和责任的相互关系的问题;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本质、行为的动机与效果,行动和外在条件的相互关系问题;关于道德意识和人们世界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他许多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进行哲学分析的问题。第二部分的问题,时称规范伦理学。主要是对道德的原则、规范、价值、理想、善恶、义务、良心等范畴的论述。第三部分问题主要称之为描述性伦理学。这里主要包括描述各种社会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来加以论述,三个方面各有侧重,有机统一。

2、对课程的教育任务的认识

列宁曾经说过,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不只是教学的一项附带的任务,而是教学和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那种认为教育自然而然地保证形成大学生高度道德意识的想法是不对的。大家知道,某些受过教育的,具有高级技术水平的专家的行为并不总是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从伦理修养的观点看,这些人是不成熟的。因此,伦理学的教师必须竭尽全力,促使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道德需求、情感和信念、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努力巩固学生希望成为优秀的、道德上完善的人的愿望。

其次的一个任务是培养个性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品格。理性的信念只有当它转变成为稳定的情感和个人意志后才能成为日常行为的动机。作出不道德行为之后的怜悯、良心上自我谴责的情感会促使自己设身处地在语词和行为上保持分寸。个性所有这些良好的品质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而伦理学课对培养良好的品质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应该经常地提醒学生学习,特别是未来独立进行的工作和“成年人”的生活,并不完全是令人高兴和满意的,而同样是要经常地克服困难的。同时,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尖锐的条件,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大学生应该对周围世界抱积极的态度,对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应该运用一切方法,把学生提高到“道德的最高水平”,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最高价值标准上去。

二、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把握好育人的任务和方向

现代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而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及由之所决定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各种观念并生、多种思想共存,使人们的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青年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复杂性。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有思想、善思考,求新、求实、迫切需要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并要求快速改善自已的学习生活条件,但他们缺乏对国情的深切了解,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因此,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就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和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

大学生以后将在自己的岗位上起着某种教育者的职能。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必须培养自己对个人责任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严格要求的态度,有系统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待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因此,善于使上课形式和内容适合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特点,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领会新材料的能力,乃是对教师上课技巧的重要要求。显然,教师要强调那些最能结合大学生职业需要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先辈个人榜样的力量发生作用时,只有当其他所有的教育措施都具有道德的纯洁性和光明正大时,教师的话才能获得教育的力量。”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当代所缺少的。

因此,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把握好育人的任务和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三、把握理论和现实的联系,坚持情、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是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在伦理学的教学中首先必须给学生予理论,并用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

1、坚持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资产阶级错误的伦理思想批判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它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理论指导,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在他们的著作中找到经典性的解答,并使用这个理论对资产阶级错误的伦理思想进行批判。批判那些为许多资产阶级哲学家所赞同和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有影响的典型的错误思想及观念,如:新实在论、存在主义、直觉主义的伦理学以及神学——天主教(新托斯主义)和新教的伦理学体系。对它们的批判应该尽可能简明和集中。例如,在批判新实在论的极端形式主义伦理学时,提出以下理由是有益的,即指出它远离生活实践而进入毫无结果的抽象性的荆棘荒丛中,实际上丧失了伦理学研究的现实对象——作为存在于社会中的道德。用马列主义对伦理学问题的科学解答来与抽象的唯心主义思辨相对照,这种批判是最有说服力的批判。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伦理学教学不能回避现实道德现象及其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敢于联系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道德问题,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以分析和说明。

例如,在讲授“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一章时,可以联系分析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问题。要求学生比较“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三种思想观点和做人的原则,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通过比较分析使大家认识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应当选择并坚持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作为人生的行动指南。又如在讲授“爱情婚姻家庭道德”一章时,要针对国内有的报刊宣扬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等言论,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看待西方国家的所谓“性革命”,列宁为什么把它看作“是资产阶级的妓院扩充”?人们为什么说这种“性解放”是一种社会公害?权色交易的深层原因?再如,引导学生讨论时下泛滥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有钱就有一切”等涉及社会生活的道德现象和职业道德等问题,帮助学生分清善恶是非,增强抗腐蚀的能力。

运用对社会主体的道德现象进行具体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资料是必须的,但在这样做的时候必须有分寸,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对经验材料的描述上。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是有益的,但例子只有为了这样一个唯一的目的时才是有益的,即它们应该促进学生理解理论原理和形成思想信念。

伦理学课程为学生接受教导性的内容提出了许多直接的理由。当然,不能把伦理学课变成枯燥无味的训条,教导性的话要自然而然地包含于讲课之中,而不是故意的,并令人厌烦的。在论证教导性内容时,教师要指出我们优秀青年中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在他们意识和行为中的英雄性表现,或者相反,在不侮辱学生个性尊严的同时,对存在于部分学生中的错误行为、庸俗的狭隘性、空幻或者虚构的“生活价值”的方针等进行尖锐的和有说服力的批判。

四、引入问题境况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讲授伦理学课时,具备许多条件因而可以采取各种相关启发的方法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或激起他们已减弱的兴趣,其中尤推问题境况教学法。

问题境况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中发生的某一有争议的事例,引起讨论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一种方法。通常包括带问题的境况和有争论性的问题两种方式。带问题的境况是作为一个需要在随后的论证中进行伦理学分析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而描述的,而那些争论性的问题在其一开始就是作为必须在讨论中才能解决的伦理学问题而提出的。比如这种问题;既然所有的人反正都要死的,那么个体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呢?带问题的境况可以在讲课中有意识地提出而引起争论,当然,毫无疑问,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从被讨论问题的本质中,或者从讨论参加者反映自已观点的剧烈意见中产生出来。带问题的境况可以建立在诸如文学作品、时事政论、报章刊物的具体材料上。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提出有问题的境况或者有争论性的间题的方法是不能任意使用的,只有有经验的教师才能利用这些启发性的方法。因为使用这些方法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教师为了使讨论气氛“热烈”,喜欢以任何借口来采取类似的方法。他们忘了提出有疑问的境况或者有争论性的问题不是目的本身,而仅仅是寻求真理的一种手段而已。争论无论怎样激烈,但如没有导致问题的有充分根据和严肃的理论性的解答的话,那么这种争论将很少获益,反倒可能有害,因为它会在学生的思想中造成混乱。如这样的例子便是:当一个科学院院士和一个农民工同时掉进河里时,第一个应该救谁的问题。显然,没有一个会游泳的神经正常的人,会着手预先搞清楚遭受这种灾难的人是谁。

总而言之,教好一门课并非易事,且教好课的方式方法也很多,这需要同行们细心研究,互相促进,以上仅一孔之见。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二批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点项目(韶学院〔2012〕6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赖井洋(1964-),男,韶关学院政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原理教学与研究。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品课程课程专区[摘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把握好课程的教学任务,把握学生的特点及其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时代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结构问题境况当今时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