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品读加山又造的水墨牡丹

摘要:中国文人爱画牡丹,多是表现牡丹的色彩,色泽华丽,而非寻常可以寄物言志。解读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的水墨牡丹,进而延伸至日本文化的特征以及民族特性。中国文化艺术经由大海过滤到日本时,原有的气息和精神根本等一切外形都被巧妙地剔除,只留下了精华的骨架成为日本文化艺术,这种形式美、样式美成了日本美术的起

摘 要:中国文人爱画牡丹,多是表现牡丹的色彩,色泽华丽,而非寻常可以寄物言志。解读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的水墨牡丹,进而延伸至日本文化的特征以及民族特性。中国文化艺术经由大海过滤到日本时,原有的气息和精神根本等一切外形都被巧妙地剔除,只留下了精华的骨架成为日本文化艺术,这种形式美、样式美成了日本美术的起点。

关键词:水墨;日本美术;形式美

加山又造(Matazo Kayama 1927-2004)是日本近现代美术界“三座大山”中最锋芒毕露、才华横溢的日本画艺术家。1927年他出生于京都,父亲是京都著名西阵织染织图案家,祖父田边玉田是继承了狩野画风的画家,加山又造在这样的绘画生活环境中长大,从小便展露出超人的绘画天赋。他的作品是日本琳派技法的现代表现,涉及传统绘画、动物主题的实验画,装饰屏风画,还有造型大胆的裸体画,以及丰富的铜版、石版等绘画,在绘画的变革与创新中积极探究,为日本文化的传承作出卓越贡献。

虽然加山又造的大幅创作有强烈的装饰意味,但透过他的自述也看到他偏爱小幅水墨作品探索。他说过:“我从小起就对创作大型绘画抱有无限美好的理想,当我创作屏风画和障壁画的时候,才使这个理想得以实现,但是大型画所具有的那种虚渺,却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在小型画面里表现出无限的宇宙空间,这才是绘画的本来面貌。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和主张,把世上存在的事物放大到超过实物原大的地步去描绘,这种做法有点愚蠢。”

他曾画过大量的牡丹写生和创作画。1940年,加山又造进入京都美术工艺学校学习,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植物写生课程,十二三岁的加山又造用铅笔画植物的速写,感受自然的亲切。1944年春,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后,继续植物写生课程,最先开始学习日本画应该是从画花开始的,梅花、樱花、牡丹、菊花等等,也去花店画当时时髦的罂粟、蔷薇花等,画的最多的是牡丹,四季轮回一次次画的都是牡丹。他在自家的庭院养育牡丹并等待花开,盛开后再转移到盆子里种植,就有了很多写生的机会。他讲述他画牡丹的经历,“我画很多牡丹花的速写,它就像是感动我的模特。牡丹花整体是比较自由的,是画速写的好对象,即使是速写也能表现出它独特的美感。虽然自古有很多描画牡丹的画作和摹本,但是我越是练习,越是对作为临摹的标准表示抗拒,我希望追求自我的感觉,而且也大量的开始尝试画水墨的牡丹。”

在中国,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国人自古也爱画牡丹,认为牡丹华贵丰茂,文人们更是称赞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品其卓尔不群。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更多的是牡丹的色泽艳丽,而少了其高贵品格的精神层面。

宋人李唐有诗曰,“早知不入世人眼,买点胭脂画牡丹”,在文人眼里,画花花绿绿的牡丹是一件讨好世人的表现,不如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来表现自我洁身幽独、虚心不傲的人格尊严与气节。中国善画牡丹的著名画家有清代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近代齐白石、王雪涛、田世光等等,但是纵览他们画的牡丹,都是表现牡丹的色彩,这形成了画牡丹的惯有思维,色泽华丽,而非寻常可以寄物言志。徐渭专门画过水墨牡丹来反对世俗对他的不待见,寄情多过绘画本身了。

日本绘画与中国一脈同源,大概七世纪左右绘画附属于佛教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所以日本美术并不是从最原始状态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过来,而是在一张白纸的状态下突然出现了高度成熟优秀的绘画状态,并以此为原点继续出发。

纸、墨从传入日本开始就浸润着日本绘画的情感,加山又造在京都出生和成长,在他从小的绘画概念里没有日本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浸染在传统的绘画环境中成长,绘画本身就是全面而唯一的形式,直至16岁离开京都起,京都就等于日本文化这样的思考方式已贯穿加山又造创作的一生。

如上所述,最初的日本文化只是中国文化圈中一个地方文化而已, 根据不同时期传来的水墨、文人画带给日本巨大的波动,于此对应日本的本土文化才开始变化。日本与中国之间隔着东海和日本海域,就像一堵墙,起到了一个滤镜的选择作用。日本是外来民族的不断融入而形成,因此对外来文化总怀着一见如故的亲近眷恋,并发出微妙的共鸣,自然地去接受融合。在这样的滤镜下,摄取差异的文化,经历巧妙鉴别形成的能力在日本民族的血液中川流不息。

外来的绘画工具、文字对当时匮乏的日本而言是人类史的奇迹,大陆文化转换为日本文化的瞬间,文化上的二重构造就一直持续至今,这种现象既是日本的宿命,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中国大陆文化是由精神、体质、血液等强烈反映民族气息个性要素组成的,通过大海过滤到日本时,原有的气息和精神根本(宗教)等一切外形都被巧妙地剔除了,只留下了精华的骨架成为了日本文化,这种形式美、样式美成了日本美术的起点,从中再生长出美术、现代感来,前卫的、形式的日本创造。

“水墨”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高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史的证明之一。水墨画在宋、元时至臻成熟,大约在镰仓、室町时代传入日本,仅墨色的无穷变幻就强烈刺激了日本画家使其开始了自我苦修,直到出现天才画家雪舟,成功开创日本水墨绘画的流派。加山又造对日本画有强烈的使命感,他坚信为了日本文化不得不作水墨画,当使用水墨的瞬间,千百年来古老的历史就与之贯通,情感上从古代到现在甚而到达未来。

日本民族不墨守成规,对外来事物始终保持开放的状态在加山又造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当中国文人画客都不太涉猎的牡丹画,在加山又造这里剔除了固有的血与肉,以及所要表达的世俗之见,而保留其骨架,精心掌握样式的美感。同时为了达到所要表达的美感,虽然材料上主用水墨,但是加山的绘画里多选用黄唐纸作为纸张,利用金银泥、胡粉反复描摹,这样完成的水墨牡丹作品没有了烟火气息,真正体现了牡丹不仅仅只是一种情致美、入画美,更是一种气度上仁和宽博的美,气质上优雅不失高贵的美,这也许正是日本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改良并转换的创作力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加山又造——我的绘画观.现代日本画全集(第17卷)[M].日本:日本集英社,1980.

作者简介:

乐丽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职务: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史论。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品读加山又造的水墨牡丹

摘要:中国文人爱画牡丹,多是表现牡丹的色彩,色泽华丽,而非寻常可以寄物言志。解读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的水墨牡丹,进而延伸至日本文化的特征以及民族特性。中国文化艺术经由大海过滤到日本时,原有的气息和精神根本等一切外形都被巧妙地剔除,只留下了精华的骨架成为日本文化艺术,这种形式美、样式美成了日本美术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