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大船坑舞麒麟的艺术特色及价值初探

...圳国家级非遗大船坑麒麟舞[摘要]大船坑舞麒麟产生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经过二十多代人的传承。它既是民间舞蹈,又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在造型、动作套路、音乐和与武术的紧密结合上都有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圳国家级非遗 大船坑麒麟舞

[摘 要]大船坑舞麒麟产生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经过二十多代人的传承。它既是民间舞蹈,又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在造型、动作套路、音乐和与武术的紧密结合上都有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麒麟 艺术特征 价值

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时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该项目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及重要的保护价值。

大船坑村位于深圳市中北部,原隶属于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现为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管辖。老村地处大浪河畔,即今观澜河上游。历史上曾经是水陆码头、交通要道。为客家人聚居地区。历史上,大船坑村的村民主要由谢、曾、郑、罗四姓构成,均为客家人。其中谢姓人口较多,谢姓的远祖据传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的后裔,祖籍陈郡阳夏,即今河南太康。在明朝嘉靖年间,经福建三明石壁里迁居到宝安县大船坑村。

历史上,客家人大多遭到原住民的排挤。据说谢氏家族刚落居大船坑一带时,也是累受原住民排斥、欺凌,成为弱势群体。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壮大家族力量,免受原住民的欺凌,在谢氏族人中逐渐兴起一股舞麒麟、习武之风。又因传言舞麒麟能扬善避邪,兴旺门第,添丁旺财,并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舞麒麟的风气在谢姓族人中日益盛行,并由简到繁,不断发展成熟,而且形成习俗,代代相传。先后经历荣、可、文、进、群、日、复、光、祥、国、雍、超,德、育、才、元、广、恩、仁、福、禄、标共22代,历时400余年。

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时期,因战乱频仍,世事动荡,匪盗出没,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出于自卫的需要,舞麒麟、习武之风在大船坑村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著名的师父有谢祥万(生于1847年)、谢子华(生于1892年)、谢国珠(生于1909年)等人。他们还开设拳馆,招收门徒。在拳馆中先学习武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后,再由师父传授舞麒麟的技术。很多青壮年都积极到拳馆参加学习。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与龙、凤、龟并称“四灵”,是太平、吉祥的象征。明清时期,麒麟文化逐渐演变为麒麟舞,在广东一带流行较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娱体育活动,而且常常与武术表演结合在一起。各地的麒麟舞各有特色。大船坑的谢祥万、谢子华、谢国珠等具有代表性的几代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地舞麒麟的特点,模仿猫、虎等动物守候、捕食、打斗、休闲、玩耍及喜怒哀乐等一系列动作,糅合进武功,使大船坑舞麒麟最终发展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套路和程序。

大船坑舞麒麟虽然在非遗的分类中归属于民间舞蹈,但它却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大型民间艺术,在造型、动作套路、音乐和与武术的紧密结合上都有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

大船坑麒麟造型突出麒麟作为祥瑞的象征,制作好的麒麟身长约6米,首尾呼应。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上有独角,眼睛可以转动,口部可以翕合。其身用绸布镶着闪闪发光的粼片。采用特殊的绘画颜料,装饰以色彩艳丽的花纹、图腾,披红挂绿,鲜艳夺目。麒麟的整体造型酷似龙头鹿身,独角牛尾,全身鳞甲,集众多动物的特色于一身,形态庄重,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向往盛世、平和可亲的精神。麒麟不是真实的动物,而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神兽瑞兽。其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古朴的图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富有传统工艺美术特色,本身便是一件有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体现了较高的造型艺术水平。

在动作套路方面,大船坑舞麒麟在模仿猫、虎等动物的动作基础上,结合武术的基本步法和套路,通过灵活的舞姿,在持麒麟头的舞者伏、卧、弯、腾、跃、跳等动作下,将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出来。麒麟舞由2人配合,分别持道具麒麟头和麒麟尾,在锣、鼓、钗、唢呐的伴奏下舞动,整个过程有严格的套路,依次为: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磕睡、走大围、三拜,共八段。拜前堂和走大围主要是拜师及向观众致意,是一种礼仪性的安排。至双麟会一段时,正式进入表演过程。麒麟开始展示出各式舞姿,如转头、对视、致礼、嬉戏、翻滚、舔足、舔粼、舔尾等,不乏幽默、搞笑的动作。

采青是整个舞麒麟中的重头戏。这里的所谓“青”,即树叶,是麒麟最喜爱的食物。麒麟首先要寻青,即寻找树叶;然后要采青(采摘树叶);再玩青,将采下的树叶玩耍戏弄;最后是吃青。表现麒麟从寻找食物、摆弄食物到吃下食物的全过程。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在尾部,配合默契。麒麟先以碎步绕场至中场,突然发现了食物“青”。这时,舞麒麟头者两手握住麒麟头,双臂前伸,使麒麟头向前伸出,表现麒麟发现食物时那一瞬间的表情;然后随钗声向后跳一大步同时伸直手臂托起麒麟头,双脚前后站立,左右前后抖动手腕,使麒麟头小幅度左右晃动;之后迅速收肘于胸前,让麒麟头猛下沉,表演者随即右腿向前跨一步,上身向右腿方向伏身前倾后直立;此时转动手腕,使麒麟头向右,并由上身带动手臂向下摆之后再向左前随即收回右腿;此时麒麟头由右向下再向左向上180度迅速摆动,再向前小跳2至3步至“青”前,托麒麟头前臂向下向前送,小幅度抖动手腕,之后向上伸臂退2至3步。在这一过程中,舞麒麟尾者配合麒麟头做后跳、前跨、向前小跑等动作。细腻地表现出麒麟寻找食物、发现食物时从犹凝到惊喜再到兴高采烈的心理变化过程。接下来,在玩青、吃青两个套路中,麒麟一边绕场,一边以一连串的抬腿、起伏、蹲步、马步、半蹲跳、匍匐、滚翻、托举、抖臂、旋转等舞蹈语汇,表现麒麟找到食物后,却又不急于把“青”吃下去,而是反复左舔、右舔,含在嘴里玩耍,如同猫抓到老鼠一样,左右拔弄、挑逗。伴随着短促、跳跃的音乐节奏,最后才将“青”咬在嘴中,蹲跳几步回正前方。舞姿幽默、风趣,把麒麟调皮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大船坑舞麒麟的音乐也是独具特色。其音乐以打击乐与吹奏乐相配合。乐器的组成有鼓、铜锣、铜跋、锁呐(当地人称喜笛)等。其中对锁呐演奏要求特别高,其演奏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整场演出效果。因此对唢呐演奏者的选拔也特别慎重。唢呐的演奏曲牌共有五个:三齐头、水仙花、采青、十字清、燥燥丁。其中三齐头在舞蹈的开头、结尾和中场各重复一次。整套乐曲悦耳动听。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悠扬婉转;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欢快明亮。跟舞麒麟的每一个动作、套路都配合得十分贴切。加上打击乐的配合,对表演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观众在观赏舞麒麟的过程中,又享受到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盛宴。

与武术的紧密结合是舞麒麟的普遍特点。但大船坑舞麒麟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武术表演内容丰富完整、表演时间长,成为与舞麒麟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每次麒麟舞毕后必须跟随进行武术表演。首先是拳术,有拳打四方、饿虎擒狼、龙头凤尾、观音坐莲、鲤鱼戏水、猴子偷桃、海底捞月、扫堂腿、仙女散花、美人照镜。共十个套路。接下来是单人及双人表演的项目,共有十一套,分别为:棍桩、沙刃、凳桩、 铁叉对尖、白手对双刀、猴棍、光钯对内尖、二棍、拳伞、单钯、长棍。据传,原来还有“飞铊”一项,但现已失传。武术表演的时间长度与舞麒麟基本相等。可见武术表演在大船坑舞麒麟中的重要地位。究其原因应该与大船坑舞麒麟的起因及传承方式有关。因为大船坑舞麒麟最初就是谢姓族人为了增强自身的防卫能力,免受原住民欺凌而产生的。其传承方式又主要是由传承人在拳馆中进行教授。所以大船坑舞麒麟与武术密不可分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大船坑舞麒麟产生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经过二十多代人的传承,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

大船坑舞麒麟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客家人移居深圳地区的初期。是伴随着客家人迁徙、定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和成因。麒麟文化成为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它见证了四百多年来,客家人在深圳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也见证了从明清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四百多年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兴衰起落和文明进步。对舞麒麟成因及传承情况的系统搜集、整理,对于研究深圳地区客家人的迁徙史以及他们在深圳地区的生存状况、民风、民俗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深圳的地情研究,对近现代深圳地区开发史、发展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前所述,大船坑舞麒麟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民间艺术,它集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身,成为一种载体。舞麒麟的形成、发展、成熟和传承,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流传。特别是麒麟制作技艺以及伴奏音乐中各个曲牌、曲谱的保存和流传。每一次舞麒麟,都是民间舞蹈、音乐、杂技、手工技艺、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大展演,人们在欣赏舞麒麟的过程中,同时也陶醉于多种艺术形式的美的享受之中,使人们在感官上、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这也是大船坑舞麒麟这一民间艺术能够广受群众欢迎,流传数百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大船坑舞麒麟曾数度参加广东省及深圳市举办的各种展演、大赛等活动,并获得金奖。又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客家地区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被注入客家人对社会繁荣昌盛、家业兴旺的憧憬情怀,记载下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为群众所喜爱,受到广泛欢迎。特别在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的精彩表演,既能活跃群众文体生活,增强节日气氛,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十分讲究和注重礼仪,是大船坑舞麒麟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舞麒麟的整个套路安排中,一开始的两个环节就是拜前堂和走大围。拜前堂主要内容是拜师,体现对老师的尊敬;走大围是绕场一周,向观众致礼,都是礼仪性的安排。麒麟队在出动时也很有讲究。麒麟队所到之处,人们要燃放爆竹,摆出供品迎接。这时,麒麟队则要进行参拜,以示礼貌。若麒麟队在行进过程中迎面遇到其他舞狮队或麒麟队,双方师父必须把自己队的狮头或麒麟头尽可能向下摁,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谦让。在舞麒麟中饱含着的这种浓厚的礼仪文化,对舞麒麟的参与者和观赏者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对建设礼仪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船坑舞麒麟形成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团结本村人免受他人的欺凌,麒麟队员人人以习武为荣,以舞麒麟为自豪,形成了团结向上、互助互爱的氛围。每逢节假日、重大社会活动、或有红白喜事时,包括祭祀祖宗、乔迁新居、生小孩、娶媳妇等,全村人都要聚在一起舞麒麟和观看舞麒麟,使舞麒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经过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大船坑舞麒麟是团结当地民众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训练武术,练习舞麒麟,表演麒麟舞的同时,又为当地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娱乐氛围,对青年崇尚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引导作用。这些都是大船坑舞麒麟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

大船坑舞麒麟确实不失为一项民间艺术珍品,值得我们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文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P582-583;

[2]李亮亮.大船坑舞麒麟申报书.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文化体育中心,2009: P1-15。

作者简介:李亮亮(1980-),男,大学本科,艺术专业中级/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群文专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文化体育中心群文专干。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大船坑舞麒麟的艺术特色及价值初探

...圳国家级非遗大船坑麒麟舞[摘要]大船坑舞麒麟产生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经过二十多代人的传承。它既是民间舞蹈,又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在造型、动作套路、音乐和与武术的紧密结合上都有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认真加以保护和传承。[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