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千年凉山 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李金凤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李金凤

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

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在彝族先民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彝族漆器始于什么年代,今人已无法得出准确时间。彝族民间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相传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五十七代左右,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漆器的胎骨为就地取材,辽阔的森林,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的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以木、皮胎为多。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工艺流程,木质漆器的原胚要先埋在土里至少100天“去性”,这样才不易变形。漆为土漆,髹漆时使用的是用棕叶滤过的生漆。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锅烟调和成红、黄、黑三色,一般黑漆为底色,加绘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图案,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任何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彝族漆器亦是如此,其纹饰是自然生活的写实,通过艺术加工在漆器上的再现,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

在凉山,漆器的使用相当广泛,最主要的有食具、酒器、兵器、马具、宗教用具等五种。特别是酒器,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持续使用至今。饮酒是彝族的一种习俗,因此对酒器的制作也颇为考究。酒器主要有酒壶和酒杯,是彝族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它们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艳丽、用法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酒器,有些还有尊卑之分。

图1为圆球形木酒壶,时代为明代,高32厘米、腹围75厘米,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漆器酒具。其为木胎质地,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花纹以装饰。其用法巧妙独特,既是酒壶,却又倒不出酒来,只能用吮吸的方法才能吸出酒。其构造为足底中心有一孔,插竹管入腹内,长度接近壶内顶部约1公分,为进酒管;在壶底与垂直的进酒管之间约成45度角的腹壁上,钻孔安一根吸酒管,其斜伸高度略比壶高顶部稍低一点,壶盖是取不下来只起装饰作用的假盖。使用时先将壶倒立起来从底部的进酒管装酒,装满酒后,壶放置正,壶内所装酒平面低于进酒管口,酒溢不出来;吸酒管斜插壶的腹腔底部,倒过来时管口亦高于酒之水平,所以吸管只能吮吸而不能倒酒。由于出酒管斜插腹腔,其底端靠腹腔底部,酒液能基本吸尽。扁圆形木酒壶和鸽形木酒壶的内部结构与其相同。这种构造使得酒壶腹腔成密封状态,和外界接触面小,酒味不易变,酒液亦不易漏,很适用于长途跋涉和游牧生活。

彝族人民价值观方面以荣誉为先。不同质地的酒杯表示不同的社会地位,其中尤以鹰爪杯最为高贵。待客时用此种酒杯敬酒,属最高礼节,而牛角杯、木酒杯等属一般。鹰爪酒杯的杯身一般为木胎或皮胎漆绘,杯底有一突椎捆上爪成一体,用土漆涂抹,使之牢固。彝族人民自古对鹰十分崇拜,把其视为神的化身(他们相信自己是神龙鹰血魂滴落在百褶裙上诞生的英雄“支呷阿龙”的后裔),认为鹰能镇邪。用鹰爪做酒杯足,既可驱魔避邪、保护家人(族)平安,又可显示自己身份等级高贵显赫和势力的强盛。

鹰爪酒杯亦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漆器酒具,为彝族酒具中的珍品,一般为社会等级较高的贵族人员使用,是身份等级高贵的标志,传世极少。图2为四瓣纹鹰爪木酒杯,时代为清代,高16.5厘米、口径12.8厘米。上部为木胎质地,旋制而成,内髹黄漆,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四瓣花纹以装饰;图3为八角纹鹰爪皮酒杯,时代为明代,高15厘米、口径13.8厘米。上部为皮胎质地,内髹红漆,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八角纹以装饰。二者下部皆为鹰爪,以特制工艺定型,外髹清漆一道以固色。

另外,凉山彝族是个尚武的民族,家支成员以积极为家支利益而出征为荣,故对兵器的制作和使用也特别讲究,兵器也是财富的一种象征。以其中的铠甲为例,用大象、犀牛皮最好,其次是牛皮。且铠甲必须漆绘,以示吉祥。漆皮铠甲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武器类漆器,其造型与中原地区历史上的各种铠甲及周边其它少数民族的铠甲均有不同,有其独特的风格。铠甲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是彝族漆绘工艺中之精品。

图4为彩绘漆皮铠甲,时代为明代,高56厘米、腹围86厘米。全甲共分为前胸甲和后背甲两部分,各有10块小型皮质铠甲用特制模具压制,皮甲间用皮条连缀,通施彩漆。下部为五层小甲片连缀而成的甲裙。此铠甲为彝族铠甲中的珍品,一般为社会等级较高的贵族家支传承。

彝族银器的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凡漆器有的种类,几乎都有同类银器,如食具、酒器、马具等。银器还有大量的佩饰,如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等。银酒器较多,除仿漆器的圆球形(或扁圆形)酒壶等外,多数是鸟型、鱼型酒壶,其内部构造与漆器相同。

图5为鸟形银酒壶,时代为清代,高17.6厘米、底径5.3厘米。鸟翅尾平展,嘴喙向下,双足为管颈圈足所代替,足底一孔是入酒处,吸口在腹侧一管,半掩于翅下。喙尖垂挂银链,移动酒壶时摇曳作响,意趣妙生。

五曲流镶金银酒壶是银酒器中精品之一,造型独具风格。图6即为五曲流镶金银酒壶,时代为清代,高10.5厘米、口径8.8厘米,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银器酒具。其工艺较为复杂。上有银质器盖,器身有五条镶金银流,上部设有五个孔,内有五朵金花,金花下是银质浮漂,当酒入壶中时,银浮漂上升,金花露出壶面,便知有酒;当酒无时金花随之下落。(见图7)壶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圈火镰二方连续带纹,壶面有彝人头像和飞鸟图。五个流中实际上只有一个流可吸酒,其它皆为装饰。饮者必须准确地选择吸嘴饮酒(鸟头对着的流是通的),才表示其聪敏,如换嘴吸则被人耻笑为愚。众人轮番换饮,测验智力,妙趣无穷。此壶一般为彝族上流社会等级较高的贵族人员使用,传世极少。

彝族器物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祖祖辈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随着彝族社会的发展,器物的种类由少变多,色彩、纹饰由简单到复杂,制作工艺也由粗糙到精致,并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彝族器物可谓绚丽多彩、造型独特、种类繁多,并且始终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彝族漆器的生产是由极少数艺人手工加工的,而且彝族漆器艺人世代相传,传男不传女,未受到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影响,因而始终保持着自己民族的古老特色。如凉山彝族漆器中红、黄、黑三种颜色,从历史上延续到今天,形成独具特色的“三色文化”。凉山彝族是实行火葬的民族,几乎无地下出土文物,文物皆由家中世代相传,能代代传下来具有彝族古老风格的器物,十分珍贵。彝族器物的产生与形成既是该民族群体智慧的结晶,又是该民族传统民间工艺的缩影,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工艺中的瑰宝,亦是研究彝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千年凉山 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李金凤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