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吃树皮,不再是忆苦思甜

常书侦“三块瓦,盖个庙,里面住了个白老道”。儿时的谜语,冀中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荞麦!在盛夏的冀中平原,荞麦那可是农家家家户户做消暑美食扒糕的主打料理。别看它是主角就以为哪哪都有,想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这种食粮产量不高,对种植又有要求,只在立秋后,故有农谚道:“立秋十日种荞麦。”荞麦得月而

常书侦

“三块瓦,盖个庙,里面住了个白老道”。

儿时的谜语,冀中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荞麦!

在盛夏的冀中平原,荞麦那可是农家家家户户做消暑美食扒糕的主打料理。别看它是主角就以为哪哪都有,想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这种食粮产量不高,对种植又有要求,只在立秋后,故有农谚道:“立秋十日种荞麦。”

荞麦得月而秀。可荞麦如果在生长灌浆时得不到明亮月光的滋养,那么收成就不好了,所以农谚又说,“中秋月儿大又圆,荞麦结的沉甸甸;中秋月儿云里钻,荞麦子粒不饱满。” 冀中平原的农家一般不去大面积种植,而是利用田头地角或者自己垦出小片荒地进行种植,以备来年夏日之需。

当然也有大面积种植的,当其他农作物的生长接近尾声的时候,下种晚的荞麦在凉爽的气候下开花。远远望去遍地白茫茫一片还掺了点粉色,颇有油画中的诗意。

扒糕是冀中平原的一种特色食品。其实,扒糕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吃得到,但是注意了! 冀中平原的扒糕必须和着树皮吃。这两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会放在一起?是为了“忆苦思甜”,还是有什么奥秘?

原来冀中平原的扒糕是掺入了榆皮面的。所以这样,是因为榆皮性黏且滑,加入了榆皮面的扒糕,既有荞麦面灰黑的本色,又入口劲道爽滑,还带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它的制作还挺文艺:荞麦面里加入少许榆皮面和食盐,用水打成稠糊,待水烧开,始终沸腾之际,把稠糊入锅,用擀面杖按顺时针方向搅动,当面糊越来越稠,感到搅动吃力的时候,锅内的面糊就算熟了,此时撤火,趁热蘸凉水揪剂拍成一指厚、巴掌大小的圆饼,放入凉水中冷却即可。成型的扒糕上面留有四个手指印,权当“商标注册”了,让人感到它的纯手工制作,蘸了佐料的扒糕吃起来细润软滑、香辣提神、筋道爽口,此时会想起老奶奶、老母亲制作扒糕时忙碌的身影,心里倍感亲切。

扒糕用的榆树皮,在冀中平原不少见。

房前屋后、街头和田间的土路旁,到处都可见榆树的身影,把榆皮晒干后,揉烂,碾成细粉,就可以留待做扒糕用了。当地有个习俗,谁家刨了榆树,都会把树皮剥下来,分给左邻右舍,共享资源。

夏日的乡村集市上,总会有两三家扒糕摊子。丈余白布扯起一顶凉棚,两三张矮腿地桌,十来只简易小凳,就是一个扒糕摊子了。这简易的小凳只有扒糕摊子才有。把碗口粗的树干锯成一尺高的样子,上面钉一块木板就成了。扒糕师傅多为老者,头戴白帽子,身穿白大褂,腰系白围裙,动作干净利索,吆喝声韵味十足。因为扒糕多是与凉粉搭在一起卖,吆喝起来一股脑儿都喊出来啦:

“筋道的扒糕,酸辣的凉粉啦,请吧您哪!”

他边吆喝,边在白围裙上擦着湿漉漉的手,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不要说扒糕有多么诱惑,仅扒糕师傅干净利索和蔼可亲的样子,也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坐在扒糕摊子前来上一盘儿。

卖扒糕的都不用案板,切扒糕也不叫切扒糕,而叫打扒糕。扒糕师傅娴熟的操作,就象在看一位魔术师在表演。只见他从木箱子里取出一两块扒糕,用左手掌托着,右手拿一把锋利的小刀,麻利地横切几刀,竖切几刀,眨眼间将它打成均匀的滚刀小块儿,码放在盘子里。他的分寸掌握的极好,吃客完全不用担心,他那把锋利的小刀会伤到自己的手掌。这时,扒糕师傅左手端一只瓷碟,右手拿一把汤匙,像蜻蜓点水一样,飞快地从地桌上摆好的酱油、酸醋、蒜泥、香油和辣椒油的罐子里分别舀出一小份,给你配好佐料。当你看的目不转睛,还没有缓过神儿来的时候,一把小巧精致的叉子早已递到你面前。这种专门吃扒糕用的叉子是用大约一寸宽三寸长的竹片做成的,把一端的中间部分去掉,剩下的两个边儿用刀一削,便成为两个尖尖的齿。当你用这小巧的叉子扎起一小块扒糕,蘸上佐料,放入嘴中,舌上的味蕾会顿时迷失在这爽口的美味之中,整个身心便感到凉爽了许多。

不少人把在集市上吃扒糕当作一种享受,尽管扒糕摊子设在闹市的一角。四周人声嘈杂,但扒糕摊子的凉棚下,却是闹中取静的。坐在这里,悠然自得吃着扒糕,把自己的心情梳理的舒舒服服,熨熨帖帖,是炎炎盛夏的一种绝妙的享受和休闲。

到集市上吃扒糕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多数人家,仍喜欢自己动手做扒糕吃。在夏日将近中午的时候,农家小院就会响起啪啪的拍扒糕声和当当的捣蒜声。

那正是: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吃树皮,不再是忆苦思甜

常书侦“三块瓦,盖个庙,里面住了个白老道”。儿时的谜语,冀中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荞麦!在盛夏的冀中平原,荞麦那可是农家家家户户做消暑美食扒糕的主打料理。别看它是主角就以为哪哪都有,想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这种食粮产量不高,对种植又有要求,只在立秋后,故有农谚道:“立秋十日种荞麦。”荞麦得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