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过年人情来往多,但不要逼小孩子与亲友打招呼

凯叔说kaishushuo今年是大年初一,非常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打开“凯叔讲故事”的。在这里,凯叔要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阖家欢乐!逢年过节,总会见到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跟很久没见面的亲友们打招呼。一些孩子很听话,但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配合父母。孩

凯叔说

kaishushuo

今年是大年初一,非常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打开“凯叔讲故事”的。在这里,凯叔要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阖家欢乐!

逢年过节,总会见到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跟很久没见面的亲友们打招呼。一些孩子很听话,但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配合父母。孩子们要么不出声,要么会直接躲开,要么声音小如蚊子。

当孩子这样毫无“礼数”地对待亲友时,你是否也曾为此而尴尬过呢?

其实,孩子不打招呼并不代表没礼貌,这是儿童成长最正常不过的情况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孩子不打招呼背后的心理。

作者 | 周艳波

春节期间避免不了走新访友,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能够表现得大方得体、彬彬有礼,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

悦悦今年6岁,春节时家里客人很多,妈妈经常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对悦悦说,“和阿姨打个招呼”。悦悦常常头也不抬地重复一句:“阿姨好!”,然后就没有动静了。妈妈提醒过悦悦很多次,一定要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可下一次悦悦依然我行我素。

见面问好原属中国的传统礼仪,父母这样教孩子本是好意。然而,孩子却总是频频拒绝,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礼仪是成人在社会交往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意识,而孩子并非天生就懂。他们认知人际关系,往往是先观察,后语言。对孩子来说,语言是一种很天然,很简单,很纯真的“工具”,孩子不愿意或是拒绝打招呼那是本能,并没有错。

当孩子处在“陌生人焦虑”期,请不要强迫他打招呼

心理学实验发现:大多数婴儿在形成对亲人的依恋之后,会一直对陌生人做出积极反应,他会开始害怕陌生人,即“陌生人焦虑”。一般来说,陌生人焦虑开始的时间大概是在孩子6~7个月左右,8~10个月左右时最为严重,孩子1周岁以后会逐渐减弱,可能会持续到孩子2~3岁左右

对于孩子来说“陌生人焦虑”并不是坏事,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方面,陌生人焦虑对孩子有一种保护作用,会避免孩子从不友好的陌生人那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把熟人和生人区分开来,也说明他们的智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都发展得不错,父母应该为孩子的这一行为感到高兴才对。

当孩子处于“陌生人焦虑”期时,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尽量不要直接让陌生人接触孩子,或是把孩子放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适应“陌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怀里去熟悉陌生的人或是环境,完全没有必要强迫让孩子独自面对,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乐乐刚刚8个月大,春节期间,乐乐妈把父母接到了身边过年。老俩口刚一进屋就直接急奔着孩子看,外婆用手指碰了一下乐乐的小脸蛋,谁知小家伙嘴角下瞥,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乐乐妈说:“孩子怕生,熟悉几天就好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乐乐妈都让外婆照顾乐乐,乐乐在哭闹了几次后终于好了。

齐齐2岁半,被爸爸妈妈带回老家过年。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齐齐要被爸爸妈妈带到不同的亲戚家拜年。每次面对陌生的亲戚,妈妈总会说:“齐齐,叫阿姨、叫叔叔”。但孩子总是把小脑袋一扭,拒绝叫人。妈妈十分奇怪,明明在家里好好,也愿意叫人,为什么回了老家就变得这么怕生了。

这两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都是属于非常典型的“陌生人焦虑”。

第一个案例中,外婆与妈妈的做法都不是很恰当。外婆不应该刚见面就去碰触孩子,妈妈也不应该在接下来的几天强行让孩子适应外婆。孩子由开始的大哭到后来的不哭,可能并不是适应了,而是孩子绝望了。孩子在反抗没有得到回应后,他已经放弃了。

第二个案例中,齐齐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他不是回老家就突然怕生了,而是一直在“怕生期”。只是因为之前生人少,又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的“陌生人焦虑”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这么多的“陌生人”,孩子的恐惧感会遽然而升。

当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时,切忌给孩子“贴标签”

我曾经见过很多家长,在孩子不与他们打招呼时,常会以孩子“内向”、“怕生”等当借口来化解尴尬。

例如,思思今年3岁半,刚刚上了半学期的幼儿园。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碰见了思思的幼儿园老师。妈妈连忙让思思和老师问好,但是思思不但没有问好,反而躲到了妈妈的身后。思思妈非常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这孩子就是这点不太好,有点内向。”等老师走后,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思思:“以后见到老师一定要主动问好知道吗?否则老师以后就不喜欢你了。”思思怯懦地点了点头。

我们先不说思思是否真的性格内向,但如果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强调“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等,时间久了,是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的,孩子以后可能真的会朝这个方面去发展。

给孩子贴标签实则是一种“语言暴力”,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语言暴力”下,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变得情绪低落、自卑,不能正视他人的想法;另一部分孩子也可能会变得很叛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父母越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就像我在文前案例中提到的悦悦,他已经对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没有反应了,“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当孩子正在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请不要强迫他打招呼

牛牛今年5岁,家里来客人时牛牛正在客厅里摆积木。妈妈让牛牛和客人打招呼,但说了好几遍,牛牛都没有反应,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于是妈妈严肃地走到牛牛面前,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妈妈说的话,你是听不见吗?” 牛牛被妈妈的表情吓到了,呆呆地摇了摇头。

孩子专注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的,从开始的几秒钟,到后来的几分钟、甚至是半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足够地相信孩子,给提供给孩子相对安静的环境,并且做到不打扰,才能很好地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因此,当孩子正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请不要强迫他打招呼。

其实,牛牛妈妈完全可以等到孩子玩完后再把孩子叫过来,正式地介绍给客人认识;妈妈也可以在客人进门时就提前和客人打好招呼:“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过一会儿再叫他过来。”这样的做法,我相信客人和孩子都不会有意见。

总之,孩子不打招呼并不一定代表没礼貌,它的背后可能有着多种原因。想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父母首先应尊重孩子,同时也不要忘记以身作则。

凯叔问

你会主动逼孩子与他人打招呼吗?欢迎来留言里聊一聊。

-------End---------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过年人情来往多,但不要逼小孩子与亲友打招呼

凯叔说kaishushuo今年是大年初一,非常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打开“凯叔讲故事”的。在这里,凯叔要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阖家欢乐!逢年过节,总会见到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跟很久没见面的亲友们打招呼。一些孩子很听话,但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配合父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