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如何提高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初探

...谈中国水文化的内涵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落伍网[摘要]精神内涵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如人缺少了灵魂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艺术作品若缺少了精神内涵,其艺术性便会味同嚼蜡。“中国画精神内涵的缺失”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事关中国画的未来命运与

...谈中国水文化的内涵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落伍网

[摘 要]精神内涵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如人缺少了灵魂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艺术作品若缺少了精神内涵,其艺术性便会味同嚼蜡。“中国画精神内涵的缺失”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事关中国画的未来命运与民族民魂。同时也涉及到画家在未来应如何进行创作,更关系到中国画未来路向。

[关键词]提高 中国画 精神内涵

在当今社会热门的文化背景下,蓦然回首逝去的三十年,中国画创作“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日益严重,归根到底,既有创作者对中国画艺术特质认识偏差、对中国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内涵的本质缺乏深入理解,也有社会环境、教学方式和评判标准等外部因素不可勿视的影响。

一、中国画创作的生命力在于对精神内涵表现力

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之一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作品的美感特征看,西方绘画侧重审美对象的物理形式属性,较为强调客观、再现、求真等因素,多追求形式与刺激;而中国画秉承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审美思想,创作中极其注重人文精神的表现,注重客体与精神的融合,寻求一种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的和谐对应,以实现通过艺术的咏物言志、托物比兴来彰显主体的情感和哲思。传统艺术哲学认为宇宙、大自然是人的放大,万物就是心的外化。正如岭南派书画大师林介如所说:“自然乃万物之本,艺术之源,意境高妙在于合乎自然美而已。”艺术中所表现的“天意”“物意”都在于“妙契自然”。人既然与天地万物有着相同的秩序和结构统一的联系方式,人的身心和宇宙万物就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艺术家从宇宙万物中观察到对象的本质特征,把它同人生对应起来,从而达到“人力与天工得合一,天地人的妙契”。艺术家们确信,人心中所要抒发的情感,都可以在宇宙中找到相应的对象,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使万物化为画面形象,并赋予其精神内涵。

中国画创作是以人的精神表达为目的的一种文化行为。艺术家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融入思想情感,发挥艺术想象,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构建画面形象,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传达出丰富多元的精神内涵。与此相应,笔墨也是构成作品、承载精神的载体。没有好的笔墨语言、艺术形式,人的思想内涵就难以表现,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清石涛所言“墨: 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好的笔墨语言体现着笔墨的内在精神,蕴含着作者的精神思想。传统美学中讲的“似与不似”“似像非像”等观点,在某种层面上指出了笔墨挥写所体现的包容量和精神意味。因此,强烈的思想情感、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表现对象和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是构成作品有血有肉、有形质又有精神内涵的关键。

二、提高精神内涵表现的几个案例

充分使中国画创作达到天、地、人妙契的和谐统一,赋予作品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历代理论家都有精妙之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当属石涛在《画语录》中的阐述,其对于我们学习、掌握中国画创作规律大有益处。石涛所提的“一画”之法乃是贯通宇宙、人生、艺术的生命运动的根本法则,对绘画创作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法则和自由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等方面做出了更哲理化、更具体化的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美学体系。石涛认为,画家在观照天地万物开展审美思维时,将体验到的天地的生机、山水的活力、花鸟鱼虫的灵气与画家自有的生命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巧妙融精神内涵于画面形象之中。石涛的这个美学体系是对“天人合一”的继承,不仅适合山水画的创作,也可以运用到人物画、花鸟画的创作中。

如身为岭南派重要的书画家林介如先生,把“雅俗共赏,融会古今”的理念注入到花鸟画的创作中。其作品的画面形象多为山花野卉、虎、狮、鹰、鹭等,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表现,自有一种格趣在其中,他崇尚自然界的野性荒寒、雄强而和谐之美。“我师造化”、“心静兴长”不仅是他的常用印章,亦是他的艺术主张。就画法、风格而言,他的作品多为工写结合,对笔下之花鸟走兽、山石均不作毛发谨微的描摹。他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用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法强化形象,构成画面,以洗练的笔墨,真实而鲜明地表现那种生动的神情气韵。其境界高妙,气势雄强,和谐浑厚,体现出一种极不寻常的阳刚之美。林介如的笔墨语言既来自于传统文人画的深厚积淀,一种表现神完意足的中国画写形程式;又出于“师造化”“得心源”的独特创造。他以慧眼慧心捕捉诗情画意,又融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质,故其创造的艺术形象,独步高格,总是在耐人寻味、百看不厌,总是给人以很高的精神享受。再如岭南画派著名金石书画家卢乔根也是注重情趣哲理表现的大家。他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赋予瓜果菜蔬、花鸟虫鱼等通俗物象以独特的情思,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如《三鱼图》中,画家借三鱼相吞的意象表达了当今贪官愚蠢的下场的哲学寓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以说花鸟画不光是通过技巧和功夫来描摹物象,更重要的是实现一种精神境界的创造和哲理的表达。

令人振奋的是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表现,卢乔根先生的作品《湖外青山》,通过一种新的审美思维和创作方式去拓展艺术表现的更大空间,开拓一片未被关注的艺术人文精神境界。如对山天一色的出色表现恪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宏观审美观。创作中,笔者将云彩的运动神韵作为画面的主旋律,整合天地间适合意境创造的表现元素,将自然上下物象连成一体,描绘天地空蒙、海日辉映等种种时空境象,力求以一种既具传统文化精神,又有现代科学因素,并与时代精神相和谐的绘画新样式,表现一种宏阔浩瀚、苍茫无尽的宇宙人生宏观体验和气势浩大雄浑、意境博大深沉的,色彩与墨幻化,我即山水,山水即我,达到了惚兮恍兮、大象无形的精神境界。

在人物画的领域里,有些人画出来的形象抓不准面貌特征,更不用说精神内涵了。而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林墉笔下的人物却别具特色。他创作的巴基斯坦人物画极赋精神意境,并有示范意义代表的作品。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林墉,1978年首次去巴基斯坦写生时,已经在人物画领域耕耘了十多个年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笔墨技巧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接近不惑之年的林墉已经可以把握自己的艺术方向,不会因为新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动摇个人的艺术主张。此次外出写生为林墉的艺术风格的突破与转变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巴基斯坦写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墉在早期艺术的写实风格中揉进了装饰因素,同时更强调线条在表现人物时的灵动优美,把线条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张力融为一体,使人物画赋予时代的精神内涵,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其实,真正具有精神内涵的中国画作品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都要凭借着艺术家们对师造化的虔诚与执着来完成。只有在宇宙、大自然、人生、艺术中找到突破口,并在笔墨语言、艺术形式、人文精神、艺术境界等方面有所开拓和提升,才能创作出真正既有新形式又有新内涵的艺术作品。

三、中国画精神内涵空洞的成因

围绕着对中国画现状的担忧,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当下中国画缺乏内涵、不耐看是因为画家没文化、没修养。也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要正本清源,回归传统。对此,笔者认为,现在画家缺少的不单是文化,还有生活体验和人生历练。大部分画家长年生活在由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中,吃喝不愁,没经历过苦难的煎熬,缺少古代艺术家那样耐得住寂寞与孤独、与大自然为伴以及深切体察民间疾苦和社会底层喜怒哀乐的经历。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是从民间而来。而我们今天的一些画家以“艺术家”自居,远离社会现实,淡化了忧天悯人的情怀。创作者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又怎能赋予笔下的作品以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呢?

另外,中国画要回归传统,是要回归传统艺术形式,走程式化的笔墨趋同的道路,还是要回归中国文化的大文化传统呢?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导向问题。优秀文化传统,内涵丰厚博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不能局限于中国画现有的传统形式的圈子中去讨论传统。其实有不少画家一直对传统的认识含糊不清,以为只要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翻新就可以出作品,因此在山水画、花鸟画中就出现了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千人同腔的现象。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特立独行是艺术家的可贵品质。假使一个人完全参照旧有的艺术模式进行创作,那么就算他奋斗一辈子,也无法取得大的成就。真正的艺术创造,首先在于精神的内在需求,在于人的生命力量的强烈表达。因此艺术创造应该从人的内心深处开始,通过在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中寻求对应心灵的契合物,再加以独特的描绘才能实现。片面地展示写实功力,追求画面的雕琢和形式上的吸引眼球,而缺少精神内涵的支撑,将会偏离中国画传统美学和创作规律的要求。这样的创作必然缺乏艺术的生命力,更难以真正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画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中国画自古以临摹古人、老师的现有作品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从艺术观念到表现方法、从内容到意境都以这一整套范本作为参照,进得去出不来,食古不化的话,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势必是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毫无生气的。中国画教学缺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的方法,缺乏深入大自然、深入人生并从中寻找突破口的途径,更缺乏开启创造心灵等方面的引导。所以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也说不清什么是创造,搞不懂何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其内涵既古老又现代。像“天人合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蕴含的艺术精神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出来,其伟大的思想价值也还没有完全地迸发出来。

另外,市场化语境下的运作,扼杀优秀作品的诞生。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难以被重视,因此也就产生不了大的影响力,从而造成了文化艺术都往通俗易懂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中国画同样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一些画家受金钱的诱惑,将艺术当作挣钱的工具,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当今画坛会为了真正的艺术而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走艰难、吃力不讨好的道路的人越来越少了。

更令人不满的是,评委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标准与机制也严重制约公正的环境。那些画得饱满、复杂、精细的作品容易得奖。久而久之,绘画创作就形成了一种跟风投机的趋向。这种趋向的形成既与当下消费文化的媚俗取向有关,也与评奖机制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国画家多,画展参评作品动辄数以千计,评委不可能一幅幅地对作品进行品读。而真正有内涵的作品,是需要细细品味,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联想、想象,体会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意蕴深度的。走马观花式的评奖看的是作品的形式,较难顾及作品的内涵和深度,使得真正有新的笔墨语言和精神内涵的作品难以被评委们发现。此外,还出现画家为“冲奖”而专门揣摩评委心理、精心打磨一幅画的现象。得奖的仅是这一幅画,但这幅画无法体现这个画家的整体学术、艺术水平。而真正有独特个人面貌、有创新的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在整个系列作品之中,并且作品还必须体现出画家系统的创作理念、学术理论等方面的支撑。因此现有的评选方式不利于出画家、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也不利于中国画的良性发展。正如画家何家安所说:“我们的美术界当前需要有一个新的机制出现,一个能调动所有人的特别是精英人物的热情参与的机制,一个能为真正的优秀画家提供平台而非搞群众运动的机制,一个能够有效保护民族绘画健康发展的机制。”国家大展是风向标,如何改变以往不科学的评审机制,彰显我们时代的创造,给大家一个正面的引导,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时代呼唤形式与内涵均新意的中国画诞生

我们努力杜绝“重表现轻内涵”的中国画发展的不良倾向。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两个发展方向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华,通过对宇宙、大自然、人生的体悟,开掘新的题材与内容,提炼新的笔墨技巧,表现时代的精神内涵,往艺术的深处和高处走,使中国画艺术既富传统精神,又有时代创新的发展方向。这是一条艰难的、充满挑战的道路,也是对中国画发展意义重大的道路,需要画家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而另一个方向是往符合当下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上发展,重模仿、重写实、重表现的雅俗共赏。。在这里,艺术可当作纯属消遣、娱乐的休闲方式,作品可以作为在文化市场换取金钱、地位的工具。时代价值取向是当下中国画家走什么路、往哪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

我们生活在政府重视文化的年代,民族文化大复兴的时代在即。时代呼唤精品力作,呼唤具有新形式、新内涵的艺术作品。中国画“重表现轻内涵”、精神内涵缺失的现状理应得到改观。社会呼唤着能够引领时代的艺术家的出现,而每一个艺术家则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琪.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中华书局,2008(1);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

作者简介:康华燕(1969--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曾先后组织大型群众文艺演出60多场;参与策划中山市西区醉龙文化节活动四届;负责省港澳“艺海同舟”书画联展的组联工作,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文化产业、青少年书画培训、书画摄影展览等,现任中山市西区文联副秘书长、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管理部部长、中山市西区公益培训学校教务长。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如何提高中国画精神内涵的初探

...谈中国水文化的内涵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落伍网[摘要]精神内涵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如人缺少了灵魂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艺术作品若缺少了精神内涵,其艺术性便会味同嚼蜡。“中国画精神内涵的缺失”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事关中国画的未来命运与